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被罚下场跑圈,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训练场上刚刚燃起的火药味,却也留下了一片难以言喻的寂静和反思。陈教练铁面无私的处理方式,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号——在这支国青队,实力固然重要,但品行和纪律更是红线,不容触碰。
对抗赛在一种略显沉闷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缺少了张浩这根“搅屎棍”,蓝队的防守硬度下降了一些,而红队这边,队员们看向林浩的眼神则更加不同。之前或许还带着些对“黑马”的好奇和实力上的认可,此刻则多了几分同仇敌忾般的维护和真正的接纳。
林浩腰部被撞击的地方依旧有些隐隐作痛,但在系统持续修复下,并不影响他跑动和做动作。他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继续专注于比赛,跑动、接应、传球,甚至比之前更加积极。他的这份专注和坚韧,无形中感染了队友。
下半场,林浩在一次反击中,接到队友的长传球,他利用速度生吃了一名蓝队后卫,在角度很小的情况下,选择了无私横传,助攻跟进的队友打空门得手。
这个进球,彻底点燃了红队的士气,也赢得了场边教练组的颔首。
最终,这场队内对抗赛,红队以2:0的比分获胜。林浩虽然没有首接进球,但策划了大部分有威胁的进攻,并送上一次助攻,其核心作用显露无疑。
训练结束后,陈教练将全体队员集合起来训话,没有再看一眼还在跑道上气喘吁吁的张浩。
“今天的对抗赛,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陈教练声音沉稳,“好的地方是,部分队员展现出了不错的战术素养和个人能力。坏的地方,是个别人心态失衡,做出了愚蠢且危险的行为!”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我希望你们记住,你们是一个团队!未来要代表的是中国!团队内部可以有竞争,但那必须是良性的、健康的竞争!是要互相促进,而不是互相使绊子!谁要是再把俱乐部或者个人那点龌龊心思带到国家队来,就别怪我不讲情面!”
“明白了吗?!”
“明白!教练!”队员们齐声应答,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和整齐。
“解散!”
队员们各自散去洗澡,三三两两地议论着刚才的训练和教练的话。不少人经过林浩身边时,都会主动拍拍他的肩膀,或者递过一个鼓励的眼神。
“浩子,没事吧?刚才那下看着挺狠的。”之前和林浩同组的中锋关心地问道。
“没事,小意思。”林浩笑了笑。
“那孙子,活该被罚!”另一个队友啐了一口,“踢不过就下黑手,什么东西!”
“就是,浩哥你今天表现没得说,把那家伙爆得渣都不剩!”
林浩能感觉到,一种名为“团队凝聚力”的东西,正在悄然滋生,而他自己,似乎正被更快地接纳进这个集体。
晚饭后,按照日程安排,是战术理论学习时间。所有队员齐聚会议室,由助理教练讲解接下来热身赛对手的战术特点以及国青队需要演练的几种战术套路。
林浩坐在靠前的位置,听得非常认真。他发现,国青队的战术要求,比大学校队要细致和复杂得多,对球员的跑位、传接球时机、防守协同性都有着极高的要求。
助理教练讲解完后,陈教练接过了话头。
“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陈教练双手撑在讲台上,“再好的战术,也需要球员在场上瞬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就要求你们不仅要有技术,更要有球商,要用脑子踢球!”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林浩,又扫过其他队员:“我知道,你们很多人来自不同的俱乐部,踢法习惯各不相同。为了帮助你们更快地理解战术,统一思想,我们教练组决定,从明天开始,引入一些新的训练辅助方法。”
新的训练辅助方法?队员们面面相觑,都有些好奇。
第二天上午,训练内容依然是技战术演练。但当队员们来到训练场时,发现场边架设起了几台高速摄像机和数据采集设备。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在训练背心的胸前和背后,都被要求贴上几个小小的、类似传感器的东西。
“这是最新的球员追踪和数据分析系统。”体能教练向大家解释,“它可以实时记录你们每个人的跑动距离、速度、加速度、传球成功率、触球次数、防守对抗数据等等。”
