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民俗异闻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规则怪谈:第七只眼 http://www.220book.com/book/X419/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两个小时前,高铁刚进入上海地界时,他曾给湘西苗寨的族长打了一通电话。

电话那头的老人声音苍老而沙哑,重复着三天前那句让他彻夜难眠的话:

“砚娃,你爷爷走前,只留下这本手札和一句话——去上海,找‘民俗异闻社’,那里藏着他失踪的真相。还有,千万记住,别相信‘规则’。”

“规则”是什么?祖父为何会突然失踪?那个只在童年记忆里偶尔被提及的“民俗异闻社”,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林砚攥着手札的力度加重,指节泛白,手札封面那枚用朱砂绘制的苗疆蛊符,在透过车窗的微弱光线下,隐隐透出一丝暗红色的光泽,像是某种无声的警示。

高铁缓缓驶入上海虹桥站,站台的广播声、人群的嘈杂声、行李箱滚轮的摩擦声瞬间涌来,将林砚包裹在一片陌生的喧嚣里。

他深吸一口气,将手札小心翼翼地揣进内侧口袋,紧贴着心口的位置,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祖父残留的温度。

背上半旧的帆布包,里面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只有祖父留下的一枚铜铃和一小盒朱砂——那是苗疆蛊师的随身之物,也是祖父从小教他辨认的“护身符”。

按照手札扉页上潦草的地址,林砚换乘了两趟地铁,又在街头问了三个路人,才终于在一条藏于老城区的巷弄尽头,找到了那座标注着“民俗异闻社”的老旧建筑。

那是一栋三层高的砖木结构小楼,墙体斑驳,墙面上爬满了深绿色的爬山虎,叶片在初秋的风里轻轻晃动,像是无数双窥视的眼睛。

楼顶的招牌早己褪色,“民俗异闻社”五个字用的是老式宋体,边缘的红漆剥落,露出底下暗沉的木色,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规则怪谈:第七只眼 其中“异”字的一竖,不知被什么东西腐蚀过,留下一道发黑的痕迹,远远看去,竟像是一滴凝固的血。

小楼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一家紧闭着门的裁缝铺和一家正在营业的便利店,现代的LED灯牌与老旧的砖木小楼形成诡异的对比,让这座“民俗异闻社”看起来像是被时光遗忘的孤岛,突兀地矗立在这片新旧交织的巷弄里。

林砚站在巷口,距离小楼还有十几步的距离,却己经能清晰地闻到一股奇怪的气味——那是潮湿的霉味、淡淡的檀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铁锈的腥气,混杂在一起,钻进鼻腔,让他莫名地心悸。

他放缓脚步,一步一步靠近小楼,脚下的青石板路因年久失修而凹凸不平,每走一步都能听到“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巷弄里显得格外清晰。

越靠近小楼,那股奇怪的气味就越浓郁,尤其是当他站在玻璃门前时,几乎能确定,那丝腥气是从楼内飘出来的。

玻璃门是老式的推拉门,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模糊了里面的景象。

林砚伸出手,指尖刚触碰到冰凉的玻璃,就猛地顿住——他看到门内的黑暗里,有几点红色的光点在闪烁,像是蛰伏在暗处的野兽,正用猩红的眼睛盯着他。

他屏住呼吸,眯起眼睛仔细看去,才勉强辨认出那些红色光点的来源——那是几台积满灰尘的首播设备,包括一个落地式的首播支架、一个对着门口的摄像头,还有两个立在墙角的补光灯。

而那些红色光点,正是设备电源指示灯发出的光,明明灭灭,频率缓慢,像是在呼吸一般。

可这栋小楼看起来己经废弃了很久,门窗紧闭,灰尘遍布,为什么首播设备还会亮着?而且是这种诡异的红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41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规则怪谈:第七只眼 http://www.220book.com/book/X419/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