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元年的寒冬,似乎将天地间所有的生机都冻结了。在汴梁外城那片污浊混乱的贫民区里,死亡不再是悄然而至的访客,而是盘踞在每个角落、散发着腐臭气息的主宰。伤寒(或类似瘟疫)与那阴险的慢性投毒交织在一起,让这里彻底沦为人间炼狱。呻吟声、哭泣声、以及最终归于死寂的沉默,构成了每日不变的哀歌。希望,在这里是比粮食还要奢侈的东西。
王雨桐的“医棚”——那仅是依托于李嫂破院一角、用几块破烂草席勉强围出的方寸之地,却成了这片绝望之地上,唯一还摇曳着微弱生命烛光的地方。她没有起死回生的仙丹,面对交织的疫病与毒素,她深感自身的渺小与知识的局限,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几乎要将她吞噬。但她没有退缩,她将现代化学知识和对生命的敬畏,融入到了最原始、最首接的救助之中。
她的“发明”,是那些被贫民们称为“活命散”的粗布小包。
· “万用缓解包”的构成: 她利用张磊设计的简易过滤器反复净化井水,清洗采集来的草药——主要是金银花、蒲公英、以及她能辨认出的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野草。她将它们仔细晒干,在干净的石臼里小心捣成粗粉,再混合上经过烧酒喷洒消毒、细细筛过的木炭灰。炭灰能吸附肠道毒素,对腹泻有轻微收敛之效,也能用于外伤;草药粉则寄托着抗炎清热的期望。最后,她用煮沸晾干的粗布,将这些黑褐色的混合物包成一个个拳头大小、分量扎实的小包。
· 分發与指导: 她通过李嫂和那些信任她的妇孺,将这些“缓解包”如同播种般分发出去。每一次递出,她都不厌其烦地叮嘱,声音因疲惫而沙哑,却异常坚定:“记住,这只是缓解,吊着一口气,不是神药!真想活命,一定!一定!要喝烧开过的、过滤后的水!那些官家和来历不明的粥棚发的吃食,宁可饿着,也万不能碰!” 她的声音在这些濒临绝望的人群中传播,是警示,也是微弱的启蒙。
· 多种应用场景: 对于高烧不退的,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汴梁密钥 她教人用布包蘸着温水,反复擦拭病人的额头、脖颈与腋下,利用水分蒸发和炭灰的微凉物理降温;对于腹泻脱水、奄奄一息的,则取出少许粉末,兑入少量净水,撬开牙关灌服,以期吸附毒素,稍止泻势;对于身上带有溃烂伤口或冻疮的,则首接将粉末洒在清理过的创面,希望能起到些许防腐止血的作用。
· 临终的尊严: 对于那些己然药石无灵,只能在痛苦中等待最后时刻的病人,王雨桐会默默跪坐在他们身边,用干净的布巾蘸着宝贵的净水,轻柔地为他们擦拭污浊的脸庞和干裂的嘴唇,低声说着安慰的话语。她给予的,是生命终点最后的一丝温暖与尊严。
一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妪连滚爬爬地冲进院子,怀里抱着一个气息微弱、小脸烧得通红的女童。“活菩萨,救救俺孙女!她爹娘都没了……就剩这根独苗了!” 老妪的声音凄厉得如同夜枭。王雨桐心中一紧,连忙将女童接过,触手一片滚烫。她立刻将女童安置在相对避风的草席上,用“缓解包”持续为她物理降温,又小心喂服了些许草药水。一连两日,她不眠不休地守在旁边,观察着孩子的每一点细微变化。或许是那点草药起了作用,或许是孩子顽强的生命力,又或许是这份不弃的守护带来了奇迹,女童的高热竟在第三日清晨缓缓退去,虽然依旧虚弱得如同风中残烛,但终究睁开了眼睛。
那老妪见状,几乎要哭晕过去,挣扎着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活菩萨!您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啊!俺给您立长生牌位!”
王雨桐急忙弯腰搀扶,眼眶瞬间红了,泪水无声滑落。“大娘,快起来,使不得……俺不是菩萨,俺……俺只能做到这样了……” 她的声音哽咽,充满了未能尽全力的愧疚。她的善良与那微不足道的“缓解包”,如同无尽黑暗寒夜中摇曳的点点星火,无法照亮整个地狱,却真实地温暖了一颗颗即将冻僵的心,延缓了一些生命之烛的熄灭。 “王姑娘”、“活菩萨”的名声,便在这最绝望的底层,如同微弱的涟漪,悄然扩散开来,成为了一种苦涩的信仰。
(http://www.220book.com/book/X55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