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辽东惊变
朱棣亲率的燕藩铁骑,如同烧红的尖刀,以无可阻挡之势狠狠楔入了清军中军!这支生力军的加入,瞬间改变了正面战场的态势。燕藩骑兵皆是百战精锐,人马俱甲,冲击力惊人,更兼主将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顿时将清军凶猛的攻势硬生生遏制、甚至反推了回去!
“拦住他!给本王拦住那明将!”多尔衮在中军旗下,看得真切,又惊又怒。他亲眼看着那员年轻的明国王爷如入无人之境,首朝自己杀来,所过之处,八旗勇士竟无一合之敌!
数名白甲巴牙喇(护军)悍不畏死地扑向朱棣,试图阻挡这致命的锋矢。然而朱棣势如疯虎,长刀挥舞得水泼不进,刀光闪过,必有人头落地或残肢断臂飞起!他身后的燕藩骑兵也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紧紧护卫着主将的两翼,将试图合围的清兵砍翻在地。
“朱”字王旗在万军丛中狂飙突进,距离那杆织金龙纛越来越近!
与此同时,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也按照命令,猛烈突击清军相对薄弱的左翼。关宁军常年与清军作战,熟悉对方战术,虽战力或许不及燕藩铁骑,但此刻挟新附之锐气,又是攻击侧翼,顿时将清军左翼搅得大乱。
右翼,傅友德指挥的步卒方阵也稳步前压,火铳弓箭不断射击,压缩清军活动空间。
清军三面受敌,尤其是中军被朱棣这么一冲,指挥系统开始出现混乱。八旗兵虽勇,但失去有效指挥,各自为战,渐渐陷入被动。
多尔衮眼看中军动摇,左右两翼也被牵制,心知不妙。他自负勇武,但并非莽夫,深知若中军大旗被夺,或者自己有个闪失,全军必将崩溃!
“鸣金!收兵!向锦州方向撤退!”多尔衮咬牙切齿,极其不甘地下达了命令。这是他从军以来,罕有的被迫下令撤退。
清脆的鸣金声响起,正在苦战的清军如蒙大赦,开始交替掩护,向后撤退。但撤退岂是易事?明军趁势掩杀,尤其是朱棣的骑兵,追亡逐北,给清军造成了大量伤亡。
一场预期中的决战,竟以清军的主动撤退而告终。战场上留下了无数清军尸体和破损的旗帜兵器,明军则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万胜!燕王千岁!万胜!”
朱棣勒住满是汗水和血水的战马,望着溃退的清军,没有下令深追。穷寇莫追,况且他也需要时间消化战果,整顿兵马。他抬起长刀,指向清军退却的方向,声震西野:“今日一战,要让建虏记住!这辽东,是我大明的辽东!敢犯境者,虽远必诛!”
“大明万胜!”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云霄。
吴三桂、傅友德等将领纷纷聚拢过来,人人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敬畏。此战,燕王朱棣的勇猛、果决和指挥才能,彻底折服了这些沙场老将。
“王爷神武!末将等佩服!”吴三桂率先下马,心悦诚服地行礼。这一战,他亲眼见证了什么叫作真正的悍勇,也彻底绝了那些不该有的心思。
朱棣摆了摆手,虽然疲惫,但眼神明亮:“诸位将军辛苦!此战之功,非我一人,乃全军将士用命!速速清点战果,救治伤员,加固营寨,防备建虏卷土重来!”
“得令!”
当这场大捷的战报,通过光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回南京紫禁城时,己是数日之后。
乾清宫内,朱元璋看着冯胜和朱标联名发来的、详细记述山海关之战经过的捷报,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他手指轻轻敲着捷报上关于朱棣身先士卒、首捣中军的描述,喃喃道:“好!打得好!这才像是咱朱元璋的儿子!”
他对侍立一旁的毛骧道:“拟旨!嘉奖北伐全体将士!擢升燕王朱棣为‘征虏大将军’,总督崇祯朝北方一切军务!冯胜、傅友德辅之。吴三桂……嗯,念其及时反正,作战有功,加封太子太保,仍镇山海关,戴罪立功!”
“奴婢遵旨。”毛骧连忙记录。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北方,目光深邃。朱棣这一仗,不仅打掉了多尔衮的嚣张气焰,稳住了辽东局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他成功地将“洪武”的权威和力量,实实在在地植入了崇祯朝,并且初步整合了吴三桂这支重要的边军。
接下来,就该是彻底消化战果,整顿内部,然后……或许可以考虑,去会一会明朝中后期那些“不肖子孙”了。比如,那个二十多年不上朝,躲在深宫里炼丹的嘉靖皇帝?
一个跨越时空的、教训子孙的宏大计划,开始在朱元璋心中酝酿。大明的未来,正在他的掌控下,走向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山海关外那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和那个横刀立马的年轻亲王。
本章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日月重整:太祖的时空救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A4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