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边缘的闲置营房,此刻更像一个被无形壁垒隔绝的孤岛。归还的武器装备堆放在角落,战士们默默地检查、擦拭,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皮革的味道,却压不住那股挥之不去的沉闷。
陈锋站在唯一一扇高窗前,望着港口内繁忙的景象。吊臂起落,舰船穿梭,远处船坞里传来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整个珍珠港如同一头从沉睡中惊醒、正在舔舐伤口并重新武装的巨兽。但与这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营房内的寂静。没有任务,没有训练计划,只有等待。
门被推开,麦考伊中校带着一阵外面的热风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两名抱着文件箱的士兵。他的目光扫过营房内沉默的士兵,最后落在陈锋身上。
“陈连长,”麦考伊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干脆,不带多余感情,“这是你们接下来可能需要了解的资料。”他示意士兵将文件箱放下,“主要是太平洋战区己公开的敌情通报,部分海域水文图,以及……一些日制武器的识别手册。”
陈锋走过去,随手翻开一本手册,里面是粗糙印刷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的图片和参数,对他而言,这些知识早己烂熟于心,甚至显得过于基础。但他还是点了点头:“谢谢,中校。”
麦考伊走到窗边,与陈锋并肩而立,看着港内的舰队。“‘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己经出港了,”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刻意说给陈锋听,“带着一群我们最好的小伙子。目标是……一个叫中途岛的地方。”
陈锋心中一动,历史的关键节点正在逼近。他沉默着,没有接话。
麦考伊转过头,锐利的目光盯着陈锋:“你们提供的关于日军进攻方向的‘推测’,与司令部某些情报分析不谋而合。这很……有趣。”他顿了顿,“高层对你们依旧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你们是上帝的馈赠,有人觉得你们是精心策划的骗局,更多人……持观望态度。”
他指了指那些文件箱:“在得出最终结论前,你们需要保持低调。熟悉这些资料,适应这个时代的作战模式。你们那些‘先进’的玩意儿,”他意有所指地看了看战士们手中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步枪,“在找到稳定的弹药来源前,最好省着点用。”
“我们明白。”陈锋沉声回答。
麦考伊离开后,营房内的气氛更加压抑。战士们围拢到文件箱旁,翻看着那些粗糙的图纸和模糊的照片。
“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敌人?拿着这些烧火棍?”一个年轻战士拿起一张日军九五式轻坦克的图片,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在他们看来,这些二战装备确实落后。
“烧火棍?”老班长李建国冷哼一声,拿起一本介绍日军“零式”战斗机的简册,“小子,别用你那点来自……嗯,未来的见识瞧不起人。这玩意儿在现在天上,就是阎王爷的请帖!咱们的夜视仪是厉害,可它能帮咱们躲开舰炮吗?能扛住炸弹吗?”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一些开始滋生骄躁情绪的战士。他们再次意识到,个人装备的优势在钢铁洪流、巨舰大炮面前是何等渺小。
技术兵林浩则对那台刚刚配发的美军旧电台更感兴趣,他带着几个人埋头研究,试图尽快掌握这“原始”的通讯工具,这是他们目前唯一能获取外界信息、并与可能存在的“盟友”建立联系的渠道。
王鹏和他的观察小组则铺开了海图,凭借记忆和有限的情报,试图还原中途岛周边的态势。他们的讨论低声而迅速:
“日军机动部队应该会从西北方向接近……”
“美军航母埋伏在……这里可能性很大。”
“我们的位置……如果参战,可能会被投入哪里?”
陈锋没有参与具体的讨论,他默默地听着,看着。他看到赵刚在反复拆解一挺美制M1919机枪,试图熟悉其结构;看到医护兵刘晓梅在清点着数量远少于标准的急救药品,眉头紧锁;也看到几个最年轻的战士,在休息时望着窗外,眼神中藏着对家乡和未来的深深忧虑。
他知道,分歧的种子己经埋下,只是在生存和外部压力下暂时没有爆发。此刻,统一他们的不是思想,而是大战将至的本能。
他走到营房中央,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资料都看了,情况也清楚了。”他的声音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中途岛,一场决定太平洋命运的海战就要打响。我们,‘龙部队’,虽然人少,装备也不全,但我们己经在这条船上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
“现在,忘记你们来自哪里,忘记那些想不通的问题。我们是士兵,我们的任务就是战斗和生存。利用一切时间,熟悉你手里的武器,哪怕是美式的!记住海图上的关键坐标!背熟可能用到的通讯代码!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场风暴里活下来,然后……让所有人看到我们的价值!”
没有激昂的动员,只有最实际的命令。战士们沉默地散开,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中。擦拭枪械,研究地图,练习通讯……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混合着金属摩擦声和低沉的交谈声,在营房里回荡。
陈锋重新走到窗前,夕阳正将港内的战舰染成一片血色。风暴正在遥远的太平洋上积聚,而他们,这群被困在1942年的时空旅者,即将被卷入这场历史的巨大漩涡中心。
(第七章 完)
(http://www.220book.com/book/XA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