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的炮声如同持续不断的滚雷,在东城和东南城区的上空咆哮了整整两个小时。大地在剧烈地颤抖,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巨手在疯狂地摇晃着奉天城。浓密的黑烟混合着尘土冲天而起,将天空染成一种肮脏的灰黄色。灼热的气浪裹挟着碎石和弹片,肆虐着每一寸土地。
躲在残破工事和地下掩体里的守军士兵,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被这狂暴的声浪震碎了。很多人张大了嘴巴,用手指死死堵住耳朵,但那种穿透一切的轰鸣依旧首击灵魂。年久失修的民居在炮火中成片成片地坍塌,化为齑粉。之前还能勉强辨认的街道、院落,此刻彻底变成了月球表面般的焦土和废墟。
炮火开始向城内延伸,鬼子步兵的进攻开始了。
坦克引擎的轰鸣声混杂在零落的炮声中,由远及近。透过弥漫的硝烟,可以看到鬼子的膏药旗在晃动的坦克炮塔后面隐约闪现。穿着土黄色军装的鬼子步兵,以散兵线跟在坦克后面,猫着腰,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小心翼翼地踏过还在冒烟的瓦砾堆,向着东城墙那几个巨大的、如同野兽张开巨口般的豁口逼近。
“进入阵地!准备战斗!”嘶哑的吼声在守军残存的战壕和掩体里响起。
三团一营营长赵镇藩从厚厚的尘土里抬起头,晃了晃嗡嗡作响的脑袋,吐掉嘴里的泥渣。他所在的豁口阵地是鬼子进攻的重点之一。两个小时的地狱式炮击,让这里原本就简陋的工事几乎被夷为平地。沙袋被炸飞,砖石被粉碎,许多士兵被活埋或者震死在掩体里。
“清点人数!检查武器!”赵镇藩的声音因为吸入过多烟尘而异常沙哑。
还能动的士兵们挣扎着从废墟里爬出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检查手中的武器。步枪沾满了泥,机枪枪管烫得吓人,弹药手默默地将所剩不多的子弹压进弹夹。每个人的脸上都覆盖着黑灰,只有一双双眼睛,在烟尘后面闪烁着紧张、恐惧,但更多的是决绝。
“营长!鬼子!鬼子上来了!”观察哨兵声嘶力竭地喊道。
“机枪!瞄准鬼子步兵!放过坦克!”赵镇藩重复着之前成功的战术。
守军阵地上残存的几挺轻重机枪喷吐出愤怒的火舌,子弹如同泼水般扫向坦克后面的鬼子步兵。鬼子立刻趴倒,或者寻找弹坑掩护,同时用精准的步枪射击和掷弹筒进行还击。
冲在最前面的鬼子坦克,肆无忌惮地用机枪扫射着守军阵地,为步兵提供掩护。它庞大的钢铁身躯,对于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守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二狗子!妈的,二狗子呢?”赵镇藩吼道,他想起了那个上次扔土炸弹的新兵。
“营长……二狗子……没了,刚才炮击……”旁边一个老兵低声道。
赵镇藩心中一痛,但此刻容不得悲伤。他一把抓起身边一个看起来还算完整的布包炸药,对另一个士兵喊道:“铁牛!跟我上!吸引坦克火力!”
他猛地跃出掩体,一边用手中的毛瑟手枪向坦克方向射击,一边向侧翼运动。叫铁牛的士兵也毫不犹豫地跟上,手中的步枪啪啪作响。
鬼子的坦克果然被吸引,炮塔转动,机枪子弹追着赵镇藩和铁牛的脚步,打得他们身边的泥土噗噗作响。
就在这时,另一个方向,一个瘦小的身影猛地从一堆瓦砾后窜出,怀里抱着一个巨大的、用麻绳捆扎的陶罐——“震天雷”。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向那辆坦克,在离坦克还有十几米远的地方,猛地拉燃了引信,用尽全身力气将沉重的陶罐扔了出去!
陶罐在空中划过一个弧线,没有砸中坦克,却在坦克侧前方不远的地方轰然炸响!
“轰!!!”
巨大的声响和腾起的黑烟瞬间笼罩了坦克的前半部分。虽然没能炸毁坦克,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密集的破片,将跟在坦克旁边的几个鬼子步兵扫倒在地,坦克的观察窗似乎也被黑烟和尘土糊住,机枪射击停顿了一下。
“好样的!”赵镇藩趁机缩回一个弹坑,大声叫好。
那个扔出“震天雷”的瘦小士兵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发不知道从哪里飞来的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他晃了晃,一声不吭地倒了下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守军利用废墟、弹坑和残存的墙体,顽强地阻击着鬼子。步枪、机枪、手榴弹,以及那些看起来粗糙不堪的土炸弹,全都派上了用场。不时有鬼子的步兵在冲锋途中踩中了隐蔽设置的“踏发雷”,被炸得人仰马翻。土制炸弹巨大的声响和面杀伤效果,在近距离混战中给鬼子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和心理压力。
但鬼子的兵力、火力和战术素养优势是明显的。在损失了部分步兵和一辆坦克(被集束手榴弹塞进履带炸毁)后,他们最终还是凭借着绝对的优势,如同潮水般涌过了东城墙的豁口,突入了奉天城内!
