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讼”的两个案件,如同两条并行的暗流,在“衡言”律所内部悄然涌动。沈衡止虽然减少了外勤,但案头工作的强度丝毫不减。她的办公桌一角,整齐地摆放着关于孕期营养和保健的书籍,另一角,则堆满了“新生”公司专利侵权案和“康安”产品责任案的卷宗,泾渭分明,又隐隐相连。
顾言之将更多精力投向了“新生”案的商业谈判和外部施压,但他始终关注着沈衡止负责的那条更艰难、也更触动内心的法律援助线。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事无巨细地过问,而是给予她充分的信任和空间,只在关键节点提供支持,并严格“监督”她的作息,确保她不会过度劳累。这种默契的分工,让两人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天下午,沈衡止正在仔细审阅“康安”案受害者小辉的医疗记录和之前咨询的其他律师留下的零星笔记,眉头越皱越紧。情况比她预想的更复杂。小辉出现的败血症和局部组织坏死,与一次性输液器使用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存在很大难度。现有的医疗记录虽然提到了输液器使用,但并未明确将并发症归因于器械问题。“康安”公司家大业大,产品符合现有的行业标准,想要证明其存在设计缺陷或制造瑕疵,需要非常扎实且专业的证据。
“小林,”沈衡止按下内线电话,“帮我联系一下张女士(小辉母亲),约个时间,我想再和她详细谈谈孩子发病前后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那次输液过程中的所有异常情况,哪怕再细微的都不要漏掉。”
“好的,沈律师。”小林立刻应下。
放下电话,沈衡止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孕期的疲惫感时不时来袭。她端起顾言之早上给她泡的、现在己经凉了的红枣茶喝了一口,目光重新回到卷宗上。仅仅依靠家属的回忆和现有的医疗记录,远远不够。她需要更专业的技术支持。
她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国内在医疗器械缺陷鉴定和医疗因果关系论证方面的权威专家。这项工作繁琐而耗时,需要极强的耐心和判断力。不知不觉,窗外天色己暗。
顾言之处理完“新生”案的一个紧急会议,推开她办公室的门,看到的就是她对着屏幕凝神思索的侧影。灯光下,她专注的神情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微隆的小腹在宽松的衣物下己能看出隐约的轮廓,整个人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光辉——混合着母性的柔美与职业的锐利。
他没有立刻打扰,只是靠在门框上静静看了一会儿,才轻声开口:“还没忙完?该休息了。”
沈衡止抬起头,看到是他,脸上露出一丝倦意却放松的笑意:“马上就好,在找几个专家。”
顾言之走过去,很自然地将手放在她肩膀上,轻轻揉捏着帮她放松:“有方向了吗?”
“有几个备选,但需要进一步接触评估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可靠性。”沈衡止靠在椅背上,享受着他力度适中的按摩,“这类鉴定很关键,专家的选择不能有误。”
“嗯,需要我帮忙联系吗?医科院那边我认识几个人。”顾言之提议。
“暂时不用,我先让小林初步筛选一下。”沈衡止摇摇头,“我想先吃透案卷,带着具体问题去咨询,效率更高。”
“好,听你的。”顾言之俯身,在她发顶落下一个轻吻,“但现在是晚餐时间,孕妇不能饿着。想吃什么?我让餐厅送过来。”
“随便吃点清淡的就好。”沈衡止从善如流地保存文档,合上电脑。她现在确实容易饿,也容易累。
晚餐在办公室的小茶几上解决。顾言之一边给她夹菜,一边看似随意地提起:“‘新生’案那边,‘康安’的态度很强硬,完全否认侵权,还反诉我们恶意诉讼。他们的法务团队开始动用媒体资源造势了。”
沈衡止动作一顿,抬起头:“他们想施压?”
“嗯。”顾言之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惯用伎俩。不过,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心里有鬼。我倒是希望他们闹得再大一点,把舆论关注度吸引过来。”
沈衡止立刻明白了他的意图:“你想借‘新生’案的关注度,为后续可能的产品责任案铺垫舆论基础?”