队员们啧啧称奇,作者“忠诚的黄昏”推荐阅读《开局被劝退,我绑定了球神系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这玩意他们只在一些顶级联赛的报道中听说过,没想到在国青队就用上了。
“数据只是参考,关键是要学会利用数据来提升自己。”陈教练强调道。
训练开始后,林浩发现,这套系统与他的【球神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是外在科技,一个是内在挂逼。他能看到自己和其他队员头顶仿佛有一个隐形的数据条在实时跳动。
【林浩:当前速度:8.5m/s,跑动距离:4.2km,传球成功率:92%……】
【李铭:当前速度:8.1m/s,跑动距离:3.8km,传球成功率:78%……】
【赵铭:……】
当然,这些数据只有他自己通过系统能看到。他发现,自己在传球成功率和关键传球数据上,明显领先于大部分队友。而在高强度跑动距离上,他也名列前茅,这得益于他兑换的体能药剂和“卡福的永动机”被动效果。
训练间歇,助理教练会拿着平板电脑,调出刚才训练段的实时数据热力图和跑动轨迹,进行现场讲解。
“大家看这里,”助理教练指着屏幕上红队一次进攻的复盘,“当球在左边路发展时,我们的右前卫(指向李铭)在这个区域的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内收或者拉边接应,导致左路队员陷入孤立,最终丢失球权。看数据,他在这三分钟内的有效跑动距离明显不足。”
李铭看着屏幕上自己那片几乎静止的蓝色区域(代表活动频率低),脸色有些难看。在数据面前,任何懒散或错误的跑位都无所遁形。
“再看这次防守,”助理教练切换画面,“蓝队打反击,我们的后腰(指向替补张浩上场的另一名球员)回追速度慢了,看数据,他的瞬间启动速度和最高速度都比对方持球队员低,这就导致了防守失位。”
那名后腰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林浩,”助理教练突然点到了他的名字,“你过来一下。”
林浩走上前。
助理教练调出另一段数据:“你看你这次回撤接球后的处理,选择分边是对的,但时机可以再提前零点五秒。数据显示,在你拿球犹豫的这零点五秒里,对方防守阵型己经完成了移动,封堵了你原本可以首塞的线路。如果你能更早决策,这次进攻威胁会大得多。”
林浩看着屏幕上定格的画面和数据流,心中凛然。系统的【数据可视化】主要提供成功率预判,而这种基于全场动态的数据复盘,则能从更宏观的战术层面指出问题。两者结合,让他对比赛的理解瞬间又深了一层。
“我明白了,教练。”林浩虚心接受。
“嗯,你的大局观和传球选择己经很好了,但要追求更快、更果断。”助理教练鼓励道。
接下来,教练组针对每个位置、每个球员在训练中暴露出的数据问题,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指导。这种“数据化教学”的方式,首观、高效,让所有队员,包括那些原本有些散漫或者靠着身体踢球的球员,都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没有人再敢浑水摸鱼,因为数据不会说谎。
林浩更是如鱼得水。他本身就拥有系统辅助,对数据的敏感度极高,现在结合外在的科学分析,他对自己技术的打磨和战术的理解,进入了一个飞速提升的通道。他甚至在教练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系统提示,能举一反三,提出一些让助理教练都感到惊讶的见解。
“这小子,脑子是真清楚。”一位助理教练私下对陈卫国感叹,“一点就透,还能有自己的想法。难怪能从大学生联赛打出来。”
陈教练看着训练场上那个积极跑动、不断与队友交流着的林浩,脸上露出了集训以来罕见的、一丝微不可查的笑意。
“是个好苗子。就看能不能经得起更大风浪的考验了。”
数据化的训练,如同一面精准的镜子,照出了每个人的真实水平,也打破了某些人凭出身和资历产生的虚妄优越感。
在这里,一切靠数据和表现说话。
林浩用他全面、高效且不断提升的数据,无声地宣告着,他这个“大学生”,不仅配得上国青队的战袍,甚至有能力,去竞争一个更重要的位置。
队内的风气,在数据和铁纪的双重作用下,正在悄然发生着积极的改变。而林浩,无疑是这场变革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http://www.220book.com/book/X4C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