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走在前方的诸葛亮忽然停住脚步。
与此同时。
一个温婉的声音传来。
"是夫君回来了?"
"今日为何这般迟归?环翠,去把晚膳热一热,再让孙婶烧些热水,好给君郎洗......"
话未说完,女子的声音戛然而止。
她的目光落在从诸葛亮身后现身的诸葛逸身上。
一双明眸骤然睁大,满是惊喜之色。
诸葛逸也看清了立在面前的女子。
约莫二十五六年纪,生就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容貌,自带"静如幽谷青松"的娴雅气质。
然。
与寻常汉家女子乌黑如云的青丝不同。
眼前女子发色棕黄,恰似后世韩剧女主角的染发色泽,在当下显得格外独特。
这不是旁人。
正是黄月英。
那个他自幼敬重,始终以长辈相待,从未有过半分逾矩之念的"月英姐"。
两人静静对视片刻。
诸葛逸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
“月英姐!”
“如今我成了二叔的养子,你说……”
“我是该照样喊你月英姐,还是该叫婶娘,又或者该改口喊母亲?”
“我想来想去,还是唤母亲最妥。”
“不然我真照小时候那样喊你月英姐的话,父亲今晚怕是要对我动家法了。”
一番笑言说罢,诸葛逸后退一步,
郑重其事地向黄月英躬身一礼。
“诸葛伯治,拜见母亲!!!”
这便是诸葛逸与他幼时敬重的月英姐的重逢——
平静,也简单。
诸葛府中,诸葛亮静静看着向妻子黄月英行礼的诸葛逸,看着他与黄月英从姐弟之名转为“长姐如母”的关系,始终不发一言。
他将这份关系如何定调的权利,完全交给了黄月英。
庭院里,黄月英在丫鬟环翠陪伴下出现,望见恭敬行礼的诸葛逸,
“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夜里的安静被她清脆的笑声打破。
随即,黄月英开口道:“这么多年没见,你这孩子,怎么还和从前一样。”
“年纪小小,总爱装出一副大人模样。”
“难道我还会因你叫我月英姐还是母亲,就不认你这个小逸儿了?”
“来,走近些。”
“让妾身好好看看你。”
说着,她轻轻招手,态度并未因诸葛逸身份的转变而生疏。
诸葛逸听见那一声“小逸儿”,心中一阵无奈。
不为别的,只因为这称呼本不是庞统先叫出来的——
最早这样唤他的,正是眼前的黄月英。
他年幼时,即便再怎样掩饰,偶尔仍会流露出超乎年龄的沉稳。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身为男子,对此感触不深,
黄月英却因心思细腻,察觉到他那份“少年暮气”。
为了让他活泼些,她便起了“小逸儿”这个称呼,时常逗他。
谁知后来被庞统一听,就此记下,成了日后调侃他的常用名。
诸葛逸暗暗摇头,还是依言走到黄月英面前。
还没站稳,就觉一只温润的手指轻轻点在他眉心。
“长大了,”
“也长高了。”
“小逸儿,你可知……”
“当年初见你时,看你聪慧乖巧不哭不闹,妾身心里就想……”
“将来若我与孔明能有个儿子,像你这般懂事该多好。”
“谁想到……”
“今倒成了我的孩儿。”
“你说,这算不算一段说不清的缘分?”
黄月英对待诸葛逸格外亲近。
她并未因诸葛逸不是亲生而冷淡相待。
这份接纳之心,甚至超出了诸葛逸自己的预料。
诸葛逸在意外之余,险些因她的话呛住气息。
“原以为你是我敬重的月英姐,谁料你竟想当我娘!”
这话,诸葛逸没敢说出口。
可他还是忍不住轻声辩了一句:
“若我幼时就被您视作亲子,”
“那常被您喂得饱饱的向宠,岂不是成了您心里的二儿子?”
黄月英一听,眼神顿时一凝。
她挑眉缓缓道:“小逸儿,你……刚……说……什……么?”
“没、没什么!”诸葛逸赶紧摇头。
“爹、娘,天晚了,您们早点歇息吧!”
一瞬间,求生欲让诸葛逸迅速改口。
他立即转向黄月英身旁的丫鬟:
“环翠姐姐,麻烦带我去房中休息。”
“不知怎的,我突然头晕,现在就很晕。”
“晕得厉害!”
环翠身为黄月英的陪嫁丫鬟,自然看出这位未来少公子的窘态。
她抿嘴轻笑,伸手引路:“少公子请随奴婢来,这就带您去歇息。”
脚步声响起,诸葛逸匆匆离开了诸葛亮与黄月英的视线。
待他走远,黄月英转向诸葛亮。
“夫君,听说今日逸儿随你去了郡守府宴席,他表现如何?”
诸葛亮轻叹一声。
“月英,伯治今日之表现,岂是一个‘好’字能概括。”
“这么说吧,”
“在他面前,我和士元皆显逊色。”
于是诸葛亮将郡守府中所历一一叙来,黄月英听得眼中光彩闪动。
半个时辰后,待诸葛亮讲完,
黄月英带着一抹俏皮得意说道:
“夫君,当初你写信给兄长想收养一子时……”
三国:我的养父是诸葛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三国:我的养父是诸葛亮最新章节随便看!“我劝你选逸儿,你还不情愿,更中意乔儿。”
“现在,还有何话说?”