“聪明。”顾言之赞赏地看了她一眼,“两个案子虽然独立,但靶子都是‘康安’。如果能在专利案中抓住他们不诚信经营的把柄,或者引导公众质疑其产品质量,对后面的法律援助案会非常有利。”
这就是顾言之的策略,永远不只盯着眼前的一城一池,而是善于利用一切资源,布下一个更大的局。沈衡止心中了然,这确实是一步好棋,但也伴随着风险——一旦“新生”案出现闪失,可能会连累法律援助案的信誉。
“舆论是把双刃剑,要把握好分寸。”她提醒道。
“放心,我有数。”顾言之给她盛了碗汤,“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自己和我们宝宝,案子的事,按你的节奏来,有我托底。”
他的话语沉稳而可靠,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沈衡止点点头,不再多言,低头安静吃饭。她知道,他在用他的方式,为她扫清前路的障碍,为她创造一个可以专心应对核心挑战的环境。
几天后,沈衡止在小林的协助下,终于锁定了一位在国内医疗器械不良反应鉴定领域极具权威的退休老专家——陈教授。她亲自起草了一封措辞严谨、情况陈述清晰的咨询函,附上部分脱敏后的资料,让小林通过正式渠道递送过去。
与此同时,顾言之在“新生”案的战场上主动出击。他安排“新生”公司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媒体见面会,由技术负责人出面,用翔实的数据和对比演示,清晰地指出了“康安”产品涉嫌侵权的技术点,并展示了己方扎实的专利布局。见面会效果不错,几家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都做了相对客观的报道,引发了一波对行业创新保护和巨头垄断现象的讨论。
“康安”集团果然迅速做出了反应,其法务负责人接受采访,言辞激烈地反驳“新生”的指控,并暗示对方是“专利流氓”,试图敲诈勒索。舆论场上开始出现一些对“新生”公司和“衡言”律所不利的杂音。
顾言之对此似乎毫不在意,甚至有些乐见其成。他在一次内部策略会上对团队成员说:“让他们闹。现在跳得越高,将来摔得越重。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夯实我们的证据链,等待时机。”
沈衡止没有过多参与“新生”案的舆论战,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小辉案的证据挖掘中。与陈教授的通话进行了两次,老先生虽然态度谨慎,但对案件中提到的临床现象表现出了专业兴趣,同意在收到更详细的匿名资料后,给予初步的专业意见。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然而,就在沈衡止觉得案件调查稍有进展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之前表示愿意提供类似不良事件线索的另一家医院儿科护士,突然通过中间人婉转地表示,迫于压力,不便再接受询问。
压力来自哪里,不言而喻。
“康安”集团显然己经察觉到了“衡言”在两条战线上的动作,并开始利用其影响力,阻挠调查。取证的难度增加了。
沈衡止接到小林汇报这个消息时,正在喝孕妇奶粉。她放下杯子,脸上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眼神更冷了几分。她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那里的小生命仿佛给了她额外的勇气和决心。
“知道了。”她平静地对小林说,“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换一条。联系一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咨询一下近几年关于同类产品的不良事件上报数据,注意方式方法。”
“好的,沈律师。”小林领命而去。
沈衡止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对手的反制在意料之中,这场官司,注定不会轻松。但越是如此,她越不能退缩。这不仅是为了委托人的权益,也是为了无数个像小辉一样可能默默承受伤害的孩子,更是为了她腹中这个即将来到世界的、需要被更好环境守护的小生命。
她拿起手机,给顾言之发了条简短的信息:「康安开始施压,证人线索断了。己启动备用方案。」
几秒钟后,顾言之回复,言简意赅:「收到。稳住,一切有我。」
看着屏幕上那行字,沈衡止的心安定下来。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无论“康安”这座山有多高,她都有信心,和身边这个人一起,将它撬开一道裂缝,让阳光和正义照射进去。
双线并进,暗流汹涌。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4I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