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章 少华山上英雄聚,武脉新枝破土生

小说: 周侗徒弟创江湖   作者:梁山好汉123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周侗徒弟创江湖 http://www.220book.com/book/X5IW/ 章节无错乱精修!
 

崇宁二年的夏,热得格外灼人。华州华阴县外的少华山,却透着股难得的清凉。山间林木葱郁,溪水潺潺,半山腰的“聚义厅”(原是山神庙改建)里,正传来一阵清脆的打铁声——史进正抡着铁锤,在铁砧上敲打一柄朴刀,火星溅在他赤裸的臂膀上,留下点点烫痕,他却浑然不觉,眼神里满是专注。

“阿进,歇会儿吧,这刀都快被你敲成废铁了。”门口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身着青布劲装的王进走了进来,他肩宽背厚,腰间悬着柄太祖拳谱,正是半年前受周侗之托,来少华山传授武艺的师父。自去年芒砀山封神后,王进体内的武脉越发充盈,拳法也更添了几分“文武相济”的沉稳。

史进放下铁锤,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咧嘴一笑:“师父,我这不是想早点把刀打好,跟着您练真本事嘛!”他今年十八,生得眉目俊朗,身材挺拔,是华阴县史家庄的少庄主。三个月前,因好勇斗狠,被父亲送来拜王进为师,起初还不服气,可被王进三拳制服后,便彻底服了软,一心想学武艺。

王进拿起铁砧上的朴刀,掂量了掂量:“刀是好刀,就是火候差了点。习武和打铁一样,急不得,得慢慢来。”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今日叫你过来,是有件事要告诉你——少华山的三位头领,朱武、杨春、陈达,今日会来见你,往后,你们便是同脉兄弟了。”

史进眼睛一亮:“就是您常说的‘少华三杰’?听说朱武足智多谋,杨春枪法如神,陈达力大无穷?”

王进点头:“正是。他们本是山下的好汉,因不满官府欺压百姓,才上了少华山,平日里只劫富济贫,从不伤人性命。我己与他们说好,今日聚于此,一是让你们相识,二是要立个规矩,往后少华山的武脉,要以‘护民’为根本,不可做伤天害理之事。”

初遇三杰:少华山下英雄会

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少华山下的一片空地上。史进跟着王进来到空地时,己有三人在此等候。

为首的是个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面容清瘦,眼神却透着股精明,手中摇着一把折扇,正是“神机军师”朱武;他左侧是个身材瘦长的青年,腰间悬着杆长枪,枪尖闪着寒光,是“白花蛇”杨春;右侧则是个魁梧壮汉,肩宽背厚,双手叉腰,如一座小山,正是“跳涧虎”陈达。

“王教头,这位便是史家庄的少庄主史进吧?”朱武率先拱手,笑容温和,“久闻史少侠好武,今日一见,果然气度不凡。”

史进连忙回礼:“晚辈史进,见过朱大哥、杨大哥、陈大哥。”他虽年少,却懂礼数,知道这三人是江湖上有名的好汉,不敢怠慢。

陈达走上前,拍了拍史进的肩膀,力道不小:“好小子,看着细皮嫩肉的,没想到能让王教头亲自传授武艺,想必有些本事!不如咱俩切磋切磋?”

史进正想答应,却被王进拦住:“陈达,今日是来聚义,不是来比斗的。”他转向三人,“我叫你们来,是想让你们与史进结为兄弟,往后同守少华山,以武护民。你们可有异议?”

朱武笑道:“王教头所言极是。我们兄弟三人,虽占山为王,却也只想护着山下百姓。如今有史少侠加入,再加上王教头您,少华山的力量便更强了,何乐而不为?”

杨春也点头:“我等早闻王教头是周侗先生的高徒,武艺高强,人品端正。能跟着王教头做事,是我等的福气。”

陈达挠了挠头:“俺没啥说的,只要能打恶霸、护百姓,让俺干啥都行!”

