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的台灯坏了半边灯芯,只剩下微弱的光在纸面晃荡。林晚晚把英语课本凑得更近,指尖在缺页的地方反复 —— 陈雪借她的这本课本,第三十七页被撕掉了,正好是她最不熟的 “过去完成时” 语法点。桌角的搪瓷杯里,玉米糊糊己经凉透,旁边堆着三张写满公式的草稿纸,都是她昨晚演算到后半夜的成果。
“晚晚,我哥在县城废品站又翻到本化学书,你看看能用不?” 张桂兰掀开门帘走进来,手里捧着本封面脱线的《高中化学基础》,书页间还夹着几根干草,“就是里面少了几页实验图,我哥说要是不行,他再去别的废品站找找。”
林晚晚接过书,翻到 “元素周期表” 那页,虽然纸页发黄,字迹却清晰,顿时眼睛亮了:“能用!太能用了!我正愁找不到元素性质的总结呢。” 她把书小心放进木盒,里面己经整齐码着《数学公式集》《语文作文选》,还有村民们帮她抄的英语单词表 —— 二柱哥用炭笔抄在废报纸背面,李婶家闺女用铅笔描了重点,每一页都带着温热的心意。
两人正对着化学书研究 “酸碱反应”,院外突然传来陌生又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尖细:“林晚晚!你给我出来!躲在这儿当缩头乌龟,就想不认娘家了?”
林晚晚手里的笔 “嗒” 地掉在桌上。这声音是林芳芳 —— 她那个顶替了自己留城名额,嫁给供销社主任儿子的亲妹妹。
张桂兰先红了脸:“她来干啥?当年她抢你留城名额的时候怎么不说认亲!”
林晚晚深吸一口气,把化学书合上:“该来的总会来。”
走出仓库,只见林芳芳穿着的确良衬衫,烫着卷发,站在院门口,身后跟着王春花 —— 两人居然凑到了一起,王春花手里还拎着个空篮子,眼神里满是算计。周围己经围了几个村民,都好奇地看着这阵仗。
“姐,你可真有本事啊!” 林芳芳双手叉腰,下巴抬得老高,“离婚了还能在村里占着仓库,听说还要考大学?我看你就是忘了本!咱妈去世前怎么说的?让你好好帮衬家里,你倒好,自己躲在这儿享福,连给爸买瓶药酒的钱都舍不得!”
这话一出,村民们都愣住了。李婶忍不住问:“芳芳姑娘,晚晚姑娘离婚后日子过得紧巴,怎么会不孝顺?”
“紧巴?” 林芳芳冷笑一声,指着仓库,“能住这么宽敞的仓库,还有人送吃的,这叫紧巴?我听说村里还给她钱去考试,她倒好,一分钱都没给家里寄!今天我来就是要个说法 —— 你要么给爸拿二十块赡养费,要么就别考大学,跟我回娘家种地!”
王春花立刻帮腔:“就是!你在我们陆家两年,我们没要你一分钱,现在你有本事了,连娘家都不管了?我看你这大学也别考了,根本不配当人闺女!”
张桂兰气得发抖:“林芳芳!当年你顶替晚晚的留城名额,拿走了家里所有的钱,现在还好意思来要赡养费?晚晚在陆家受的苦,你管过吗?”
林晚晚看着眼前这两个各怀鬼胎的女人,心里像被针扎了一样疼 —— 前世她离婚后回娘家,就是被林芳芳和父亲联手赶出来的,如今她们又想借着 “孝道” 毁她的高考机会。她攥紧了口袋里的工分账本,声音却异常平静:“芳芳,你说我没给家里寄钱,那你说说,你留城后,给爸买过几次药?你嫁给供销社主任儿子,收了彩礼,给家里分过一分吗?”
林芳芳脸色一白:“我那是因为…… 因为家里需要钱!”
“需要钱?” 林晚晚往前走一步,目光锐利,“当年公社给咱家的留城名额,本来是我的,你哭着求我让给你,说‘姐你在农村能吃苦,我去城里挣钱养爸’。结果你去了城里,不仅没养爸,还把家里的缝纫机、木箱都拉去你婆家,这些事你忘了?”
旁边的村民们议论起来,有人见过林芳芳结婚时拉走娘家的东西,纷纷点头:“是啊,芳芳姑娘结婚那年,确实用马车拉走了不少东西。”“晚晚姑娘在村里上工挣工分,有时候还帮李婶家挑水,怎么会不孝顺?”
王春花见势不对,想拉林芳芳走,却被林晚晚叫住:“王春花,你刚才说我在陆家没交钱,那你敢不敢跟我算算账?我在陆家两年,挣了一千二百个工分,折算成钱是十八块,你只给了我十块,剩下的八块呢?你现在帮着林芳芳要赡养费,怎么不先把欠我的钱还了?”
王春花的脸瞬间红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林芳芳见自己占不到便宜,突然哭起来:“爸在家生病,你不管就算了,还在这儿跟我吵!我告诉你们,你要是不给钱,我就去公社告你,说你不孝,让你考不了大学!”
