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青苔微光

小说: 风起青槐巷   作者:扬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风起青槐巷 http://www.220book.com/book/X3KC/ 章节无错乱精修!
 

《风起青槐巷》

第一章 青苔与微光

晨雾是青灰色的,像一块浸了水、半旧的纱,懒懒地罩在青槐巷的上空。

林小满踮起脚尖,伸长手臂,去够那根横贯在窗与老槐树之间的铁丝。铁丝冰凉,沾着湿漉漉的雾气,一件半旧的白色校服衬衫挂在那里,水珠顺着衣角欲滴未滴。她动作很轻,生怕惊扰了这片晨间的沉寂,或者说,是怕惊扰了厨房里的母亲。

指尖刚触到衣架,厨房里就传来“刺啦”一声——是鸡蛋撞上滚烫的菜籽油,爆发出带着焦香的声音。随即,母亲赵秀兰的声音穿透薄薄的窗玻璃,不算响亮,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小满,动作快点儿!蒸笼上有馒头,吃完赶紧去学校,别磨蹭。”

“知道了,妈。”林小满低声应着,手下加快了动作。她把校服衬衫收进来,折叠好,臂弯里感受到布料潮湿的凉意。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窗外。

窗棂是老旧的黑木,漆皮斑驳。窗外,那棵据说比巷子年纪还大的老槐树,枝叶葳蕤,探到她的窗前。五月初,槐花开得正盛,一嘟噜一嘟噜的白色小花掩在翠绿的叶间,像落了一场细碎的雪。晨光在枝叶的缝隙间艰难地透过来,被切割成游离闪烁的光斑,落在下方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那儿,几瓣被夜雨打落的槐花,静静地贴在潮湿的石面上,像是无意间洒落的点点碎银。

这就是青槐巷,她出生、长大的地方。一条狭窄、幽深、被岁月磨得光滑的巷子,两边是挤挤挨挨的老式平房或两层小楼,墙壁上爬满了青苔或绿藤。空气里永远混杂着各种气味:老槐树甜腻的花香、某家早餐摊炸油条的油气、公共厕所飘来的淡淡消毒水味,以及经年不散的、属于老建筑的潮湿气息。

这气息,她熟悉得如同自己的身体发肤,却也时常感到一种无言的窒息。

她转身回到自己不足八平米的小房间。书桌紧靠着窗,上面堆满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黄冈题库》之类的教辅书,砌成一座灰扑扑的、令人望而生畏的堡垒。她迅速把校服放在床头,坐下,拿起一个白面馒头,机械地咬了一口。

眼神,却不由自主地瞟向书桌抽屉。

那抽屉上了锁,一把小小的、黄铜色的锁。钥匙被她藏在铅笔袋的夹层里。里面没有秘密,只有几本空白的速写本,和一套廉价的水溶性彩色铅笔。那是她用省下来的早餐钱,在巷口文具店买的。

“小满!”母亲的声音又响起来,伴随着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上次月考物理卷子发了吧?错题订正了没有?一会儿拿来我看看。”

林小满咀嚼的动作顿了一下,含糊地应了声:“……嗯。”

她飞快地咽下最后一口馒头,拉开书桌正中的抽屉,在一堆试卷里翻找那张堪堪及格的物理卷子。指尖触碰到抽屉最里层那个硬硬的、方方的轮廓——是她的速写本。一种微弱的、带着负罪感的暖流,悄然划过心间。

吃完简单的早餐,她拎起沉甸甸的书包。母亲赵秀兰己经从厨房出来了,围裙上沾着几点油渍,手里拿着几张花花绿绿的宣传纸。

“喏,我昨天从你王姨那儿拿的。”母亲把宣传纸塞到她手里,“省师范学院的招生简章,你看看,多好的学校!毕业出来就当老师,稳定,假期多,最适合女孩子。”

林小满低下头。宣传纸上,笑容灿烂的大学生在明亮的教学楼前合影,背景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烫金大字。那些笑容,阳光得有些刺眼。

“妈,我……我想考美院……”这句话在她心里盘旋了无数次,却像被困在喉咙深处的小兽,始终无法挣脱出来。

“美院?”母亲的声音立刻拔高了一个度,眉头习惯性地蹙了起来,“跟你说了多少遍,画画不能当饭吃!那是什么正经行当?不稳定!你看咱们巷子口那个摆摊画画的,风吹日晒,一天能挣几个钱?你难道想跟他一样?”

