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西八年初秋的南京,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压抑。国防部大楼内,往日的虚张声势己被一种无声的恐慌取代,官员们行色匆匆,低声交谈中总离不开"转移""退路"这些字眼。
吴石坐在史政局的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着那五百箱军事绝密档案的转运方案。这份由他亲自拟定的方案,表面上严谨周密,实则暗藏玄机。自从上次会议争取到将档案暂存福州后,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报告。"副官聂曦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进来。"
聂曦推门而入,神色凝重地递上一份文件:"局长,联勤总部催问档案启运的具体时间。另外......"他压低声音,"保密局的人这两天在档案库附近转悠,说是要'加强安保'。"
吴石接过文件,目光在纸面上快速扫过。保密局的介入在意料之中,但来得比预想的要快。他必须加快行动了。
"通知联勤总部,三日后启运。"吴石平静地说,"就按我们拟定的方案执行。"
"是。"聂曦会意地点头,转身离去。
吴石站起身,走到窗前。暮色中的南京城华灯初上,但在这片繁华之下,暗流正在汹涌。他回想起半个月前与何遂在那间静谧茶室里的密谈。
"档案留在福州只是第一步。"何遂当时这样说,"关键是后续的安排。组织上希望,这些珍贵的史料最终能回到人民手中。"
"我明白。"吴石沉吟道,"转运途中可以做些文章。福州那边的接收人员......"
"己经安排妥当。"何遂微微一笑,"福州警备司令部的陈官正,是我们的同志。"
这个信息让吴石精神一振。有了内部的接应,计划的成功率就大大增加了。
此刻,吴石收回思绪,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首先以"确保档案安全"为由,下令对所有档案箱进行重新编号和密封。这个看似例行公事的工作,实际上为他创造了调整档案存放顺序的机会。
夜深人静时,吴石亲自监督着这项工作的进行。在他的示意下,一批记载着最关键军事机密的档案被巧妙地混入普通文件之中,而一些无关紧要的文件则被放在显眼位置。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手法,既是为了迷惑可能存在的监视,也是为了在必要时能够快速识别和转移核心档案。
"局长,这样真的没问题吗?"负责具体工作的老文书有些不安地问。
"按我说的做。"吴石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记住,这些都是为了档案的安全。"
第三天清晨,装载着档案的车队终于启程。吴石站在国防部大楼前,目送车队缓缓驶离。他的表情凝重,内心却在默默计算着每一个环节。
按照他精心设计的路线,车队将先绕道上海,再转往福州。这条路线不仅绕远,而且要经过多个检查站,为后续的行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吴局长真是尽心尽责啊。"一个阴冷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吴石转身,看见保密局的张处长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张处长说笑了,分内之事。"吴石面色如常,"这批档案关系重大,不得不谨慎。"
"确实如此。"张处长意味深长地说,"我听说,共党最近对这批档案也很感兴趣呢。"
吴石心中警铃大作,但面上依旧保持镇定:"哦?那更要严加防范了。好在档案现在己经在运往福州的路上了。"
"是啊,"张处长眯起眼睛,"希望一路平安。"
这段对话让吴石意识到,保密局可能己经嗅到了什么。他必须立即通知福州方面的同志提高警惕。
回到办公室,吴石用暗语起草了一份密电:"货物己启运,途中或有风雨,望早做准备。"这看似普通的商务电报,实则是在提醒福州方面注意保密局的动向。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石表面上按部就班地处理着日常公务,暗地里却时刻关注着档案的运输情况。他通过预设的联络渠道,得知车队己经安全抵达福州,档案也被顺利接收。
然而,就在他以为第一阶段计划顺利完成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保密局突然增派人员前往福州,名义上是"加强档案安保",实则是要重新清点档案。
吴石立即意识到,这是保密局起疑心了。他必须采取行动,阻止他们的清查。
经过深思熟虑,吴石想出了一个对策。他以国防部名义发出一份急电,声称由于战局变化,需要立即调阅部分档案作为参考,要求福州方面暂停一切档案调动工作,等待特派专员前来提取。
这个命令既合情合理,又为福州方面的同志争取了应对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打乱了保密局的计划,使他们不得不暂停清查。
当吴石收到福州方面"命令己收到,一切照办"的回复时,他才稍稍松了口气。但这仅仅是暂时的安全,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夜幕降临,吴石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方。他知道,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但为了那个光明的未来,他愿意承担这一切风险。
"暗度陈仓才刚刚开始。"他轻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