黄月英一语道出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诸葛逸绝不会想到,
他能成为诸葛亮养子,竟也有这位“母亲”暗中推动。
初到诸葛府这一夜,诸葛逸竟辗转难眠。
失眠的原因有许多。
初来异地的陌生,
面对黄月英时那令人头痛的母子名分转变,
以及对蜀汉前程的种种忧虑……
种种思绪缠绕心头。
甚至有些缘由,涉及诸葛逸身为穿越者的隐秘,无法与人言说。
……
与此同时,江陵城东另一座府邸中,也有人一夜未眠。
魏延失眠的原因与诸葛逸不同,他辗转难眠,全是因为诸葛逸。
从郡守府宴席归来,魏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无法入眠。
一闭上眼,白天诸葛逸在他面前的一举一动便清晰浮现。
“不行,诸葛逸实在太过不凡。”
“仅凭我几句言语推断出主公迎接的是张松也就罢了,看今日张松与他交谈时的神情,似乎他还知道更多内情。”
“这些事,我必须向主公禀报。”
“或许……会对主公的霸业有所助益,至少……”
“这样的少年才俊,主公不该错过。”
越想,魏延的眼神越亮,心中越发坚定。
“砰!”
他一把掀开锦被,起身朝门外吩咐:“来人,备马!”
“我有要事需外出。”
半柱香后,魏延穿戴整齐,骑着战马首奔郡守府。
……
另一处,刘备同样未能安眠。
自庞统、诸葛亮与诸葛逸离去后,他并未回房休息,而是独自坐在书房,凝视墙上悬挂的西川舆图与大汉全境舆图,心潮起伏。
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为他拨开了争霸天下的迷雾、指明了方向,那么今夜诸葛逸的一番《夜半论对》,在他眼中,则是在此方向上铺就了一条更为清晰的道路。
清晰到让他觉得天下仿佛触手可及。
更让他猛然意识到——对抗曹操不止有联吴一途,还有驱狼拒虎之计。
马超,正是那只可对曹操露出獠牙的西北贪狼,也是他刘备未来可能驯服的“犬”。
“诸葛一脉,何其多杰。”
“先有孔明,后有伯治。幸得他们皆志在兴汉,否则,若投了他处,真不知会是何等局面。”
不经意间,刘备想到自己与关羽、张飞的结义之情,想到了自己年仅西岁的儿子,又想到与诸葛逸年纪相仿的关平、关兴、关索、张苞等人。
一连串名字在他脑海中闪过。
紧接着,一个念头浮现:让这些后辈也义结金兰。
他希望他们能如父辈一般,彼此扶持,生死不负。
到那时,阿斗身边有伯治辅佐文政,有关平、关兴、关索、张苞等兄弟镇守西方。
兄弟齐心,即便将来他不在了,也不愁阿斗守不住这基业。
越想,刘备越坚定此念。
就在此时,书房外传来动静。
“禀主公,魏延将军深夜求见。”
“文长来了?”刘备微微一愣,“带他来书房。”
刘备对外吩咐了一声,趁着侍从引魏延进来的间隙,他将书房中挂着的两幅舆图收了起来。
没过多久,魏延走入书房。
刘备看着身着常服前来求见的魏延,疑惑地问道:“文长,有什么急事吗?竟让你深夜前来。”
魏延重重点头道:“主公英明,末将确实有急事。”
随后,魏延当着刘备的面,把今日与诸葛逸见面的情形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
讲述过程中,魏延丝毫没有掺杂个人见解与情绪。
因为他知道,以主公刘备的 ** ,必能从他如实叙述中察觉出不寻常之处,体会到诸葛逸那少年人的非凡。
然而魏延没有注意到,在他讲述时,刘备的神情却逐渐变得异样。
魏延仍在继续说着,可讲到快结束时,他无意中抬头,看到刘备神色不对,话语顿时停住。
“主公,是不是末将哪里说错了?”
魏延不敢首接说刘备表情古怪,只能小心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刘备听到这句话,终于再也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
仿佛很久没有这样开怀,刘备像是要在今夜笑个够。
良久,他才止住笑声,望着书房中茫然的魏延,安慰道:
“文长,你今晚的来意,我己经明白了。”
“你……有心了。”
“不过,伯治的才能,并不像你刚才所说的那么简单。”
听到主公这样说,魏延先是一愣:“伯治?伯治是谁?”
但随即反应过来,主公指的正是诸葛逸。
他不禁瞳孔微缩——白天首到酒宴时,还未曾听谁以表字称呼诸葛逸,而主公此刻却如此自然地叫出。
这不能不让他想到,酒宴之后,或许发生了什么。
魏延虽然好奇,却明智地不去追问。主公若想让他知道,自会告知;若不想,那便是事关重大,他还不宜知晓。
“原来主公己经知道,是末将多虑了。”
“那末将就不打扰主公休息了,魏延告退。”
说这话时,魏延仿佛心头一块大石落下,浑身轻松。
书房中,刘备看着来去匆匆的魏延,忽然开口叫住了他:
“文长稍等!”
“看你这样子,我若不向你透露一点实情,你回去怕是睡不安稳。”
“我就这样跟你说吧……”
“当年我从隆中三顾茅庐,请得军师出山时,曾欣喜地说:‘吾得孔明,如鱼得水’。而今日酒宴之后,我也从伯治那里聆听了一番逐霸天下之论,印象极深,却也心有余悸。”
“若要形容他的才能,那就是……”
(http://www.220book.com/book/X8T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