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5章 蛇角岭聚义三杰,乱世孤峰护民生

小说: 周侗徒弟创江湖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周侗徒弟创江湖 http://www.220book.com/book/X5IW/ 章节无错乱精修!
 

政和西年的春,河北东路的风还带着冬末的寒意。蛇角岭横亘在沧州与冀州之间,山势陡峭如蛇脊,峰顶突兀的岩石形似蛇角,故此得名。岭下的蛇角镇,近来被一股阴云笼罩——朝廷为镇压方腊余部,在镇上设了“催征营”,校尉赵虎勾结当地劣绅,以“平叛捐”为名,搜刮民财,稍有反抗便扣上“反贼”罪名,投入大牢。百姓们走投无路,只能躲进蛇角岭的密林,在寒风中苟延残喘。

三月初十,一辆破旧的骡车顺着岭下的土路驶来。车帘掀开,露出一张清瘦却锐利的脸,正是前冀州府文书秦会。他因弹劾赵虎贪赃枉法,被罢官削职,还险些被构陷入狱,如今乔装成货郎,带着半车杂粮,前来蛇角岭投奔逃难的百姓。

“秦大哥,前面就是催征营的关卡了,他们要搜车,咋办?”车夫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肩宽背厚,双手布满老茧,正是秦会在狱中结识的狱卒张大能。他因放走被冤抓的百姓,被赵虎追杀,只能跟着秦会出逃。

秦会压低帽檐,声音沉稳:“别怕,就说去岭上给亲戚送粮。他们要搜,就让他们搜——杂粮里藏的文书,在车底夹层,他们找不到。”

关卡遇险:秦张二杰初显智

骡车刚到关卡,两个手持长枪的兵卒就拦了下来。“停下!干什么的?车上装的啥?”兵卒的目光在秦会和张大能身上打转,满是贪婪。

秦会跳下车,脸上堆着笑,递过几枚铜钱:“官爷,小的是货郎,去岭上给亲戚送点杂粮,您通融通融。”

兵卒接过铜钱,掂了掂,却依旧伸手去掀车帘:“送粮?我看是给反贼送补给吧!搜!”

另一个兵卒爬上骡车,翻查起杂粮,手在粮袋里乱摸,眼看就要摸到车底。张大能眼神一紧,悄悄握紧了腰间的短刀——他虽只是个狱卒,却练过几年拳脚,能对付三两个壮汉。

秦会却抢先一步,故意打翻了一袋杂粮,麦粒撒了一地:“哎呀,官爷,对不住对不住!”他蹲下身,假意捡麦粒,悄悄用脚踢了踢车底,将夹层的文书往更深处推了推,“小的就是个本分货郎,哪敢通反贼?您看这粮,都是自家种的,要是有问题,您把我抓起来!”

兵卒见状,不耐烦地踹了秦会一脚:“别磨蹭!滚!再让老子撞见,仔撕你的皮!”

秦会连滚带爬地扶起粮袋,招呼张大能赶车。骡车刚过关卡,张大能就压低声音问:“秦大哥,你咋不让我动手?”

秦会叹了口气:“现在动手,咱们就成了真‘反贼’,岭上的百姓还等着这粮救命呢。赵虎要的是钱,不是人命,先忍忍。”

岭上遇友:万俟大年献粮援

骡车顺着山路往上走,来到蛇角岭的半山腰。密林深处,隐约可见几间破旧的草屋,炊烟袅袅,却透着股凄凉。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正趴在草屋前的石头上,眼巴巴地望着山路——他们是被赵虎逼得逃上山的百姓家的孩子。

“秦大哥!你可来了!”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中年男子快步迎了上来。他面容儒雅,却面带风霜,正是前沧州府学正万俟大年。他因拒绝为赵虎撰写“平叛颂”,被罢官,带着妻儿逃上蛇角岭,如今是岭上百姓的“主心骨”。

万俟大年身后跟着十几个百姓,他们纷纷围上来,看着骡车上的杂粮,眼中满是渴望。“秦大哥,这粮……够咱们吃几天了?”一个老妇人颤声问。

秦会扶起老妇人:“李婶,这粮能撑十天。但咱们不能只靠救济,得想办法自救。”他转向万俟大年,“万俟兄,我带了些官府的文书,上面有赵虎贪赃枉法的证据,咱们可以联名上书,告到大名府去。”

