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湘南之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七月第一周

七月流火。

井冈山区的盛夏,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将连绵的群山和山间的盆地都笼罩在一片湿热的、令人窒息的空气里。龙源口和永新大捷带来的亢奋情绪,在这样酷烈的暑气和战后短暂的平静中,渐渐沉淀下来,转化成一种更加深沉和复杂的氛围。胜利的果实是甜的,但消化它,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朱卫国站在茅坪新落成的师部大院里,看着训练场上数千名赤膊的战士在烈日下练习着刺杀。“杀!杀!杀!”的吼声,伴随着汗水和尘土,在山谷间回荡。他的第十师,在经历了两次大战的洗礼和永新地区的扩充后,兵力己经扩充到了近六千人,成为了这片区域当之无愧的绝对主力。但朱卫国的心里,却丝毫没有放松。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支看似庞大的部队,其内部的隐患,就像这夏日里疯长的野草,稍不留意,就会蔓延开来。

新兵太多了。超过一半的战士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他们有保卫家乡的热情,却缺乏最基本的军事素养。纪律、战术、意志,这些都需要在血与火中反复淬炼,而他们最缺的,就是时间。敌人的下一次“会剿”会以何种方式、在何时到来,谁也说不准。他能做的,就是在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将这些新兵,尽可能地锻造成真正的战士。

“报告师长!”参谋长周平快步从作战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脸上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忧虑,“军部转发了一份湖南省委的通报。”

朱卫国接过文件,目光迅速地扫过。通报的内容,是用一种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写成的,描述了湘南地区“遍地干柴,只待星火”的大好形势,并强烈建议井冈山的主力部队,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湘南进军,以“烈火燎原之势,夺取整个湖南”。

他的眉头,在看到“命令主力即刻南下”这几个字时,猛地拧成了一个疙瘩。

“胡闹!”他将文件重重地拍在旁边的石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惊得树上的夏蝉都停止了鸣叫,“这是谁在地图上画出来的战略?纸上谈兵!”

周平也是黄埔出身,自然看得出这份通报在军事上的荒谬之处。“师长,这份通报,据说在军部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是……命令就是命令。”

“狗屁命令!”朱卫国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我们脚下的这片根据地,是我们数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一寸一寸打下来的!这里的群众刚刚发动起来,我们的政权才刚刚建立,根基未稳。敌人虎视眈眈,巴不得我们自己走出去送死!这个时候,放弃我们最大的优势——根据地和群众基础,跑到人生地不熟的湘南去搞什么‘城市暴动’,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他心中的烦躁,像这天气一样,无处宣泄。这些天,类似的论调,他己经听到了不少。一些从湖南过来的干部,整天在他耳边吹风,说井冈山是“山沟沟”,没有前途,只有打下长沙、衡阳那样的大城市,才算是真正的胜利。这种论调,在一些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军官中,很有市场。

他强压下火气,对周平说:“立刻通知各团团长,下午两点,师部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另外,让侦察科把最近一个月,湘赣两省敌军的兵力调动情况,给我做一份最详细的汇总报告。”

下午的军事会议,气氛从一开始就异常凝重。朱卫国将那份通报传给在座的李振、萧克、方志敏等人看。

李振第一个看完,他这个火爆脾气,当场就跳了起来:“去湘南?好事啊!师长,俺老李早就憋坏了!天天在这山沟里练兵,鸟都要淡出个来了!去湘南好啊,跟他们痛痛快快地干一场,说不定还能把长沙城给摸了!”

二十八团的很多官兵都是湘南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 “打回湖南去”,是他们心中最朴素的愿望。李振的想法,代表了他们中很多人的心声。

“我不同意。”方志敏扶了扶眼镜,冷静地说道,“李团长,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军事行动,不能凭一腔热血。我们三十团,大部分都是永新本地的农民,他们参加军队,是为了保卫自己刚刚分到的土地。现在土地分了,土豪劣绅也打了,你让他们离开家乡,跑到几百里外的湖南去打仗,他们思想上能转过这个弯吗?军心,会动摇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永新搞的这场‘分田运动’,己经彻底捅了马蜂窝。赣省的那些地主豪绅,对我们恨之入骨。我们一旦主力离开,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到时候,那些分到田地的农民,会遭到何等残酷的报复?我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将毁于一旦!”

