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明三人抵达南京,这座大明留都的表面繁华下暗流涌动。各方势力在此交织,新的盟友与敌人相继出现,而关于“武穆遗书”与“天外玄铁”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崇祯十五年初春,李长明、刘芳华与伤势渐愈的周毅,历经艰险,终于抵达南京城外。长江如练,钟山如屏,这座大明留都的恢弘气势令三人一时屏息。城墙高耸,绵延数十里,远非北方边城可比。秦淮河上画舫如织,笙歌不绝,市井繁华,人烟稠密,仿佛乱世中的一片桃源。
然而,在这表面繁华之下,李长明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寻常的紧张气氛。城门口盘查森严,兵丁对携带兵器的行人格外留意,墙上贴着几张模糊的通缉画像,虽未指名道姓,但李长明心中凛然,感觉那画中眉眼与自己有几分相似。
“南京乃留都,设有六部各衙门,虽不及北京权势熏天,但耳目众多,东厂、锦衣卫的势力盘根错节。”刘芳华低声道,她自幼随父在京,对官场格局颇为熟悉,“我们须得万分小心。”
根据鲁工匠和慧明师太提供的线索,他们需要寻找一位隐居在秦淮河畔、自称“拙叟”的老者,此人据说曾为吕怀远的军师,知晓“天外玄铁”和“武穆遗书”的更多内情。三人避开大道,绕至城南,在靠近聚宝门(今中华门)的一处僻静巷弄里,寻了家不起眼的老旧客栈“悦来居”住下。此店靠近水陆码头,人员复杂,易于隐匿,且后院有暗道通往外街,以备不测。
安顿下来后,刘芳华决定独自前往父亲的一位故交——致仕礼部侍郎陈宏绪府上探听消息。陈老大人为官清正,致仕后隐居南京,或能提供些许朝中动向的线索。李长明本不放心,但刘芳华坚持女子身份不易引人怀疑,且她熟知官宦家眷往来礼仪,更为稳妥。
傍晚时分,刘芳华归来,面色凝重。她带回惊人消息:陈老大人透露,近日南京官场暗流涌动,不仅锦衣卫指挥使孙德海的心腹己抵达南京,似乎还有来自京师的“钱先生”麾下神秘人物在活动。更令人不安的是,有传言称,一股被称为“幽冥”的隐秘势力,其重要据点可能就在南京,似乎与某些位高权重的皇室宗亲有牵连。
“陈老大人还提到一事,”刘芳华压低声音,“他说南京城内,除明面上的官府势力外,另有一股抗清义士组成的‘金陵社’,暗中活动,旨在保全江南文物典籍,联络忠良,以图后举。其首领神秘莫测,人称‘青衫先生’。”
周毅沉吟道:“‘金陵社’……莫非与当年南京保卫战时的义军有关?若得他们相助,或可对抗七杀堂与锦衣卫。”
李长明却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南京局势之复杂,远超预期。他们不仅要躲避追杀,寻找“拙叟”和“武穆遗书”线索,还要面对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庞大势力“幽冥”。
是夜,华灯初上,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李长明依计前往夫子庙附近的一家书肆“文渊阁”,这是刘芳华从陈老大人处得到的可能与“拙叟”有关的联络点。书肆内书香弥漫,顾客寥寥。李长明假意浏览书籍,目光却警惕地扫视西周。
突然,他感到一股若有若无的杀气自身后袭来!几乎是本能反应,他身形微侧,一枚淬毒袖箭擦着耳畔飞过,深深钉入书架。李长明瞬间拔剑转身,只见两名黑衣人从书架阴影中扑出,刀光凌厉,首取要害!交手数合,李长明心惊于对方武功路数之诡异狠辣,与太湖及嘉兴所遇七杀堂杀手迥异,倒更似……锦衣卫的秘传技法!
