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山区己经有了凉意。陈远帆站在团部院子里,看着周青龙正在训练新组建的特战分队。这支三十人的小队是从全团精选出来的,个个身手矫健,头脑灵活。
“团座,按照您的要求,他们己经在进行攀岩、爆破和夜间作战训练。”周青龙报告道,“就是装备差了点,缺无声手枪和专用匕首。”
陈远帆点点头:“装备慢慢想办法。关键是战术思想和配合默契。”
他走到训练场边,看着队员们正在进行攀岩训练。一个瘦小的士兵像猴子一样敏捷地爬上悬崖,然后在腰间系好绳索,协助其他队员攀登。
“那个兵叫什么?”陈远帆问。
“王小虎,原来是青龙山的采药人,对山地特别熟悉。”周青龙回答,“就是文化程度低,识字不多。”
陈远帆记下了这个名字。他知道,在这种特种作战中,这种特殊技能往往比识字更重要。
训练结束后,陈远帆把特战分队集合起来讲话。
“弟兄们,你们是全团的精英。”陈远帆扫视着每一张面孔,“未来的战斗中,你们将执行最危险、最重要的任务。我要你们成为插进小鬼子心脏的尖刀。”
队员们挺首腰板,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从明天开始,增加日语训练。”陈远帆说,“不需要多流利,但要能听懂基本的口令和对话。”
周青龙有些意外:“团座,学日语做什么?”
“以后你们会明白的。”陈远帆神秘地笑了笑。
就在这时,赵怀安急匆匆地走来,手里拿着一份情报。
“团座,刚收到的消息。小鬼子在县城新建了一个军火库,位置就在这里。”赵怀安摊开地图,指着一个标注点。
陈远帆仔细看了看地图:“守卫情况清楚吗?”
“据内线报告,常驻守卫约一个小队,但有巡逻队定时巡查。”赵怀安说,“关键是这个军火库位置很隐蔽,在山洞里,普通攻击很难奏效。”
陈远帆眼睛一亮:“这正是特战分队练手的好机会。”
周青龙立即兴奋起来:“团座,让我们去吧!”
陈远帆沉思片刻:“可以,但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先派人去实地侦察,把地形和守卫情况摸清楚。”
三天后,侦察员带回了详细情报。日军这个军火库确实设在一个天然山洞里,洞口有坚固的铁门,周围设有岗哨和铁丝网。每隔两小时就有一支巡逻队经过。
“强攻肯定不行。”陈远帆在作战会议上说,“必须智取。”
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特战分队化装成日军巡逻队,混进军火库,然后里应外合。
“化装成日军?”周青龙愣住了,“这能行吗?”
“所以才要你们学日语。”陈远帆说,“我们缴获的日军军服还有多少?”
赵怀安回答:“够三十人穿的。”
“好,立即准备。”陈远帆说,“这次行动由周青龙亲自带队。”
接下来的几天,特战分队开始了针对性训练。他们学习日军的行为举止,练习简单的日语对话,熟悉日军武器装备的操作。
陈远帆还特意搞来了几辆摩托车,让队员们练习驾驶。一切都为了那个大胆的计划。
九月十五日夜,行动开始。周青龙带着特战分队,化装成日军巡逻队,大摇大摆地向军火库方向前进。
王小虎因为身材瘦小,扮成随队的“中国苦力”,负责搬运所谓的“补给品”。
到达军火库门口时,哨兵拦住了他们。
“站住!口令!”哨兵用日语喝道。
周青龙沉着地回答了口令——这是内线提前提供的。
哨兵检查了他们的证件,没有发现破绽,但还是有些疑惑:“你们不是应该在东面巡逻吗?”
周青龙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奉命押送补给品到军火库。这是司令部的命令。”
他出示了一份伪造的命令书。哨兵看了看,终于放行。
特战分队顺利进入军火库区域。按照计划,他们要先控制指挥所,然后打开军火库大门。
周青龙带着几个人走向指挥所,王小虎和其他人则假装卸载“补给品”,实际上在观察哨兵的位置和移动规律。
指挥所里,日军小队长正在看地图。见周青龙进来,他抬起头:“有什么事?”
周青龙用日语说:“奉命送来一批补给,需要您签收。”
小队长不疑有他,低头准备签字。就在这时,周青龙一个箭步上前,捂住他的嘴,匕首准确地刺入心脏。
几乎同时,外面的特战队员也解决了哨兵和巡逻的日军。
“快,打开军火库大门!”周青龙命令。
然而,他们遇到了麻烦。军火库的铁门需要两把钥匙同时转动才能打开,而他们只从小队长身上找到一把。
“另一把钥匙应该在副队长身上。”周青龙皱眉,“但他今晚不在军火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再过一小时就是交接班时间,到时候就会被发现。
“让我试试。”王小虎突然说。他仔细观察铁门的锁孔,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取出几根细铁丝。
“你会开锁?”周青龙惊讶地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抗日军队“以前跟镇上的锁匠学过。”王小虎腼腆地笑了笑,开始专注地拨弄锁孔。
五分钟后,随着“咔嗒”一声,铁门打开了。
“好样的!”周青龙拍拍王小虎的肩膀,“快,安装炸药!”
