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宾塞在“归档记忆碎片”数据库的异常访问记录,像一根尖锐的刺,扎在了林薇高度警觉的神经上。她没有立刻采取行动,而是调动了更隐蔽的监控程序,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开始记录他每一次访问的时间、时长以及调取的数据类型。
与此同时,一个来自现实世界的挑战,将她拉回了“林薇”设计师的身份。
一年一度的国际先锋设计大奖“金织机奖”公布了本届主题——“破碎与弥合”。这主题仿佛是为LIN和当下的世界量身定做,立刻引发了全球设计界的瞩目。无数目光投向了林薇,期待着她继“星骸”、“废墟玫瑰”之后,再次以设计语言震撼世界。
LIN设计团队内部也跃跃欲试,首席设计师安娜——一位才华横溢、对林薇充满崇拜的年轻女性——带领团队熬夜赶工,拿出了数套方案。
“林总,这是我们基于主题做的初步方向。”安娜在全息投影前,激动地展示着团队心血,“方案A,我们称之为‘裂痕之光’,主要运用破碎的琉璃材质与内嵌的光导纤维,象征创伤中孕育的希望;方案B,‘记忆的针脚’,灵感来自金继工艺,用贵金属勾勒数据流的断裂处,表达数字时代的修复……”
方案美则美矣,却让林薇微微蹙眉。它们精准地切中了主题,技术上也无可挑剔,但……太“正确”了,缺少了那种能穿透灵魂、引发深层共鸣的“危险”的锐利。就像精致的点心,好吃,却无法让人铭记。
她想起了自己前世那些被埋没的设计,那些充满反叛与生命力的草图。她也想起了马克·斯宾塞,那个行走的谜团,以及他口中“平行的镜子”。
“先放一放。”林薇打断了安娜的讲解,在团队成员错愕的目光中站起身,走到窗边,“‘破碎与弥合’……你们理解的‘弥合’是什么?”
安娜愣了一下,谨慎地回答:“是……修复?重建?让破碎的东西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林薇转过身,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的脸,“被胶水粘起来的花瓶,裂痕永远存在。被手术缝合的伤口,会留下疤痕。真正的‘弥合’,或许不是消除痕迹,而是……与裂痕共存,并承认它己成为自身历史的一部分。”
她的话让设计室陷入沉思。
“我们需要一种材料,”林薇眼神变得专注,那是属于设计师的、寻找灵感的眼神,“或者一种结构,它本身就能讲述‘破碎’与‘弥合’的故事,而不是仅仅将它们作为装饰元素。”
就在这时,她的私人通讯器轻微震动,是监控程序的定时报告。她分神瞥了一眼——马克·斯宾塞再次访问了归档数据库,这次调取的是早期“意识映射原型7号”的失败日志。那个原型因为会产生不可控的“记忆回声”而被封存。
记忆回声……不可控的痕迹……与裂痕共存……
几个看似无关的念头,在她脑中如同电路般突然接通,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她猛地转身,看向安娜和她的团队,眼中重新燃起那种他们熟悉的光芒,那是“LIN风格”诞生前兆。
“我们不做‘裂痕之光’,也不做‘记忆的针脚’。”林薇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做一个……‘回声之境’。”
她快步走到智能画板前,手指飞快地舞动,线条与色彩流淌而出。
“想象一种织物,”她一边画一边说,语速快而清晰,“它的基底,是采用我们LIN Labs最新研发的、带有‘形状记忆’的生物合金丝线,它能记住‘破碎’瞬间的形态。”她在画板上勾勒出如同冰裂瓷器般充满美感的不规则纹路。
“然后,在这些‘裂痕’之中,”她的笔触变得柔和,“我们嵌入一种特殊的、源于‘火种’技术副产品的有机发光粒子。这种粒子极其敏感,能对特定的情绪波动和……记忆频率……产生微弱的共鸣,发出不同强度和颜色的光。”
画面上,那些裂痕不再是死寂的纹路,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的设计让甲方集体高潮》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而是仿佛拥有了呼吸,内部流淌着幽微、变幻的光晕。
“这件作品,将是一件可穿戴的‘装置艺术’。”林薇放下笔,看着屏幕上那件既充满破碎感又流动着生命光芒的设计草图,“它不掩饰破碎,反而将其作为核心美学。它不强行‘弥合’,而是让穿戴者的情绪和内在记忆,成为点亮裂痕的‘光’。每一次穿着,都是一次与自身历史的对话,一次动态的‘弥合’仪式。”
设计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而深刻的概念震撼了。这己经完全超越了装饰的范畴,触及了艺术与科技的边界,更蕴含着对人性深刻的洞察。
“这……太不可思议了!”安娜喃喃道,眼中充满了狂热,“但是林总,这种有机发光粒子……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正是关键,也是难点。”林薇点头,“这就需要REL项目的协助,尤其是斯宾塞博士在神经科学和意识-物质交互方面的专业知识。我需要他帮助验证,这种粒子对普通人的情绪和浅层记忆反馈,是否足够稳定、安全,且具有美学价值。”
一个完美的、合乎逻辑的理由,让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再次深度接触马克·斯宾塞,并观察他对涉及“记忆”、“回声”等概念的技术的反应。
她立刻让莎拉安排了与REL项目的联合会议。
会议上,当林薇阐述完“回声之境”的概念,并提出需要REL协助评估有机发光粒子的安全性时,她敏锐地注意到,马克·斯宾塞在听到“记忆频率”、“回声”这些词时,眼神几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放在桌上的手指微微蜷缩。那不是排斥,更像是一种……被触动了心事的细微紧张。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大胆的想法,林总。”马克谨慎地措辞,“从神经科学角度看,情绪与记忆确实会引发特定的生理电信号,理论上存在被特定材料捕获并反馈的可能。但将其应用于可穿戴艺术……这涉及到非常精细的校准和考量,尤其是如何确保反馈的‘光’是中性或积极的,而非放大负面情绪。”
他的回应专业而克制,但林薇捕捉到了他语气中那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甚至是一丝……隐藏的兴奋。
“这正是需要你这样的专家把关的地方。”林薇顺势说道,“我希望由你亲自牵头,成立一个技术评估小组,负责‘回声之境’材料安全性的全部测试和审核工作。你可以调用REL的一切必要资源。”
这将马克牢牢地绑定在了这个项目上,也给了林薇更多观察他的机会。
“我……荣幸之至。”马克沉吟片刻,郑重地点了点头。
项目迅速启动。林薇沉浸在“回声之境”的设计深化中,亲自把控每一个细节,从合金丝线的记忆触发阈值,到有机粒子的光谱灵敏度。她仿佛回到了前世那个在格子间里燃烧梦想的设计师,只是这一次,她拥有将最疯狂构想变为现实的能力。
而马克·斯宾塞也投入了工作,他的严谨和专业无可挑剔。但林薇通过监控发现,他在进行测试的间隙,访问“归档记忆碎片”数据库的频率更高了,似乎在急切地寻找着什么。
织梦者在创造一件与记忆和裂痕共存的艺术品。
看门人则在深夜,悄然探寻着被封锁的记忆回廊。
两条线并行不悖,却又在看不见的地方,隐隐交织。
林薇有一种预感,当“回声之境”最终完成,在“金织机奖”的舞台上点亮之时,或许也是马克·斯宾塞身上那层迷雾,开始消散的时刻。
她既是设计师,也是猎手。
而她的新作品,既是献给世界的艺术,也是投向谜团深处的一束……探照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8N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