“你敢!” 陆老根的声音突然传来,他手里拿着烟袋杆,身后跟着几个村民,“晚晚姑娘的为人,村里谁不知道?她帮村里修拖拉机,帮大家修农具,怎么就不孝了?你要是敢去公社造谣,我第一个去给晚晚作证!”
李婶也站出来:“是啊,晚晚姑娘上个月还帮我给爸送过药,你这个当妹妹的,倒好意思来要钱!”
林芳芳看着围上来的村民,个个都用指责的眼神看着她,吓得不敢再哭。她拉着王春花,小声说:“咱们走!” 两人狼狈地挤出人群,没走几步,林芳芳的的确良衬衫还被树枝勾破了个口子,引得村民们一阵笑。
看着她们的背影,林晚晚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对着陆老根和村民们鞠了一躬:“谢谢大家,又让你们为我操心了。”
“傻孩子,说啥呢!” 陆老根把烟袋杆往腰上一别,“你好好复习,家里的事不用管。你爸那边,我让二柱去看看,要是真生病了,村里先凑钱给他买药。”
李婶也说:“就是,你安心考大学,等你考上了,咱们村都跟着光荣!”
村民们散去后,张桂兰帮林晚晚把化学书整理好,眼眶红红的:“晚晚,你太不容易了,连自己妹妹都这么对你。”
林晚晚笑了笑,翻开化学书:“没关系,我早就习惯了。现在我只想好好复习,考上大学,以后就能靠自己了。”
接下来的几天,村里的人更上心了。二柱哥去县城赶集,特意绕到新华书店,花了五毛钱买了本《英语语法手册》—— 那是他攒了半个月的烟钱;李婶家闺女用省下的铅笔,帮林晚晚抄了整整两页 “过去完成时” 的例句;木匠大叔不仅修好了台灯,还做了个小木盒,让她装准考证和文具,怕路上弄丢。
这天下午,陈雪匆匆赶来,手里拿着张画满路线的纸:“晚晚!我去县城中学踩过点了,这是考场的路线图,从咱们村坐拖拉机去县城,得两个小时,考试那天得早上五点出发。还有,考场里不让带搪瓷杯,你得准备个军用水壶装水。”
林晚晚接过路线图,上面用红笔标着考场的位置,旁边还写着 “附近有个馒头铺,早上能买热馒头”,心里一阵暖流。她拿出自己整理的笔记,递给陈雪:“这是我总结的数学错题,你看看有没有用。咱们一起考试,一起考上大学。”
陈雪接过笔记,激动得点头:“好!咱们一起考去北京!”
晚上,林晚晚坐在灯下,把要带的东西一一放进木匠大叔做的木盒里:准考证、户口本、铅笔、橡皮、军用水壶,还有村民们送的红薯干 —— 二柱嫂说 “路上饿了能吃,比馒头顶饿”。她摸着木盒的纹路,忽然想起前世自己在陆家的土炕上,连个装衣服的箱子都没有,如今却有这么多人关心她,给她温暖。
她走到窗边,月光透过窗纸洒进来,落在墙上的年画上,红鱼绿荷在月光下格外柔和。远处传来村里的狗叫声,还有村民家的咳嗽声,这些平时觉得吵闹的声音,此刻却让她觉得格外安心。
“妈,还有十天就要考试了。” 她对着窗外轻声说,指尖轻轻摸着胸口的工分账本,“我一定会考上清华大学,不辜负你,也不辜负村里的人。以后我有本事了,会回来帮大家,帮咱们村建个图书馆,让村里的孩子都能读书。”
夜风带着麦田的清香吹进来,仿佛是母亲的回应。林晚晚回到桌前,翻开最后一本复习资料,台灯的光明亮而温暖,照亮了她笔下的每一个字,也照亮了她即将到来的崭新人生。
五天后,村里的拖拉机停在仓库门口。二柱哥坐在驾驶座上,陆老根、张桂兰、李婶都来送她。陆老根塞给她五块钱:“这是村里凑的,你在县城住招待所,别舍不得花钱,吃好点。” 张桂兰给她递来个布包:“里面是我妈烙的饼,还有两个鸡蛋,考试的时候别饿肚子。”
林晚晚接过钱和布包,眼眶了。她对着大家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我一定会好好考试,等我回来报喜!”
拖拉机 “突突突” 地发动起来,慢慢驶出村子。林晚晚坐在车斗里,回头看着越来越远的村庄,看着站在村口挥手的村民们,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整个村子的期待和支持。
车斗里的风有些凉,她却觉得浑身温暖。她打开布包,拿出一块烙饼,咬了一口,麦香混合着油香在嘴里散开 —— 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饼,里面裹着乡邻的善意,裹着她对未来的希望。
前方的路还很长,但林晚晚知道,她一定会走下去,走向县城的考场,走向北京的大学,走向那个她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未来。
星潋不晚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7T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