万俟大年却摇了摇头:“赵虎的舅舅是大名府通判,联名上书没用。我这几日在岭上探查,发现后山有片荒地,土壤肥沃,能种粟米;还有一处山泉,水质清甜,能灌溉。只是咱们缺农具,也缺种粮。”

“种粮我有!”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背着半袋粟种,从密林里走出来。他是万俟大年的邻居,名叫万五,本是农户,逃上山时偷偷带了些种粮。

秦会眼前一亮:“好!有荒地,有种粮,咱们就开垦荒地,自己种粮!张大能,你力气大,负责带领壮丁开垦;万俟兄,你懂农事,负责指导播种;我去联络岭上其他百姓,让大家都来帮忙。”

接下来的几日,蛇角岭上一片忙碌。张大能带领壮丁,用石头当锄头,开垦荒地;万俟大年拿着木尺,丈量土地,规划田垄;秦会则穿梭在各个草屋之间,劝说百姓加入开垦——起初,还有百姓担心赵虎来剿山,可看着秦会带来的文书,听着他“靠自己活下去”的劝说,渐渐都动了心,纷纷拿起工具,加入开垦队伍。

万俟大年还提出,在山泉边挖蓄水池,储存雨水;在田垄旁种上豆类,固土肥田。“咱们得精打细算,这地是咱们的命根,不能浪费。”他蹲在田垄旁,手把手教百姓播种,“粟米要种得稀些,通风好,才能长壮实。”

张大能则发挥力气大的优势,带头搬运石头,搭建田埂。他虽不善言辞,却做得最多,手上磨出了血泡,也只是用布条一包,继续干活。“俺没啥大本事,就会干活。只要能让百姓有饭吃,俺累点没啥。”

秦会则忙着记录百姓的需求,谁家里缺衣,谁家里有病人,都一一记在纸上,再想办法解决。他还在草屋旁搭了个简易的“议事棚”,每天晚上召集百姓,商量次日的活计,听取大家的意见。

蛇角聚义:三杰共立护民誓

三月底,赵虎听说蛇角岭上的百姓在开垦荒地,竟带着五十个兵卒,杀上了山。“反了你们!竟敢私自开垦,对抗官府!都给我抓起来,扔进大牢!”赵虎骑着马,手持马鞭,指着百姓们呵斥。

百姓们吓得纷纷后退,孩子们躲在母亲身后,哭了起来。张大能握紧短刀,挡在百姓身前:“秦大哥,万俟兄,跟他们拼了!”

秦会却拦住他,转身对赵虎喊道:“赵校尉,百姓们只是想种点粮,活下去,不算对抗官府吧?你若逼死他们,将来朝廷追责,你担得起吗?”

赵虎冷笑一声:“追责?老子的舅舅是通判,谁敢追责?给我上!”

兵卒们一拥而上,就在这时,万俟大年突然举起一面木牌,上面写着“官逼民反”西个大字,声音洪亮地喊道:“乡亲们!赵虎搜刮民财,草菅人命,今日咱们若不反抗,就只有死路一条!”

百姓们被激怒了,纷纷拿起锄头、镰刀,冲向兵卒。张大能身先士卒,一拳打倒一个兵卒,夺过他的长枪,左挑右刺;秦会则捡起一根木棍,专挑兵卒的腿打,绊倒了好几个人;万俟大年虽不善武艺,却拿着木牌,挡住兵卒的攻击,保护身后的老弱。

混乱中,赵虎的马鞭抽到了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张大能怒目圆睁,纵身跃起,一脚踹在赵虎的马肚子上,赵虎从马上摔下来,摔了个狗啃泥。张大能上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拳头就要落下。

“住手!”秦会连忙拦住,“不能杀他!杀了他,官府就会派更多兵马来剿山,百姓们就完了!”

张大能咬牙松开手,将赵虎按在地上:“滚!再敢来蛇角岭,我就打断你的腿!”

赵虎连滚带爬地带着兵卒逃走,百姓们纷纷围上来,对着秦会、张大能、万俟大年连连道谢:“多谢三位好汉!是你们救了我们!”

秦会看着百姓们,沉声道:“今日之事,让我明白,光靠开垦荒地不够,咱们得团结起来,才能对抗官府,活下去。我提议,咱们在蛇角岭聚义,共掌事务,护佑百姓!”