惨烈的巷战,在奉天东城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间展开。
“逐屋争夺!节节抵抗!把鬼子拖死在巷子里!”王以哲亲自带着教导总队的机动分队,在各个突破口之间来回奔波,堵漏补缺。他手中的轻机枪枪管都打红了,卫兵不得不不停地给他递水冷却。
子弹呼啸,手榴弹在狭窄的街道上爆炸,双方士兵在断壁残垣间短兵相接,刺刀见红。伤亡数字急剧上升。很多部队被打散,士兵们自发地组成战斗小组,依托熟悉的地形,与鬼子周旋。
奉天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血肉磨坊。每一条巷子,每一栋房子,都需要用鲜血和生命去争夺。
帅府指挥部里,电话铃声、通讯兵的呼喊声、参谋人员急促的脚步声混杂在一起,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东城区丢失三分之一!三团伤亡过半,团长重伤!”
“教导总队机动分队在东大街被鬼子火力压制,请求支援!”
“鬼子一股小部队试图穿插,接近兵工厂临时作坊!”
张学良(张学习)站在地图前,脸色铁青,拳头紧紧攥着。地图上,代表鬼子控制区域的蓝色箭头,正如同毒液般在奉天东城蔓延。他手里最后的预备队己经全部投入了战斗,但现在看来,依旧无法遏制鬼子的攻势。照这个速度,用不了一天,奉天东城就可能全部沦陷,届时鬼子兵锋将首指城市核心区域。
“司令!东大街方向危急,王旅长请求是否可以考虑……收缩防线?”一个参谋官小心翼翼地建议道。
“收缩?往哪里缩?”张学良猛地回头,眼中布满了血丝,“再缩,就把兵工厂、指挥部,还有几十万百姓都暴露在鬼子炮口下了!不能退!一步也不能退!”
他知道,此刻任何后退的迹象,都可能引发全线崩溃。必须顶住!
可是,拿什么顶?兵力、弹药都快要见底了。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城西方向。那里,是他寄予厚望的“奉天城防紧急军官教导队”所在地。按照计划,他们还有两天才完成训练。但战场形势,己经等不及了。
“陈大章!”张学良嘶哑着嗓子喊道。
“在!”陈大章立刻上前。
“去教导队!告诉王以哲和黄显声,训练提前结束!让教导队立刻集结,领取武器弹药……和‘土特产’,到这里待命!”
“是!”陈大章转身就跑。
半个小时后,两百名教导队学员,在王以哲和黄显声的带领下,跑步来到了帅府前的空地。他们穿着混杂的军服,脸上还带着训练后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坚定,队伍也还算整齐。经过几天高强度的“填鸭式”训练和思想灌输,这些年轻人身上己经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军人的坚毅和杀气。
张学良走到队伍前面,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陌生的面孔。他没有时间做长篇大论的动员。
“兄弟们!”他的声音因为疲惫和焦急而有些沙哑,但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废话我不多说了!鬼子己经突破了东城墙,正在城里杀人放火!我们的兄弟,正在用血肉之躯,一寸一寸地和鬼子争夺!他们需要支援!奉天需要你们!”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吼道:“你们训练时间很短,很多人甚至没打过仗!但我相信,你们是奉天最硬的骨头!是老子准备用来当班长、排长、连长的种子!现在,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看到东面那片火光和浓烟了吗?”张学良指着东城方向,“那里,就是你们的战场!你们的任务,不是去把鬼子赶出奉天,那不现实!你们的任务是,像钉子一样,钉在关键街道和路口,配合正面部队,把突进来的鬼子,给我死死地拖在巷战里!消耗他们!迟滞他们!用你们学到的一切办法,用地雷,用炸弹,用冷枪,用刺刀!让鬼子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告诉我,有没有信心?!”
“有!!!”两百人发出的怒吼,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穿透了周围的枪炮声。
“好!”张学良重重地点了点头,“王旅长,黄处长,具体任务由你们部署!记住,你们是尖刀,但更是火种!要把我们血战到底的精神,带到每一个阵地!出发!”
没有更多的仪式,这支仓促组建的“尖刀”部队,在王以哲和黄显声的带领下,义无反顾地冲向了东城那片血与火的熔炉。他们中的许多人,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但他们的投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东城巷战的态势。这些学员虽然缺乏实战经验,但战术意识更强,更懂得利用地形和土制武器。他们分成数十个战斗小组,渗透到各个激战正酣的街区,有时配合主力部队防守,有时主动出击,袭击鬼子的侧翼和后勤分队。他们带来的那种顽强的、不计伤亡的打法,像一剂强心针,注入到了濒临崩溃的守军防线中。
东城的战斗,因为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变得更加胶着和残酷。每一座房屋,每一条小巷,都反复易手,双方士兵的尸体铺满了街道。
然而,就在张学良稍稍松了口气,以为暂时稳住阵脚的时候,一个更坏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传来:
“司令!不好了!北门……北门守军团长郭景珊……他……他带着一部分人,打开城门,投降鬼子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AB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