队员们迅速在军火库内安放炸药,然后撤离。临走时,他们还带走了几箱轻便但珍贵的装备,比如望远镜、指南针和医药用品。
十分钟后,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整个县城。日军军火库被彻底摧毁,大量弹药和装备化为乌有。
特战分队安全返回团部,无一人伤亡。
这次成功的袭击极大地鼓舞了全团士气。陈远帆特意召开庆功会,表彰特战分队的出色表现。
“团座,这一仗打得真痛快!”周青龙兴奋地说,“小鬼子的军火库被我们端了,看他们还怎么嚣张!”
陈远帆却保持冷静:“这次成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小鬼子吃了亏,下次会更警惕。”
果然,日军在军火库被袭后加强了各据点的警戒,还派出了专门的反游击部队。
九月下旬,特战分队又执行了几次任务,但效果都不如第一次理想。日军明显加强了防范,化装潜入的难度大大增加。
一次失败的袭击后,特战分队损失了两名队员,周青龙也负了轻伤。
“团座,小鬼子的防范太严了。”周青龙沮丧地报告,“我们的化装战术恐怕不能再用了。”
陈远帆没有责备他,而是问:“总结教训了吗?”
“总结了。”周青龙说,“首先是情报不够准确,我们不知道日军更换了口令。其次是准备不够充分,撤退路线没有规划好。”
陈远帆点头:“吃一堑长一智。特战作战就是这样,成功时风光无限,失败时代价惨重。”
他决定暂时停止特战分队的出击,转入更深度的训练。
“从今天开始,特战分队要学习更多的技能。”陈远帆对周青龙说,“包括野外生存、地图判读、情报分析等等。”
他还让王老栓给特战分队上课,讲授心理学和伪装技巧。
“特战队员不仅要会打仗,还要会动脑子。”陈远帆说。
十月初,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赵怀安接到内线报告,日军有一批重要物资将从铁路运输经过防区附近。
“什么物资?”陈远帆问。
“不清楚,但护卫很严密,应该很重要。”赵怀安说。
陈远帆思考良久,决定让特战分队再次出击。但这次,他改变了战术。
“不再化装潜入,而是在铁路上做文章。”陈远帆指着地图说,“在这里,铁路有一个弯道,列车经过时必须减速。我们就在这里动手。”
他设计了一个精巧的计划:在弯道处安装炸药,等列车减速时引爆,制造脱轨事故,然后趁乱袭击。
十月八日夜,特战分队再次出发。这次他们携带了更多的炸药和装备。
到达预定地点后,队员们熟练地在铁轨上安装炸药,然后在附近设伏。
凌晨三点,列车的声音由远及近。正如陈远帆所料,列车在弯道处开始减速。
“引爆!”周青龙下令。
轰隆一声巨响,铁轨被炸断,列车脱轨,前面的几节车厢侧翻在地。
特战分队立即发起攻击。他们首先解决了护卫的日军士兵,然后迅速搜查列车车厢。
令他们惊喜的是,车上装载的是日军刚刚装备的新型电台和密码本,还有一批轻机枪和弹药。
“快,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炸掉!”周青龙命令。
队员们迅速搬运物资。王小虎在一个车厢里发现了几个铁箱,打开一看,里面是崭新的冲锋枪。
“这是小鬼子的新式武器!”周青龙惊喜地说,“全部带走!”
二十分钟后,特战分队带着缴获的物资撤离。临走时,他们在列车上安装了延时引爆装置。
当他们跑出足够远的距离后,身后再次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剩余的物资和列车都被炸毁。
这次行动的战果比第一次还要丰硕。特战分队不仅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还获得了日军的密码本和新型电台。
“团座,这些密码本太重要了!”赵怀安兴奋地说,“我们可以破译日军的通讯了!”
陈远帆也很高兴:“立即组织人手研究这些密码本。还有这些新式武器,分发到各营去试用。”
特战分队的两战两捷,让第3团的战斗力又上了一个台阶。更重要的是,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种作战战术。
陈远帆决定扩大特战分队的规模,从三十人增加到五十人,并正式命名为“猎鹰小队”。
“猎鹰,就是要像猎鹰一样敏锐、迅猛,给敌人致命一击。”陈远帆在命名仪式上说。
随着猎鹰小队的成熟,第3团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更加游刃有余。他们时而化整为零,骚扰日军据点;时而集中兵力,打击日军薄弱环节;时而派出猎鹰小队,执行特殊任务。
到十月底,第3团不仅完全控制了原有防区,还将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日军控制区。他们像一根钉子,牢牢地钉在了日军的后方。
陈远帆知道,这只是开始。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而他的第3团,己经做好了长期斗争的准备。
(http://www.220book.com/book/XA4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