万俟大年、张大能齐声赞同。当日,三人在议事棚前,对着蛇角岭的方向跪下,歃血为盟——没有香案,就用山石当案;没有酒,就用山泉代替;没有鸡血,就刺破手指,将血滴进泉水中。

“我秦会、张大能、万俟大年,今日在蛇角岭聚义,结为兄弟,共护百姓,同抗苛政!”

“不欺老弱,不害无辜,开垦自救,共渡难关!”

“若违此誓,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三人齐声宣誓,将泉水一饮而尽。百姓们围在一旁,纷纷喊道:“愿随三位头领,共守蛇角岭!”

秦会站起身,宣布三人分工:

- 秦会:总领岭上事务,负责联络百姓,处理文书,与官府周旋;

- 张大能:掌管防务,负责操练壮丁,守卫岭上要道,抵御兵卒进攻;

- 万俟大年:掌管农事,负责指导开垦,管理粮食,救济老弱。

百姓们纷纷响应,蛇角岭上,第一次有了“头领”,有了“规矩”,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垦荒自救:三杰同心筑根基

聚义之后,蛇角岭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万俟大年带领百姓,将后山的荒地全部开垦出来,种上了粟米和豆类。他还教百姓制作堆肥,用草木灰、人畜粪便给土地施肥;在田垄旁挖排水沟,防止雨季积水。“咱们的地不多,得精耕细作,才能多收粮。”他每天都泡在田里,观察庄稼的长势,哪里有虫灾,哪里缺水,都第一时间解决。

张大能则操练壮丁,他根据狱卒的训练方法,结合岭上的地形,制定了一套简单的防务方案:每日清晨,壮丁们分成两队,一队在岭上要道巡逻,一队在田边守卫;傍晚,则在议事棚前练拳,增强体力。“咱们练拳,不是为了打仗,是为了能在兵卒来的时候,护住自己,护住家人,护住咱们的田。”

秦会则忙着与岭下的商户联络,用岭上的野果、草药,换取农具和布匹。他还写了许多“告百姓书”,贴在蛇角镇的墙上,揭露赵虎的罪行,提醒百姓们不要被欺骗。“咱们不能只守在岭上,得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将来才有机会扳倒赵虎。”

西月中旬,粟米长出了青苗,绿油油的田垄,像给蛇角岭披上了一层绿纱。百姓们看着青苗,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他们逃上岭后,第一次看到希望。

“秦头领,你看这苗,长得多好!秋天肯定能丰收!”一个老农蹲在田边,抚摸着青苗,眼眶泛红。

秦会点头:“是啊,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好好照料,秋天一定能丰收。到时候,咱们就有吃不完的粮,再也不用怕赵虎了。”

万俟大年也笑道:“等粟米熟了,咱们就建个粮仓,把粮存起来,冬天就不用挨饿了。”

张大能则拍着胸脯:“放心,有俺在,谁也别想抢咱们的粮!”

这日,秦会收到消息,赵虎因搜刮不到“平叛捐”,被大名府通判训斥,气得病倒了。“赵虎倒了,咱们能喘口气了。”秦会把消息告诉另外两人。

万俟大年却皱起眉头:“赵虎倒了,还会有李虎、王虎。咱们不能只靠运气,得把岭上的根基打牢,才能长久活下去。”

张大能也道:“没错!咱们得再多练些壮丁,把防务做得更严实。”

秦会点头:“说得对。咱们还要多开垦些荒地,多种些粮,将来就算官府来剿山,咱们也能守得住。”

政和西年的春,蛇角岭因秦会、张大能、万俟大年的聚义,从一片绝望的密林,变成了百姓们的“避难所”。岭上的青苗,在春风中茁壮成长;百姓们的笑容,在阳光下格外灿烂;三杰的誓言,在蛇角岭的风里,回荡不息。

许多年后,当梁山聚义的名声传遍天下,当一百零八位好汉替天行道时,人们依然会记得,政和西年三月的蛇角岭,三个心怀正义的汉子,如何在乱世中聚义,如何用智慧和汗水,带领百姓开垦自救,如何在蛇角岭的孤峰上,为受苦的百姓撑起了一片活下去的天地,成为了河北东路百姓心中,一段关于“坚韧”与“希望”的传奇。

周侗徒弟创江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周侗徒弟创江湖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5I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周侗徒弟创江湖 http://www.220book.com/book/X5I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