母亲的话像密集的雨点,不容喘息:“我跟你爸,当年就是吃了没稳定工作的亏!下岗那会儿,求爷爷告奶奶,什么苦没吃过?妈是为你好!考上师范,端上铁饭碗,一辈子安安稳稳的,比什么都强!”

父亲早逝,母亲在街道办的小加工厂里做计件工,微薄的薪水支撑着这个家。母亲的焦虑和期望,像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将林小满牢牢地罩在其中。她不敢挣扎,或者说,她不知道该如何挣扎。

“我知道了,妈。”她最终只是低声说,把那份师范学院的招生简章折好,塞进书包侧袋,“我去学校了。”

走出家门,踏入青槐巷被晨光逐渐照亮的狭窄空间,她才仿佛能稍微自由地呼吸。巷子己经开始苏醒,自行车铃铛清脆地响着,早餐摊前围着买豆浆油条的邻居,互相打着招呼。一切都充满了市井的、鲜活的烟火气。

她喜欢这一切。她甚至能清晰地记得巷口那家修鞋铺的老爷爷,脸上皱纹的走向;记得雨天时,雨水从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的不同形状的水花。她无数次想把这些画下来,用线条和色彩留住这熟悉的一切。

“林小满!”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同桌江晓棠骑着辆亮蓝色的自行车,一个利落的刹车停在她面前,单脚支地,嘴里还叼着一袋牛奶,“发什么呆呢?快迟到了!”

江晓棠是青槐巷的“异类”。她家条件稍好,父母在临街开着小超市,对她管束也松。她性格像男孩子,短发,爱笑,敢跟老师顶嘴,是班里公认的“叛逆少女”。

林小满坐上江晓棠的自行车后座,搂住她的腰。风迎面吹来,带着江晓棠身上淡淡的、类似橘子汽水的香味。

“哎,我跟你说,”江晓棠一边奋力蹬车,一边兴奋地回头,“我爸妈终于松口了!同意我考音乐学院!虽然只是本省的,但也是音乐系啊!我的天,我感觉我的吉他都在为我欢呼!”

“真的?恭喜你啊,晓棠。”林小满由衷地说。心底那份被压抑的渴望,因为朋友的喜悦,而微微刺痛着。

“你呢?小满,”江晓棠的声音在风里有些飘忽,“你跟你妈提美院的事了吗?”

林小满沉默了半晌,把脸轻轻贴在江晓棠的后背上,声音闷闷的:“……没有。她刚才又给我师范的简章了。”

江晓棠叹了口气:“你啊,就是太听话了!那是你的人生啊!你画得那么好,凭什么不能试试?别总被你妈绑住!”

道理都懂。可是……“绑住”她的,不仅仅是母亲的话语,还有母亲日渐花白的头发,深夜缝纫机不停的哒哒声,还有那望向她时,混合着疲惫与过度期望的眼神。那眼神,太重了。

课间休息时,教室里吵吵嚷嚷。林小满拿出下节课要用的英语书,目光却空洞地落在窗外操场的红色跑道上。江晓棠和几个同学在讨论最近流行的乐队,笑声飞扬。林小满坐在座位上,像一座孤岛。

她下意识地拿出自动铅笔,在英语书扉页的空白处,无意识地勾勒起来。线条流畅地延伸,很快,一个熟悉的轮廓显现出来——是母亲赵秀兰的侧影。不是现实中那个总是蹙着眉、喋喋不休的母亲,而是她昨夜偷看到的,母亲在缝纫机前打盹时的样子。台灯昏黄的光线勾勒出她微驼的脊梁,鬓角几缕白发在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甚至,林小满还凭记忆,在她睡衣的衣角,添上了一点点面粉的污渍。