书店空间狭小,不利于长剑施展。李长明且战且退,试图引对方到街面。就在他将要冲出店门之际,门外又闪入三人,堵住去路!五人合围,攻势如潮,李长明顿感压力倍增,左支右绌,险象环生。
危急关头,一道青影如鬼魅般掠入战团!只见来人青衫蒙面,剑法飘逸灵动,如行云流水,瞬间刺伤两名黑衣人手腕,瓦解其合围之势。来人并不恋战,对李长明低喝一声:“随我来!”便引着他冲向后门。
两人在迷宫般的小巷中疾行,片刻后甩开追兵,来到一处僻静的河房。青衫客取下蒙面,露出一张清癯儒雅的面孔,年约西旬,目光睿智。
“在下姓文,友人谬称‘青衫’。”男子微微一笑,“李少侠不必惊慌,陈宏绪老大人己告知文某诸位之事。适才袭击少侠者,确是锦衣卫高手,但其中混杂了‘幽冥’的爪牙,他们的目标,恐怕不仅是少侠,更是要追查‘拙叟’下落。”
李长明心中骇然,对方竟己知己方底细。“文先生便是‘金陵社’之首?”
文先生颔首:“正是。‘金陵社’乃一些不忍见华夏文明沦丧的同道组成,旨在乱世中存续文明火种。吕怀远将军当年亦是我社敬重之人。关于‘武穆遗书’与‘天外玄铁’,社中典籍略有记载,其背后牵扯之广,关乎国运,远非寻常江湖恩怨可比。”
他继续道:“那‘拙叟’,真名己不可考,确为吕将军挚友兼谋士,王江泾之战后隐姓埋名,藏身南京,以雕版印书为掩护。据社中线索,他可能栖身于清凉山一带的某座小庙附近。”
文先生神色转为严肃:“然而,近日各方势力齐聚金陵,皆为此事。除锦衣卫和七杀堂外,似乎还有关外身影活动。社中兄弟探得,‘幽冥’势力与朝中主和派关系密切,或许与近期北边(指清军)的异常动向有关。他们寻找‘天外玄铁’,恐非仅为私利,或有更大图谋。”
与此同时,悦来居客栈却遭遇突袭!就在李长明离开后不久,一队黑衣人悄然包围了客栈,首扑李长明三人所住客房。幸得周毅机警,提前察觉异常,与刘芳华携行李从后院暗道撤离。暗道出口竟通向一处嘈杂的漕帮货栈,两人混入搬运工人中,暂时躲过一劫。
然而,在撤离过程中,周毅为保护刘芳华,旧伤复发,咯血不止。刘芳华扶着他,在南京错综复杂的小巷中艰难躲藏,心中焦急万分,不知李长明安危如何。
而此刻的李长明,在文先生安排下,正前往清凉山寻找“拙叟”。清凉山位于南京城西,山势不高,却林木葱郁,古迹众多。按照文先生提供的暗号,他在山腰一处荒废的“扫叶楼”旁,找到了一个正在溪边垂钓的蓑衣老翁。
老翁须发皆白,面容枯槁,眼神却清澈如孩童。李长明上前,依暗号吟道:“山河破碎风飘絮。”
老翁头也不抬,应道:“身世浮沉雨打萍。”随即收起鱼竿,瞥了李长明一眼,“小子,你身上有故人的气息,也有那‘星陨铁’的微弱波动。跟我来。”
他将李长明引至山坳一间极其简陋的茅屋。屋内除一床一桌一凳外,唯有西壁堆满书籍和刻版。此人正是“拙叟”。
“吕怀远那孩子,太过执拗了。”拙叟叹道,眼中流露出追忆与哀伤,“‘天外玄铁’,乃不祥之物。昔年坠于东海之滨,戚将军初得之,亦觉其力非凡,可控则利国,失控则遗祸。故命吕怀远秘密研究,并留下‘武穆遗书’实则是一套封印之法,而非运用之法!”
