在周教授报告带来的振奋和合作社社员们前所未有的干劲中,第一批由合作社统一标准种植的蔬菜,迎来了收获的季节。
这一次,不再是孟婕那小小的试验田,而是连成片的、规模可观的土地。翠绿的黄瓜挂满藤架,红彤彤的西红柿如灯笼般点缀其间,的豆角成串垂下,长势虽比孟婕亲手用灵植术滋养的稍逊半分,但依旧远超市面上普通蔬菜的水准,生机勃勃,格外喜人。
采收的日子,成了小村的节日。
天刚蒙蒙亮,合作社的成员们就带着箩筐、推着板车,齐聚地头。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期待,相互打着招呼,比较着谁家的黄瓜更首,谁家的西红柿更红火,气氛热烈又和睦。
孟婕、孟五叔和小飞成了总指挥。孟婕负责最后的质量把关,确保每一批采收的蔬菜都达到“归园田居”的标准;孟五叔协调人力,安排采收顺序;小飞则拿着手机,兴奋地进行着现场首播,将这份丰收的喜悦实时传递给屏幕另一端的顾客们。
【哇!好多菜!看着就开心!】
【这就是合作社一起种的吗?好整齐!】
【坐等上架!这次一定要抢到!】
【那个沉默的帅哥呢?快给我看看帅哥干活!(狗头)】
大山自然是采收的主力。他动作迅捷而精准,采摘下来的蔬菜品相完好,码放得整整齐齐,效率之高,让一众老把式都自叹弗如,引得首播间又是一阵弹幕沸腾。小白在田垄间轻盈地跳跃巡视,偶尔低头嗅嗅,仿佛最后的“质检员”。大黄则兴奋地跑来跑去,在人群中穿梭,尾巴摇成了旋风。
翠花婶子的大嗓门在地里回荡:“都仔细着点!别碰坏了!这可是咱‘归园田居’的招牌!”
蔬菜一筐筐地被运到村委前的空地上,那里暂时被当作了分拣包装的临时工场。孟婕指导着几位心细的妇女进行分拣,按照大小、品相进行分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价格。
小飞则提出了一个新点子:“婕姐,五叔,咱们得搞点标识!让顾客知道这菜是咱合作社哪家种的,什么时候收的,这样更透明,也更有信任感!”
他找人赶制了一批简易的、可粘贴的小标签,上面印着“归园田居合作社”、产品名称、采收日期,还留了一行空,可以手写种植农户的编号或姓名。
“这叫溯源!”小飞得意地解释,“现在城里人就讲究这个!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分拣好的蔬菜被贴上相应的标签,整齐地放入定制的环保包装盒或纸袋中,瞬间显得更加正规、上档次。
小书虫papa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看着贴有自己名字或编号标签的蔬菜被精心包装,合作社的成员们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这不再是简单的农产品,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打着他们个人印记的“品牌产品”。
线上线下订单早己爆满。县里和镇上的顾客由小飞组织车辆统一配送;愿意自提的顾客则按照预约时间到村头指定点领取,场面一度十分热闹,像个小集市;至于外地订单,则小心翼翼地进行保鲜包装,通过快递发出。
由于规模上来了,这一次的供应量远超之前。虽然依旧无法完全满足所有需求,但至少让更多的顾客品尝到了“归园田居”的味道。
反馈如潮水般涌来。
“豆角嫩得很!炖肉香死了!”
“这西红柿味道太浓了!果然有以前的味道!”
“黄瓜收到还带着刺呢!新鲜!”
“包装上的标签很有意思,感觉和种菜的农户距离更近了。”
“什么时候上新?黄金瓜快熟了吧?强烈期待!”
第一次集体收成的成功,让合作社的每一位成员都尝到了甜头。按照协议,他们拿到了比以往自己种地卖菜高得多的收入,一个个喜笑颜开,干劲更足了。那些最初犹豫的村民,此刻后悔不迭,纷纷找到孟五叔,表示下一季一定要加入。
孟婕看着乡亲们脸上真挚的笑容,看着“归园田居”这个品牌一步步走上正轨,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满足感。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回报,更是一种价值的实现。
晚上,合作社简单办了个庆功宴,翠花婶子和王奶奶拿出看家本事,做了一桌好菜,用的自然是刚收获的蔬菜,吃得大家赞不绝口。
大山安静地坐在孟婕身边,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眼神比平时明亮许多。他看着孟婕被村民们围着敬酒感谢时那微微泛红的脸颊和发亮的眼睛,看得有些出神。
小白蹲在桌子底下,啃着孟婕给它的一块带肉的骨头。大黄则穿梭在桌间,享受着大家的投喂。
庆功宴结束后,孟婕和大山并肩走在回小院的路上。月色如水,洒在静谧的村庄和远处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田野上。
“今天,很开心。”孟婕轻声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边的大山说。
大山侧头看她,月光勾勒出她柔和的侧脸轮廓。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极其缓慢而清晰地点了点头,从喉咙里发出一个低沉的单音节:
“……嗯。”
虽然只是一个字,却让孟婕微微一怔,随即笑了起来,笑容在月光下格外温暖。
合作社的第一步,走得很稳。溯源体系的雏形,也为“归园田居”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信任的基础。脚下的路,越发清晰明亮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3I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