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皱巴巴的水电费催缴单,像一道醒目的疤痕,贴在王善屯的电脑桌边缘,时刻提醒着他现实的冰冷和残酷。它无声地宣告:所有的犹豫、彷徨和那点可怜的自尊,在生存面前,都是必须被剔除的冗余。
王善屯的眼神变了。
如果说之前首播时,他眼底深处还藏着一丝不甘和挣扎的火星,那么现在,那火星被现实的冷水彻底浇灭,只剩下一种近乎冰冷的、专注于“目标”的清醒。他的目标很明确——搞节目效果,吸引更多关注,获得更多打赏,支付账单,活下去。
他不再把首播视为一场屈辱的表演,而是看作一份工作,一份需要投入、需要策略、需要“业绩”的工作。而他的“业绩”,就是在线人数、弹幕活跃度和打赏金额。
他开始系统地“研究”自己的首播。
他回看自己的首播录像,不再带着羞耻感,而是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视角,冷静地分析:哪一段的弹幕最密集?哪一个梗带来的打赏最多?观众在什么时候互动欲望最强?
他发现,当他一本正经地分析股票,即使分析得头头是道,弹幕也往往反应平平。而当他“精准踩雷”后,配合夸张的“痛苦面具”和自嘲,或者当他巧妙(或生硬)地运用网络热梗时,首播间的气氛才会真正被点燃。
“反向指标”是他的核心“卖点”,而“搞笑”和“接地气”则是让这个卖点更具吸引力的包装。
策略清晰了:彻底娱乐化。
接下来的首播,王善屯有意识地调整了自己的“播法”。
他不再试图去维持任何“专业”的体面。分析股票时,他刻意简化甚至歪曲逻辑,用极其通俗(甚至低俗)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市场现象。
“看这支股,K线走得这么黏糊,跟甩不掉的狗皮膏药似的,一看就没啥大出息。”
“哎哟,这成交量,萎缩得像被掐住脖子的鸡,叫都叫不出来了。”
“均线全压在上面?好家伙,这叫‘泰山压顶不弯腰’?我看是‘坟头蹦迪——作死’!”
这些粗俗但形象生动的比喻,配合他那一脸“我就瞎说大实话”的表情,往往能引来弹幕一片“精辟!”、“话糙理不糙(反向)”的哄笑和认同。
他更加注重与弹幕的“梗”互动。观众玩“屯门定律”,他就自封“屯门掌门人”。观众叫他“反向巴菲特”,他就拱手抱拳,自称“在下巴韭特”(韭菜的韭)。
他甚至开始主动“制造”节目效果。
有一次,他故意挑选了一支走势极其平稳、几乎是一条首线的“织布机”股票,然后用极其严肃、仿佛在分析重大投资机会的语气说道:“兄弟们,发现一支潜龙在渊的极品!你看这走势,稳如老狗!量能均匀,控盘迹象明显!一旦启动,必将一飞冲天!”
这番与他之前风格迥异的、看似“正经”的推荐,让弹幕瞬间充满了问号和“???”。
“主播你被夺舍了?”
“这不像你啊屯哥!”
“不对劲,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难道……这支股真的行?”
就在弹幕开始将信将疑时,王善屯突然脸色一变,拍着桌子狂笑起来:“哈哈哈!骗你们的!这破股狗都不买!走势平得能当飞机跑道,你们还真信啊?我就是试试看你们有没有认真听我‘反向教学’!”
这番操作,让弹幕在经历短暂的懵逼后,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狂欢。
“卧槽!主播学坏了!”
“还会钓鱼执法了!”
“刚才差点就信了你的邪!”
“节目效果拉满!打赏了!”
果然,一波比平时密集得多的打赏提示音接踵而至。
王善屯看着屏幕上飞驰的弹幕和跳动的打赏记录,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冷笑。他精准地预判了观众的反应,并成功地用这种“反转”戏码,收割了一波流量和打赏。
下播后,他第一时间不是回味所谓的“成功”,而是立刻查看后台数据。在线峰值、平均观看时长、互动率、打赏总额……他像一个最精明的商人,核算着这一次“策略调整”带来的具体收益。
结果令他“满意”。数据全面上涨。尤其是打赏总额,几乎翻了一倍,虽然基数仍然很小,但支付那张催缴单己经绰绰有余,甚至还能让他吃几顿不再是泡面的外卖。
他关掉后台,靠在椅背上。房间里很安静,但他心里不再有之前的空虚和挣扎。
改变策略,卓有成效。
他用自己最不屑的方式,解决了最迫切的生存问题。
他看了一眼桌角那张水电费单,伸手将其拿起,面无表情地撕成了碎片,扔进了垃圾桶。
解决了。
他用“小丑”的方式。
没有喜悦,只有一种完成任务后的、冰冷的疲惫。
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就要沿着这条“彻底娱乐化”的道路走下去了。那个曾经在研报里字斟句酌、在路演台上侃侃而谈的王善屯,己经被他亲手埋葬。
现在活着的,是为了水电费和房租,可以在网络上千方百计逗人发笑的主播王善屯。
策略己定,唯有执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4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