萧克没有急着表态,他只是在地图上仔细地研究着,然后指着湘南和井冈山之间的区域,沉声说:“从军事角度看,南下湘南,也是一步险棋。从井冈山到湘南腹地,路途遥远,中间要经过遂川、桂东、汝城等多个敌军重兵设防的县城。我们等于是放弃了内线作战的优势,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而且,据我所知,湘军的战斗力,尤其是何键的部队,远在赣军之上。我们以疲惫之师,去攻击兵强马壮的敌人,胜算……不大。”

三个团长,三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会议室里,争论得异常激烈。李振和方志敏,一个主张打,一个主张守,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朱卫国的身上。

朱卫国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沙盘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红蓝两色的小旗。他拿起一根指挥棒,指着那些蓝旗,声音沉稳而有力。

“大家先看看我们当面的情况。龙源口和永新之战,我们虽然歼灭了赣敌近十个团,但并没有伤及其根本。现在,江西的刘士毅、金汉鼎部,正在吉安、泰和一线重新集结,兵力不减反增。湖南的吴尚、何键,也在茶陵、酃县一线,部署了重兵。我们就像是被两只巨大的铁钳,死死地夹在中间。这个所谓的‘大好形势’,不过是敌人故意卖给我们的一个破绽,一个引诱我们出山的陷阱!”

“再看湘南,”他的指挥棒移到了地图的南端,“通报上说那里‘遍地干柴’,可我们的侦察兵报回来的情报是什么?是敌人己经在那里实行了残酷的‘清乡’,我们的地方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群众被白色恐怖吓得不敢出声。我们贸然冲过去,得不到任何群众的支持,到时候,连吃饭喝水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烈火燎原’?”

“所以,我的意见很明确。”朱卫国的语气斩钉截铁,“第一,坚决反对主力南下。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不是去搞什么不切实际的‘城市冒险’,而是巩固和扩大我们脚下的这块根据地。把土地革命搞得更深入,把政权建立得更稳固,把军队训练得更强大。这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第二,针对敌人的‘会剿’,我们还是要坚持‘诱敌深入’的战法。利用井冈山险峻的地形和群众基础,将敌人放进来,然后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选择其薄弱的一路,予以歼灭。这套战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他的分析,有理有据,逻辑清晰,让原本还热血上头的李振,也渐渐冷静了下来。

“可是师长,”周平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这是省委的通报,虽然是以建议的口吻,但实际上……我们很难违抗。”

朱卫国沉默了。他知道,这才是最棘手的问题。军事上的对错,可以辩论清楚,但政治上的压力,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

就在会议陷入僵局时,一个意外的事件,暂时中断了这场争论。

六月七日,一支由湖南方面派来的,押送着大量伤员和后勤人员的队伍,在进入井冈山地界时,于遂川县的黄坳地区,遭到了敌军独立第七师和遂川靖卫团的伏击。这支队伍虽然奋力抵抗,但毕竟非战斗部队,损失惨重,情况万分危急。

求救的电报,雪片般地飞到了第十师的师部。

“欺人太甚!”李振当场就炸了,“敌人这是打到我们家门口来了!师长,下命令吧!我去把这帮狗娘养的给灭了!”

这一次,没有人反对。保卫根据地的安全,打通与外界的联系,是所有人的共识。

朱卫国当机立断:“命令!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立刻集合,由我亲自带领,星夜兼程,驰援黄坳!方志敏,你的三十团,留守茅坪,并负责永新方向的警戒。告诉弟兄们,我们不但要把伤员接回来,还要让遂川的敌人,血债血偿!”

七月第二周

七月九日,黄坳。

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

朱卫国并没有选择首接去解救被围的队伍,而是指挥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地迂回到了敌人的侧后方。

遂川的这个独立第七师,师长叫刘士毅,是个出了名的骄兵悍将。他根本没把井冈山的部队放在眼里,以为只是些不成气候的“土匪”,警戒部署得相当松懈。

当第十师的冲锋号,像惊雷一样,在他指挥部的背后响起时,他还在睡梦之中。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突袭战。朱卫国集中了全师所有的机枪和缴获的迫击炮,组成了一个强大的火力突击群,对着敌人的指挥部和炮兵阵地,就是一顿猛砸。

李振和萧克的两个团,则像两把锋利的钳子,从左右两翼,狠狠地插入了敌人混乱的阵型。

战斗只持续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基本结束了。敌独立第七师被彻底打垮,师长刘士毅仅带了几个卫兵狼狈逃窜,遂川靖卫团被全歼。第十师成功地解救了被围的队伍,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黄坳一战的胜利,暂时压下了师内部关于“南下”与“坚守”的争论,也让朱卫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他心里清楚,这只是暂时了。那个来自湖南省委的“南下”指令,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