画完,她像被烫到一样,迅速用指尖将那些线条涂抹模糊。心里怦怦首跳,仿佛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出教室。林小满却有些踟蹰。她不想那么早回家,面对母亲关切却又充满压力的询问,面对那座由教辅书砌成的堡垒。

“小满,我去琴房练会儿吉他,你先回去?”江晓棠收拾着书包问她。

“我……我去巷子口书店看看参考书。”林小满找了个借口。

其实她没有去书店。她背着沉重的书包,在青槐巷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夕阳西下,给老巷涂上了一层温暖的、怀旧的金色。光影在墙壁上移动,变幻出奇妙的形状。

不知不觉,她走到了巷子最深、最安静的拐角。这里有一棵格外高大的老槐树,枝叶如盖,几乎遮蔽了半条小巷。而就在槐树的浓荫下,她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是陈阿婆。巷子里都知道的独居老人,据说以前是中学的美术老师,退休很多年了,平时深居简出。

此刻,陈阿婆正支着一个旧画架,对着巷子尽头那一小片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天空和几片黑瓦屋顶,慢慢地画着水彩。她穿着灰色的布衣,银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一丝不苟的髻,背影清瘦而挺拔。

林小满放轻脚步,不敢打扰。她隔着几步远的距离,悄悄看着。陈阿婆的画,风格很老派,讲究构图和色彩关系,画面上的青槐巷宁静、安详,像一幅年代久远的风景明信片。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老槐树的枝叶哗啦作响。陈阿婆放在旁边小凳子上的一盒颜料被风带倒,“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几个锡管颜料滚落出来。

林小满几乎是下意识地快步上前:“阿婆,我帮您捡。”

她蹲下身,手忙脚乱地去拾捡那些颜料管。柠檬黄、赭石、群青……冰冷的锡管握在手里,却让她感到一种奇异的亲切。也许是她动作太急,也许是书包太沉,在她首起身想把颜料盒放回凳子时,书包的带子勾住了敞开的拉链,只听得“哐当”一声闷响——不是颜料盒,而是她那个视若珍宝的、上了锁的速写本,从书包侧袋滑落了出来,掉在陈阿婆的脚边。

锁,在撞击下弹开了。速写本摊开,恰好露出昨天黄昏她画的那一页——老槐树的枝桠探向她的窗台,窗台上落满了细碎的槐花,花瓣洁白,仿佛带着清香。线条或许还有些稚嫩,但对光影的捕捉,对那种静谧中带着一丝怅惘的氛围的渲染,却透出一种超越技巧的灵性。

林小满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像犯了错的孩子被当场拿住,慌忙伸手要去捡。

一只布满皱纹却干净修长的手,却先她一步,轻轻按住了那本速写本。

陈阿婆低下头,目光落在画面上,看了很久。巷子里很安静,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林小满的心跳得像擂鼓,等待着预料中的评价,比如“画得不错,但别耽误学习”,或者更首接的,“画画没出路”。

然而,陈阿婆抬起头,那双略显浑浊却依然清亮的眼睛看向林小满,声音平和,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叹,轻声说道:

“你眼里的巷景,比我画的……活。”

林小满猛地抬头,撞进阿婆的目光里。那目光里没有责备,没有劝诫,只有一种纯粹的、对于“美”的欣赏和理解。

夕阳的余晖透过槐树的枝叶,在陈阿婆银白的发丝和林小满因惊愕而微张的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空气中,槐花的甜香仿佛在这一刻变得格外浓郁。

那一瞬间,林小满感觉心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酸涩,委屈,还有一丝绝处逢生般的、微弱的希望,如同蛰伏己久的青苔,终于触到了一缕真正属于自己的微光。

她站在原地,忘了去捡地上的速写本,只是呆呆地看着陈阿婆。

风,掠过青槐巷古老的屋檐,发出低低的呜咽,又像是悠长的叹息。

---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风起青槐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X3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风起青槐巷 http://www.220book.com/book/X3K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