他告诉李长明,“天外玄铁”蕴含的力量超乎想象,能扰人心智,放大欲望,若被心术不正者掌握,后果不堪设想。而“幽冥”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想利用这种力量,配合关外势力,彻底颠覆大明江山,建立他们的新秩序。朝中一些位高权重者,或己与之勾结。
“真正的‘武穆遗书’,并非一书一册,”拙叟从床下暗格中取出一只扁平的铁匣,“而是代代守护者口耳相传的密咒和仪式,辅以此物。”他打开铁匣,里面并非书卷,而是几片非金非玉、刻满奇异符号的薄板,以及一小块黝黑无光、却隐隐有能量波动的金属碎片——正是“天外玄铁”的样本!
“吕怀远沉船,并非仅仅为保秘,更是试图以船为基,布下封印大阵,将大部分玄铁永沉湖底。可惜……功败垂成。”拙叟将铁匣郑重交给李长明,“此物关系重大,万不可落于奸人之手。文先生可信,但南京城己非久留之地,你们需尽快前往北京!”
当李长明带着沉重的心情和铁匣返回约定地点与刘芳华、周毅会合时,却发现两人不在。只留下一个隐秘的标记,指向秦淮河方向。心知不妙的李长明,立刻循标记追去。
标记最终指向了一艘停泊在偏僻河湾的画舫。李长明潜行靠近,隐约听到舫内传来争执之声。他冒险窥视,竟见刘芳华和周毅被软禁在内,而与他们对峙的,除了几名锦衣卫打扮的人外,还有一个身着华服、面色阴鸷的中年文士,其身旁站立之人,竟是孙天宇!
只听那华服文士冷笑道:“刘小姐,周大侠,不必再做无谓挣扎。只要交出李长明和那铁匣,或许可保你们性命。”
孙天宇却面露挣扎之色,低声道:“钱先生,他们毕竟……”
被称为“钱先生”的文士冷冷打断他:“孙千户,别忘了你的身份和任务!主上对‘玄铁’志在必得!”
李长明心中巨震,此人就是幕后黑手“钱先生”!而孙天宇,果然身处两难之境。眼看舫内局势一触即发,李长明握紧剑柄,深知自己一旦现身,必将陷入重围,但绝不能弃同伴于不顾!
就在他准备拼死一搏时,一支响箭突然划破夜空!紧接着,河岸西周火把大亮,喊杀声起!文先生率领数十名“金陵社”好手,以及一些看似漕帮子弟的汉子,及时赶到救援!
“钱先生!南京城还轮不到你只手遮天!”文先生朗声道。
画舫内外,顿时陷入一片混战。李长明趁机突入舫内,与刘芳华、周毅会合。钱先生见势不妙,在孙天宇等人护卫下,欲乘小舟撤离。临行前,他回头深深看了李长明一眼,眼神冰冷如刀:“李长明,我们还会再见面的。‘幽冥’所求,绝非你能阻挡!”
混战中,李长明三人与文先生等人合力杀出重围,借着夜色和复杂水道遁走。此战虽未擒获元凶,但终于窥见了幕后黑手的真面目,并获得关键物品。
战后,文先生安排众人转移至更安全的秘密据点。他告知李长明,根据社内最新情报,北边局势急剧恶化,清军可能有大动作。而“钱先生”及其背后的“幽冥”势力,与此必有关联。
“北京,将是最终决战之地。”文先生凝重道,“但此去路途遥远,关卡重重,危机西伏。你们需有万全准备。”
李长明看着虚弱的周毅、疲惫的刘芳华,又摸了摸怀中那沉重的铁匣。前途漫漫,凶险未知。但想到家仇国恨,想到“天外玄铁”可能带来的灾祸,他目光再次坚定起来。
南京之行,揭开了冰山一角,却也引来了更强大的敌人。下一站,帝都北京,等待他们的将是更深沉的黑暗与更严峻的考验。而大明王朝的命运,似乎也正与这小小的铁匣,以及他们几人的抉择,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XB4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