果然,七月十二日,一个自称是“中央巡视员”和“湖南省委代表”的中年人,带着几个随从,来到了茅坪。他叫杜修经。

杜修经的到来,让整个井冈山高层的气氛,都变得异常诡异。他带来了两样东西:一样是中央的指示信,信的内容含糊其辞,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另一样,则是湖南省委措辞严厉的命令——要求红西军主力,必须立刻南下,支援湘南暴动。

为了“贯彻”这个命令,杜修经在茅坪连续主持召开了好几天的“联席会议”。

朱卫国作为第十师师长,自然也参加了这些会议。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复杂。

会议上,杜修经根本不谈军事,不分析敌我态势,只是反复地从政治的高度,强调南下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他给所有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扣上了一顶顶大帽子——“右倾保守”、“农民意识”、“不服从组织纪律的山头主义”。

朱卫国试图从军事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拿出了详细的地图,摆出了精确的数据,分析了南下的种种风险。但杜修经根本不听,他只是轻蔑地一笑,说:“朱师长,你这是典型的单纯军事观点。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我们不能只算军事账,更要算政治账!”

“什么是政治账?”朱卫国忍不住反问道,“难道让数千将士去打一场没有丝毫胜算的仗,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被敌人摧毁,这就是你说的政治账?”

“放肆!”杜修经猛地一拍桌子,指着朱卫国的鼻子骂道,“朱卫国!你是什么态度?你是在质疑省委的决定,是在对抗组织吗?我告诉你,这次南下,是势在必行!谁敢阻挠,谁就是革命的绊脚石!”

会议的气氛,剑拔弩张。

李振这个暴脾气,当场就想拔枪,被旁边的萧克死死地按住了。方志敏试图讲道理,却被杜修经斥责为“书生之见”。

朱卫国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他发现,在这样的“政治正确”面前,任何理性的军事分析,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他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比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时,还要让他感到恐惧。

最终,在杜修经的强压之下,南下的决议,被强行通过了。

决议的内容是:由第二十九团和第三十一团一部,组成南下部队的主力,即刻出发。而朱卫国和他战斗力最强的第二十八团,则被留下来,协同方志敏的三十团,守卫井冈山。

这个决议,看似是一个“折中”方案,但朱卫国心里清楚,这是一个极其阴险的安排。它不仅抽走了根据地一半的精锐,还将他和他的部队,推到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用两个团的兵力,去对抗湘赣两省敌人的主力“会剿”。

会议结束后,朱卫国独自一人,在月光下站了很久。他想不通,为什么明明是错误的决定,却能够以“组织”的名义,强行推行?为什么那些为了革命胜利的真知灼见,却会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

他想起了林慧。

他走到野战医院,看到林慧正带着她的卫生员们,为即将南下的部队,准备着药品和绷带。她的表情很平静,但朱卫国能从她微微泛红的眼眶里,看出她内心的不安。

“你都知道了?”朱卫国走到她身边,声音沙哑。

林慧点了点头。“医院接到了命令,要抽调一半的人员和药品,随军南下。”她抬起头,看着朱卫国疲惫的脸,轻声说:“你尽力了,我们都知道。”

“我没能阻止他们。”朱卫国的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

“这不是你的错。”林慧握住他冰冷的手,“卫国,你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们,还有这根据地的几十万百姓。”

她的话,像一股暖流,注入了朱卫国冰冷的心。他看着眼前这个外表柔弱、内心却无比坚强的女孩,心中的迷茫和痛苦,似乎被驱散了一些。

七月十五日,清晨。

南下的部队,在沉闷的气氛中,踏上了征途。朱卫国和李振、方志敏等人,站在茅坪的山口,为他们送行。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消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朱卫国的心中,充满了不祥的预感。

他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向他和这片刚刚燃起希望的红色土地,悄然袭来。井冈山的天,要变了。

他转过身,对身边的李振和方志敏说:“传我的命令,全师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从今天起,所有的训练,都只有一个目的——准备打仗!准备打一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更加残酷的保卫战!”

他的目光,望向了北面永新和东面吉安的方向。在那里的地平线上,战争的乌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翻滚、聚集。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战:从南昌起义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3O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