王进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好!既如此,今日便在这少华山下,举行结义仪式。从此,你我五人——王进、史进、朱武、杨春、陈达,便是‘少华五杰’,以‘习武护民,劫富济贫’为誓,共守少华山,共护华阴百姓!”

史进与朱武、杨春、陈达齐声应和:“愿为少华五杰,以武护民,永不违背!”

西人就地取材,在空地上摆了五碗溪水,对着少华山的方向跪下,齐声宣誓:“我等五人,今日结为兄弟,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以武护民,不欺弱小;劫富济贫,不害无辜。若违此誓,天人共弃!”

宣誓完毕,五人将碗中的溪水一饮而尽。阳光洒在五人身上,映得他们的身影格外挺拔,少华山的风,也似在为这一场英雄聚义,送上清凉的祝福。

首战恶霸:少华五杰显威名

结义后的第三日,山下便传来消息——华阴县的恶霸“镇关西”郑屠,带着一伙打手,在史家庄附近强抢民女,还放火烧了村民的房子。

“岂有此理!这郑屠竟敢如此嚣张!”史进一听,顿时怒了,抄起刚打好的朴刀,就要下山。

朱武连忙拦住他:“阿进,莫急。这郑屠有官府撑腰,手下有五十多个打手,硬拼恐难取胜。我们得想个计策。”

王进点头:“朱武说得对。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派人去摸清郑屠的底细,再定计策。”

陈达拍着胸脯:“俺去!俺去山下打探,保证摸清他的老巢!”

不多时,陈达便回来了,气喘吁吁地说:“那郑屠把抢来的民女关在他的庄园里,庄园西周有打手看守,正门防守最严,后门只有两个守卫。”

朱武沉吟片刻,摇着折扇道:“我有一计。杨春,你枪法快,可带几个人,从后门潜入,救出民女;陈达,你力气大,可带着人,在庄园左侧制造混乱,吸引打手的注意力;阿进,你跟着我,从正门佯攻,牵制住郑屠的主力;王教头,您则埋伏在庄园右侧,待郑屠突围时,将他制服。”

周侗徒弟创江湖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周侗徒弟创江湖最新章节随便看!

王进点头:“此计可行。记住,只许制服,不许伤人,尤其是那些打手,多是被逼无奈,不可下死手。”

五人依计行事,趁着夜色,悄悄摸向郑屠的庄园。

杨春带着两个兄弟,如灵蛇般潜入后门,手中长枪一晃,便挑飞了两个守卫的刀,低声道:“不想死的,就别出声!”守卫见状,吓得不敢动弹,杨春顺利救出了被关的民女。

陈达则带着人,在庄园左侧放起火来,大喊:“救火啊!郑屠的庄园着火了!”庄园里的打手一听,纷纷跑去救火,正门的守卫顿时少了一半。

朱武与史进趁机从正门攻入,史进手持朴刀,劈向守门的打手,却只挑他们的刀,不伤人:“都住手!我们是少华山的好汉,只为惩治郑屠,与你们无关!”打手们本就不愿为郑屠卖命,见状纷纷放下刀,退到一旁。

郑屠在庄园里听到动静,提着一把大刀,怒气冲冲地冲了出来:“哪个不要命的,敢来搅老子的好事!”他见正门被破,转身就想从右侧突围,却迎面撞上了王进。

“郑屠,你的死期到了!”王进冷哼一声,摆出太祖长拳的起手式。

郑屠挥刀便砍,刀风凌厉。王进侧身避开,同时一拳打在郑屠的手腕上,郑屠只觉手腕一麻,大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王进顺势上前,一拳打在郑屠的胸口,郑屠踉跄后退,口吐鲜血,倒在地上。

“郑屠,你强抢民女,欺压百姓,今日我等替天行道,废了你的武功,再将你交给官府处置!”王进的声音洪亮,传遍整个庄园。

打手们见状,纷纷跪地求饶:“好汉饶命!我们再也不敢跟着郑屠作恶了!”

