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决定炼钢的指令,如同在平静(相对而言)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整个基地,除了必须坚守岗位的哨兵和休整的伤员,几乎所有能动弹的人力都被动员了起来。
张贵负责协调,他将人员分成了三拨:
一拨由熟悉山林的老兵带队,拿着周大山描述的“红褐色、偏沉、带磁性”的样本,漫山遍野地寻找露头的铁矿。这并非易事,几天下来,只找到几处品位很低的矿点,运回来的石头大多杂质很多。
另一拨则负责燃料。基地储存的煤炭不多,而且要优先保证发电厂(虽然主要靠系统能源,但需要煤炭作为掩护和补充)和冬季取暖。于是,砍伐木材、搭建炭窑、土法烧制木炭成了主要任务。山谷一侧,很快立起了几座冒着滚滚浓烟的简易炭窑。
最重要的一拨,则由周大山亲自指挥,在林峰划出的山谷僻静处,开始垒砌那座寄托了无数人希望的土法炼钢炉。
没有图纸,没有经验。林峰只能根据系统知识里关于古代灌钢法、坩埚炼钢的模糊描述,结合周大山打铁的经验,在地上用木棍画出大致结构——一个用耐火黏土和石块垒砌的、肚大口小的竖炉,下面有进风口和排渣口,上面需要架设一个可以鼓风的装置。
“指挥官,这……这炉子模样太怪了,能成吗?”一个参与垒砌的年轻士兵看着那歪歪扭扭的泥石结构,忍不住问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林峰挽起袖子,亲自上手和泥,“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能炼铁炼钢,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人手,有周师傅这样的老师傅,没理由搞不出来!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十次!我们有的是时间跟它耗!”
他的话鼓舞了在场的人。周大山更是赤膊上阵,带着徒弟们,一遍遍地调整炉壁的厚度和弧度,确保受热均匀。没有现成的耐火砖,他们就用地里的黏土混合着沙子、碎麻绳反复捶打,塑造成型后阴干,再小心翼翼地嵌进炉壁。
鼓风装置也是个难题。最初尝试用人力皮囊,效率太低。后来,一个机灵的士兵提议,将缴获的一台日军摩托车发动机拆下来,改造成一个简易的人力/机动两用的鼓风机。这个想法得到了林峰的大力支持,周大山带着人捣鼓了两天,竟然真的用废铁皮和木头做出了一个勉强能用的叶轮鼓风机,虽然噪音巨大,但风力远超人力。
就在炼钢炉紧锣密鼓地建设时,王虎那边的防御工事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林峰传授的诡雷知识,工兵们在日军可能偷袭的悬崖下、灌木丛中,布设了数十处致命的陷阱。王虎甚至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演习,用假人模拟日军渗透,结果“伤亡”惨重,证明了新布设的防御体系的有效性。
这天下午,被关押的孙铭在放风时,再次注意到了山谷深处的异常。他看到更多的人在向那个方向搬运木炭和奇形怪状的石头,也听到了那台改装鼓风机发出的独特轰鸣。他心中那种感觉越来越强烈——这些人,不是在消极防守,而是在进行某种……他无法理解的积极创造。
他趁着看守不注意,悄悄将一小块尖锐的石片藏在了袖口里。
几天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准备工作终于就绪。炼钢炉旁堆满了筛选过的、品位相对最高的铁矿石和砸成小块的木炭。周大山神情肃穆,如同即将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林峰、王虎、张贵等核心人员都站在不远处,紧张地注视着。
“点火!”周大山嘶哑着嗓子下令。
一名徒弟将点燃的浸油柴火塞进炉膛。火焰起初很小,但随着那台噪音巨大的鼓风机开始工作,强风灌入,炉膛内的火焰猛地蹿高,变成了炽白的颜色!灼热的气浪扑面而来,即使站在十几米外,也能感受到那股惊人的热力。
木炭在高温下迅速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量。铁矿石开始软化、熔化,与炭粉接触,发生着复杂的化学反应。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喷吐着烈焰的炉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炉火持续燃烧,周大山根据火焰的颜色和烟气的味道,不断指挥着徒弟们添加木炭,调整鼓风量。
汗水浸透了每个人的衣衫,烟灰沾染了脸庞,但没有人离开。
不知过了多久,周大山猛地举起手:“停风!准备出钢!”
鼓风机停止轰鸣,世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雨水敲打岩石和炉火细微的噼啪声。
周大山用一根长长的铁钎,小心翼翼地捅开炉底的出铁口。
一股炽热、粘稠、闪耀着刺眼白光的铁水流,如同熔岩般,缓缓流淌出来,注入下方事先准备好的、用耐火黏土制作的简陋模具中——那模具的形状,正是一根粗壮的撞针胚子!
成功了?!至少,铁水炼出来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欢呼!
然而,周大山的神情却依旧凝重。他紧紧盯着那逐渐冷却、由白变红、再由红变暗的金属胚子。他知道,炼出铁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淬火和回火,才是决定这块金属能否成为合格撞针的关键!
他亲自操作,用特制的夹钳夹起依旧暗红的撞针胚子,看准时机,猛地浸入旁边早己准备好的一桶牲畜尿液(周大山坚持说这个比水淬火效果更好)中!
“刺啦——!”一声巨响,白汽弥漫!
待白汽散尽,周大山将那根乌黑、带着淬火后独特纹路的撞针胚子夹出来,仔细检查着它的硬度和是否有裂纹。
初步检查,似乎……成功了?
他强压住激动,将撞针胚子固定在简易的台钳上,开始用锉刀和砂石进行最后的精加工,打磨出准确的形状和尺寸。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话,只有锉刀摩擦金属的沙沙声和雨水声。
终于,一根闪烁着冷冽寒光、形状标准的九二式重机枪撞针,出现在了周大山的手中。
他深吸一口气,拿着这根凝聚了无数人心血和希望的撞针,走向那挺静静等待的重机枪。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熟练地将撞针安装到位,合上机匣。
“装弹!”周大山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一名徒弟将一条保弹板压进弹仓。
周大山拉动枪机,瞄准山谷深处一处无人的石壁,扣动了扳机!
“咚!咚咚咚!!”
沉闷而震撼的重机枪射击声,猛然在山谷中回荡!子弹如同泼水般倾泻在石壁上,打得碎石飞溅!
成功了!他们真的靠自己,炼出了钢,造出了零件,修好了这挺重机枪!
短暂的寂静后,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战士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周大山更是老泪纵横,抚摸着依旧发烫的枪身,如同抚摸着自己的孩子。
这一刻,不仅仅是一挺机枪被修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力更生、不畏艰难”的钢铁意志,在这被围困的山谷中,被真正点燃了!
林峰看着欢呼的人群,看着那挺咆哮的重机枪,心中也充满了激动。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有了这第一次成功的经验,未来,他们就能造出更多的东西!
而就在这欢呼声被风雨和枪声掩盖的夜晚,关押孙铭的洞穴内,他正利用藏起的石片,借着微弱的光线,在洞壁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用力刻下他观察到的最后一条信息:
“……其志不在小,能自炼钢铁,修复重械,假以时日,必成心腹大患……”
他刚刻完最后一笔,洞穴外传来了脚步声。他迅速将石片藏好,恢复了平静坐姿,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但他知道,他必须尽快将消息送出去。无论是对日军,还是对晋绥军,这个炎黄军团,都己经成了一个必须重新评估,甚至……必须尽早解决的存在。
(http://www.220book.com/book/X52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