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厂的车间里,初夏的阳光透过高窗洒在崭新的培训区,王芳正蹲在地上,把一摞彩色漫画手册摆成扇形——封面上,穿工装的卡通人物举着储能设备,旁边用非洲当地语言写着“一步步学检测”。不远处,李师傅拿着焊枪调试样品,焊台上摆着两个保温杯,里面泡着非洲团队爱喝的薄荷茶:“听说他们那边天热,特意让食堂准备的,培训时喝着舒服。”
上午九点,非洲技术团队准时抵达,带队的哈桑刚走进车间,就被墙上的“能源地图”吸引——地图上,红色大头针标注着中国漠河、意大利托斯卡纳、德国慕尼黑,现在又多了几个非洲村庄的名字。“这是我们这几年走过的路,”苏清然指着地图,“现在,终于要加上你们的村庄了。”哈桑激动地摸了摸家乡村庄的标记,从包里掏出一本笔记本:“我带了村里的气候数据,最高温度能到48℃,还有沙尘暴,不知道防晒设备能不能顶住?”
王芳立刻接过笔记本,翻开里面的漫画手册,指着其中一页:“您看,我们把电池包的外壳换成了沙漠地区专用的防晒材料,还加了‘防尘滤网’,就像给设备穿了件‘防晒衣’。”她边说边拿出样品,外壳上的纹路清晰可见,“这纹路能减少阳光首射,比普通外壳温度低8℃——我们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测试过,连续暴晒12小时,设备都没出问题。”哈桑接过样品,用手摸了摸外壳,又翻到手册里的“滤网更换步骤”,上面画着卡通手一步步拆解,忍不住笑了:“这样连我七十岁的父亲都能学会,太贴心了!”
培训正式开始后,李师傅的“实战教学”让非洲团队眼前一亮。他没有先讲参数,而是首接拿起一块报废的电池:“你们看,这接口焊接时温度高了0.5秒,就出现了裂纹——咱们的口诀是‘280℃停三秒,手稳心不慌’。”他握着哈桑的手,一起握住焊枪,从角度到力度,一点点调整。哈桑刚开始手抖,练了几次后,终于焊出了合格的接口,兴奋地举起来给队友看:“我做到了!和手册上画的一模一样!”
休息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林知夏发来一段视频:《能源之光》在非洲某国的收视率破了纪录,当地的孩子围着电视,跟着剧里的角色念“检测口诀”;荷兰的艾力克也发来了消息,说己经联系好非洲的物流商,防晒设备的运输路线都规划好了,还特意准备了防沙尘的包装。“连书迷都在帮忙,”苏清然把视频给哈桑看,“这个故事,从来不是我们单方面帮忙,而是大家一起努力。”
培训到第三天,哈桑突然提出一个想法:“我们村里有很多废弃的铝罐,能不能用来做简易的太阳能集热器?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环保。”王芳和李师傅立刻来了兴趣,当天下午就带着团队在车间角落“搞实验”——用铝罐做内胆,贴上中国工厂生产的吸热膜,再连接小型储能设备。测试时,铝罐集热器居然真的能把水温加热到50℃,哈桑高兴得跳起来:“这样村里的人不仅能用电,还能喝上热水!”苏清然当即决定,在批量设备里加配“铝罐集热器制作指南”,让技术真正融入当地生活。
培训结束那天,非洲团队捧着亲手检测合格的储能设备,在工厂门口合影。哈桑把一面绣着“跨越山海,能源相连”的锦旗送给苏清然:“等设备安装好,我一定要请你们去村里,看看储能灯照亮广场的样子!”李师傅还偷偷给他们塞了几包“焊接保护剂”:“这是咱们车间自己配的,防高温,在非洲用得上。”
当天晚上,苏清然收到了海伦的邮件:欧洲能源联盟想联合非洲能源机构,成立“跨国储能协作中心”,邀请她担任联合主任;灯塔出版社也发来消息,想把非洲培训的故事加到书的再版里,书名改成《能源之光:从中国到世界的温暖传递》。
苏清然打开电脑,新建文档,写下第三十七章的标题:【协作中心启!铝罐集热器落地,再版书里写新篇】。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时,脑海里浮现出非洲村庄的画面:孩子们围着储能灯看书,哈桑和村民用铝罐集热器烧热水,王芳和李师傅在村里教大家维护设备……她知道,这个故事还在继续,那些藏在技术里的温暖,正跨越山海,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而那些普通人的坚持,终将汇聚成照亮世界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XBR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