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冬,横滨港笼罩在湿冷海雾中。吴石踏上码头,咸腥寒风扑面而来,他下意识按住腰间佩刀——方声涛所赠的刀柄己被磨得温润,仿佛还传递着“取彼之长,制彼之短”的嘱托。
码头上日本官员皮靴踏地声清脆倨傲,与旅客麻木身影形成鲜明对比。这片土地,连空气都透着军国主义的压抑。
东京市谷台的炮兵学校整洁得苛刻。课堂上,教官野田毅中佐展示着新型射击校准仪:“误差不超过三密位。在现代炮兵作战中,精度就是生命。”
吴石坐在第一排,钢笔在笔记本上飞快移动。课后,他追着教官请教细节。
“吴君,”野田某日叫住他,“你的勤勉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为何对每个细节都如此执着?”
吴石微微躬身:“学生以为,一点细微的误差,在战场上就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野田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战争不仅仅是科学,更是意志的较量。”
深夜,吴石独对煤油灯,将《炮术图解》与《孙子兵法》对照研读。案头,父亲留下的歙砚静默如磐,磨墨时,“此去取真经,莫忘来时路”的家训总在耳畔回响。
入学半月后,训练场西侧新设的禁区引起他的警觉。铁丝网内,几门覆着厚帆布的火炮隐现其间。哨兵巡逻密集,皮靴踏地声昼夜不绝。
他借晨跑绕至近处,风中飘来法语与日语的调试指令。当晚,他邀请同期学员松本浩二小酌。
“听说那是法国施耐德最新设计的榴弹炮,”松本压低声音,“军部极为重视。”
吴石手中酒杯微微一滞:“看来军部对火炮现代化很是重视。”
“何止重视,”松本带着醉意,“这是未来五年重点列装的型号。你们中国,怕是十年也造不出这样的火炮吧?”
吴石手指微微收紧,面上保持微笑:“技术上的差距,确实需要时间来弥补。”
消息证实,他的心沉入谷底。必须获取核心参数的念头,如同野火在心中灼烧。
三日后黄昏,吴石换上工服,混入运送测试器材的队伍。肩扛木箱,他借放置间隙扫过暂卸帆布的炮身:105毫米炮管泛着冷光,欧式炮架结构精巧。
“站住!”身后响起厉喝,刺刀寒光映到后颈。
吴石缓缓转身,佝偻着背,用流利日语回应:“军曹大人,小人正在确认物资摆放位置。”
哨兵审视着他沾尘的旧衫,不耐挥手:“速速离开!”
“是!”吴石躬身放好木箱,从容离去。首到拐过墙角,才感到贴身衣衫己被冷汗浸透。
深夜,煤油灯在吴石脸上投下坚毅轮廓。他铺纸研墨,根据所见细节推演射程、弹道与破障能力。每算出一个数据,眉头便锁紧一分——此炮性能远超国内任何同级别火炮。
他取薄纸用密码写下:“105毫米,欧式设计,射程逾十公里,适攻坚反工事。”随后撬开《炮术图解》封底衬页,将纸条藏入,仔细复原。
几日后,这本教材经留日同乡之手,踏上归国之途。吴石立于枯寂樱树下,望向来路方向,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沉默的荣耀:密使一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心中默祷。
同年秋,吴石以优等成绩毕业。野田亲自为他佩戴徽章:“留在炮兵学校任教官吧。军部很看重你。”
吴石鞠躬:“感谢教官厚爱,但学生还想继续深造。”
“你打算...”
“报考陆军大学。”
野田神情复杂:“你要知道,那里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
“学生明白。”吴石平静回答,“正因为如此,更想去见识一下。”
备考岁月孤寂艰苦。图书馆闭馆铃声常是他夜读的开始,走廊昏暗壁灯见证无数苦读之夜。为将日语磨砺得毫无破绽,他对着镜子修正口型,琢磨方言差别。
松本在图书馆找到他:“何必呢?以你现在的成绩,完全可以在炮兵部队谋个好职位。”
吴石从书卷中抬头:“人各有志。”
“陆大不是普通学校,那里很复杂。你一个中国人,何必蹚浑水?”
吴石沉默片刻:“正因为它不普通,才更要去。”
野田约他在教官室见面,茶香袅袅中流露出关切:“陆大审查非同小可,特别是对外国学员。你的背景、交际圈,甚至读过的书,都可能成为评判依据。”
“学生行事,但求无愧于心。”
野田长叹:“有时候,光是‘无愧于心’是不够的。”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日本和中国,将来会走向何方,谁也不知道。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我不希望看到你...陷入困境。"
吴石深深鞠躬:"教官的关爱,学生铭记在心。"
备考的日子如水般流逝。在一次次模拟面试中,他学会了如何得体地回答敏感问题;在无数个深夜里,他将日军自明治维新以来的重大战役都研究透彻;甚至连走路的姿态、敬礼的角度,他都反复练习,力求完美。
当樱花再次绽放时,吴石走进陆军大学考场。面试室内,五位考官正襟危坐。
“吴石君,”主考官小矶国昭开口,“你认为日本帝国陆军未来的主要战略方向应该在哪里?”
吴石谨慎答道:“学生以为,战略方向应由国家利益和国际形势决定。作为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很得体的回答。那么,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你如何看待日华关系的未来?”
考场空气仿佛凝固。吴石字斟句酌:“学生相信,两个伟大的邻邦,自当寻求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之道。”
发榜那日,吴石在录取名单中段看到自己的名字。周围传来各种目光:惊讶、敬佩,还有难以掩饰的敌意。
当晚,他整理行装,将父亲的端砚与方声涛赠送的《孙子兵法》放在一处。翻开扉页,老上司的赠言墨迹依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他知道,踏入陆大意味着更深地嵌入风暴核心,前路必是荆棘密布。
摊开崭新笔记本,他蘸墨写下:“身陷虎穴,心向故国。虽千万人,吾往矣。”
窗外东京夜色正浓,而案头孤灯,照得满室清辉如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X7U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