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的奏报接连送进皇宫时,萌宝正对着女子学堂的课业簿叹气——学堂的姑娘们刚学会算术,就念叨着要帮家里记账,可西南的百姓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有心思记账?
“爹爹,”萌宝拿着奏报找到轩辕澈,小眉头皱得紧紧的,“西南旱了三个月,庄稼枯死,百姓没水喝,还得靠官府赈灾…璃儿想和你一起去看看,微服去,说不定能帮上忙。”
轩辕澈看着女儿眼底的担忧,哪里舍得拒绝?当即拍板:“好!爹爹带你去,再叫上你几个舅舅,路上也有个照应。”
三日后,一行十余人扮成“京城富商”和家眷,悄悄出了京城——轩辕澈穿一身青布长衫,扮作温和的富商;萌宝梳着双丫髻,穿浅绿布裙,像个娇俏的富家小姐;大舅姜武扮成护卫,腰挎佩刀,眼神警惕;西舅姜猎当向导,背着猎刀和罗盘;二舅姜文带了药箱,三舅姜财揣着银票,八舅姜暗则安排了暗卫暗中跟随,万事妥帖。
一路南下,越靠近西南,旱情越重——田地里的庄稼枯黄倒伏,河床干裂见底,村民们背着水桶去十几里外的河沟挑水,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疲惫。
到了一个叫“石洼村”的小山村,一行人借住在村民王大伯家。王大伯叹着气说:“旱了三个月,山那边的河沟也快干了,再没水,连山里的野菜都挖不到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萌宝听着心里发酸,拉着西舅的手说:“西舅,我们进山看看吧——以前在山里,再旱的天,也能找到水源和吃的,说不定能帮到村民。”
西舅愣了愣,随即笑了:“好!就听璃儿的,当年你跟着舅舅赶山,可是最会找东西的小能手!”
第二天一早,萌宝带着西舅、大舅,还有几个年轻村民进了山。刚进山,西舅就蹲下身看土壤:“土太干了,怕是不好找水…”
萌宝却蹲下来,摸了摸地上的草叶,又凑过去闻了闻,笑着说:“西舅你看,这草虽然黄了,但根还湿着,说明附近有水源!”
她领着众人往山腰走,走到一片灌木丛前,突然停下脚步,侧耳听了听——她读得到灌木丛里小松鼠的心思:“渴死了…山泉还没干,快去喝…”
“这边!”萌宝眼前一亮,指着灌木丛后的方向,“里面有山泉!”
众人跟着她拨开灌木丛,果然看到一处隐蔽的山泉,泉水虽不大,却源源不断地从石缝里渗出来,清澈见底。
“真有泉水!”村民们又惊又喜,大舅立刻动手清理泉眼,西舅则指挥村民挖沟渠,把泉水引下山。
找到水源,萌宝又没闲着,指着山里的几株植物说:“王大哥,这是‘马齿苋’,能吃,清热解渴;那是‘野苋菜’,焯水就能炒着吃;还有那棵‘野山楂树’,果子能泡水,酸甜开胃——这些都是能吃的,不会有毒。”
西舅凑过去一看,连连点头:“没错!璃儿还记得真清楚,这些都是当年咱们在山里常吃的野菜野果!”
村民们跟着她挖野菜、摘野果,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筐。王大伯看着萌宝,眼里满是敬佩:“姑娘你真是厉害,比我们山里人还懂山,你是不是活神仙啊?”
萌宝笑着摆手:“我不是活神仙,就是以前在山里住过,跟着舅舅学的赶山本事。”
等他们带着泉水和野菜下山,村里早己一片欢腾——村民们围着引下山的泉水,有的打水回家,有的浇灌庄稼;二舅则用带来的药材,和萌宝采的野菜一起,熬了一大锅“清热汤”,分给村民们喝。
轩辕澈站在村口,看着女儿被村民们围着,笑得眉眼弯弯,一会儿教村民辨认野菜,一会儿指挥挖蓄水池,眼底满是骄傲——他的璃儿,不管在皇宫还是在山村,都能发光发热,都能记着百姓的难处。
晚上,王大伯杀了家里仅有的一只鸡,炖了鸡汤招待他们。席间,王大伯端着粗瓷碗,敬了萌宝一碗水酒:“姑娘,多谢你找到泉水,还教我们找野菜,你就是我们石洼村的救命恩人!要是朝廷的官都像你这么好,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
萌宝端起碗,和他碰了碰:“王大伯,会的,以后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她看着满村的灯火,看着村民们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她想守护的百姓,这就是她当皇太女的意义。不管是在皇宫里办女子学堂,还是在山里找水源,只要能帮到百姓,就是值得的。
临走时,村民们凑了自家种的花生、晒的干菜,非要塞给他们。萌宝推辞不过,收下后让三舅偷偷留下一锭银子,压在王大伯家的桌腿下。
坐在马车上,萌宝掀开帘子,看着渐渐远去的石洼村,嘴角带着满足的笑——她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从山里来的,不会忘记赶山的本事,更不会忘记,要为百姓做事的初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X9L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