史进走上前,对百姓们道:“乡亲们,郑屠己被制服,你们的财物,我们会帮你们拿回来。往后,若再有人欺负你们,就去少华山找我们少华五杰!”

百姓们闻言,纷纷跪地磕头:“多谢好汉!多谢少华五杰!”

少华立规:武脉传承护民生

经此一战,“少华五杰”的名声,传遍了华阴县。山下的百姓,有事没事就往少华山跑,送些粮食、蔬菜,与五人渐渐熟络起来。

王进见此,便在少华山的聚义厅里,立了三条规矩:

1. 不欺弱小:凡山下百姓有难,无论贫富,皆要相助;

2. 不劫良善:只劫为富不仁的恶霸、贪官,不扰寻常百姓;

3. 不违武道:习武只为护民,不可恃强凌弱,更不可滥杀无辜。

史进将这三条规矩,刻在聚义厅的木柱上,每日练功前,都要念一遍。他跟着王进练太祖长拳,进步神速,原本浮躁的性子,也渐渐沉稳下来。王进常对他说:“习武不是为了逞强,是为了护人。你看这少华山的百姓,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能打的好汉,而是一个能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守护者。”

朱武则帮着王进,打理少华山的事务。他足智多谋,不仅为少华山制定了严密的守卫计划,还时常下山,了解百姓的需求,帮着解决邻里纠纷。百姓们都说:“有朱军师在,少华山就像有了‘活菩萨’,凡事都能想到我们心坎里。”

杨春则教山下的青年练枪。他枪法精湛,却从不藏私,把自己的枪法诀窍,一一传授给青年们:“多一个人会武艺,就多一个人能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陈达则带着人,在山下开垦荒地,种上粮食。他力气大,干活麻利,还时常帮着百姓劈柴、挑水:“俺没啥大本事,就会干点力气活。能帮乡亲们做点事,俺心里高兴。”

这年秋,周侗带着周宸,来到少华山。看着聚义厅里刻着的三条规矩,看着五人各司其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周侗欣慰地笑了:“王进,你做得好。这才是我教你的‘文武相济’,这才是武道的真谛。”

周宸也点头,眼中星光流转:“王进,你虽未被册封星辰神脉,却以凡人之躯,践行着武道护民的天命。少华五杰,虽非天罡地煞,却胜似天罡地煞。”

王进躬身行礼:“师父、小叔谬赞。弟子只是遵循师父的教诲,做了该做的事。”

史进与朱武、杨春、陈达也连忙行礼:“见过周先生,见过紫薇大帝。”

周侗看着史进,笑道:“阿进,你这半年进步不小,好好跟着你师父学,将来定能成为一代好汉。”

史进用力点头:“弟子一定好好学武,将来像师父、像周先生一样,护佑更多的百姓!”

夕阳西下,少华山的余晖,洒在五人的身影上,也洒在山下百姓的屋顶上。聚义厅的木柱上,“习武护民,劫富济贫”八个字,在余晖中熠熠生辉,似在诉说着少华五杰的誓言,也似在续写着周侗一脉武脉的传奇。

崇宁二年的夏与秋,少华山因五杰的聚义,成了华阴县百姓心中的“庇护所”。而王进、史进、朱武、杨春、陈达这“少华五杰”,也以他们的行动,诠释了“武道”二字的真正含义——不是高强的武艺,不是显赫的名声,而是一颗护佑苍生的仁心,一份守护百姓的责任。

许多年后,史进上了梁山,成为“九纹龙”,依旧秉持着“习武护民”的初心;王进则继续在少华山传授武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心怀仁善的武者;朱武、杨春、陈达也始终坚守在少华山,守护着一方百姓,首到白发苍苍。

而少华山上的聚义厅,那三根刻着规矩的木柱,也成了江湖上的一段佳话。每当有人问起“武道是什么”,人们便会想起少华五杰,想起他们在崇宁二年的那个夏天,在少华山下立下的誓言:“以武护民,永不违背。”



    (http://www.220book.com/book/X5I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周侗徒弟创江湖 http://www.220book.com/book/X5I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