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西章 暗礁与航向
1.
那封关于“政策合规风险”的匿名邮件,像一根细刺,扎在陈磊的心头,不致命,却时刻带来隐痛。他反复研究邮件内容,措辞模糊,没有具体指控,更像是一种心理威慑。是“快易创”的新把戏?还是真的触碰到了某些未知的红线?
他将担忧暂时压下,当务之急是消化投资,推动公司升级。然而,资本的注入在带来动力的同时,也像一剂催化药,加速了公司内部原本潜藏问题的发酵。
第一个爆雷的,是刚刚启动的“小微服务生态联盟”。
一位新加入联盟的独立财务顾问王老师,凭借自身资历和“破局者”的平台,顺利接下了一个园区企业的税务规划项目。按照联盟初步约定,平台抽成20%作为协调管理费。但项目完成后,王老师看着到账的款项,心里算了一笔账,觉得平台“没做什么实质工作”,抽成过高,私下向陈磊表达了不满。
几乎同时,林晓的内容团队为一家客户制作视频,需要用到联盟内一位独立设计师的作品元素。林晓按内部协作价支付了费用,但设计师认为自己的作品被用于商业项目,理应获得更高的市场价。
利益分配这个最现实、最敏感的问题,第一次在联盟内部被摆上了台面。
“当初说好互助共赢,现在怎么感觉有点像上下级了?”王老师在一次小范围沟通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了这么一句,让在场的人都有些尴尬。
陈磊意识到,光靠情怀和模糊的约定,无法维系一个日益庞大的联盟。“盟友情”与“商业规则”之间,需要找到清晰的边界。
2.
就在陈磊着手起草更详细的联盟合作协议时,真正的危机不期而至。
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两名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出现在公司前台,出示证件后,要求对“破局者”公司的经营资质、业务合同、特别是政策咨询服务的相关材料进行“例行检查”。
公司瞬间笼罩在一片紧张气氛中。员工们面面相觑,窃窃私语。
陈磊强作镇定,配合检查。他心里明白,这绝不是什么“例行检查”。那封匿名邮件,成了预言。
检查持续了两个小时。工作人员翻阅了大量合同,重点询问了政策咨询服务的具体流程、收费依据,以及顾问的从业资质。陈磊一一解释,强调他们的服务是基于公开政策信息的整理和咨询,并非法律或审计等需要特殊资质的领域。
最终,工作人员没有当场做出处罚,但带走了一部分合同复印件,并要求公司就“经营范围与实际业务内容的吻合度”提交一份书面说明。
人一走,公司里压抑的气氛几乎令人窒息。
“肯定是那封匿名信搞的鬼!”林晓又气又急,“我们是不是真的有什么问题?”
张建国眉头紧锁:“咱一首都是规规矩矩做事,怎么就被盯上了?”
陈磊感到一阵疲惫,这种来自监管层面的不确定性,比面对“快易创”的商业竞争更让人无力。
3.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工商检查的消息不知被谁泄露了出去,迅速在园区和小范围内传播。“破局者公司被查了”、“他们的政策服务不合法”之类的谣言开始扩散。
之前那个因为工商检查而犹豫是否续约的“深度陪跑”客户,正式发来了终止合作的通知。另外两家潜在的大客户,也以“需要内部再评估”为由,暂停了谈判。
更糟糕的是,生态联盟内部也开始人心浮动。那位对抽成不满的王老师,第一个提出了退出联盟的意向,虽然措辞委婉,但态度坚决。其他几位联盟成员也表现出了观望情绪。
信任,这个“破局者”最珍贵的资产,正在迅速流失。
启明资本的徐薇也打来了电话,语气虽然依旧专业,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陈总,听说公司遇到了一点小麻烦?需要法务支持吗?希望不会影响到我们既定的发展计划。”
内忧外患,如同潮水般从西面八方涌来,几乎要将这艘刚刚获得补给的航船掀翻。
4.
深夜,公司里只剩下核心三人。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他们。
“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林晓的声音带着哭腔和迷茫,“当初就不该接这个投资,不扩张,就我们三个小打小闹,或许还没这么多事。”
张建国闷头抽烟,一言不发,这位经历过风浪的老人,此刻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
陈磊双手插在头发里,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吞噬着他。坚持深度服务,错了吗?引入联盟模式,错了吗?接受投资,错了吗?
就在绝望的氛围几乎要达到顶点时,陈磊猛地抬起头,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却燃着一簇不肯熄灭的火苗。
“不!我们没走错!”他的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工商检查,正好帮我们厘清边界!联盟矛盾,逼我们建立规则!客户流失,让我们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同路人!这些问题迟早会来,早来比晚来好!”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现在不是后悔的时候!是解决问题的时候!”
他迅速划分出三个应对方向:
1. 政策合规:立即聘请专业法务,全面梳理业务模式,确保所有经营行为合法合规,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厘清政策咨询的边界。
2. 联盟治理:暂停新成员加入,尽快出台权责清晰、利益分配合理的联盟章程与合作协议,稳住现有成员。
3. 客户沟通:主动、坦诚地与所有客户沟通情况,表明公司正视问题、积极解决的态度,用诚意挽回信任。
绝境之中,陈磊作为领袖的决断力和韧性,被激发到了极致。
5.
行动立刻展开。
陈磊通过启明资本的关系,找到了一位精通企业合规和新兴服务业态的资深律师。律师团队进驻,对“破局者”的业务进行了全面“体检”,最终确认其核心业务并不违法,但在“经营范围”表述和部分合同条款上存在模糊地带,容易引发误解。他们帮助公司重新规范了合同文本,并起草了一份措辞严谨、有理有据的情况说明提交给监管部门。
同时,陈磊、林晓、张建国分头与生态联盟的每一位成员进行深度沟通。他们不再回避矛盾,而是坦诚承认初期规则的不完善,并拿出了新的合作协议草案,明确了平台与成员的权利义务、利益分配机制、争议解决办法等。新方案更公平,也更体现对专业价值的尊重。
对于客户,陈磊亲自带队,一家家上门拜访,不辩解,不推诿,如实说明情况,展示公司整改的决心和律师出具的专业意见。
真诚,成了他们此时最有效的武器。
6.
转机在一次看似偶然的机遇中降临。
一家一首处于观望状态的科技公司CEO,在听了陈磊坦诚的沟通后,不仅没有放弃合作,反而对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陈总,说实话,你们遇到问题我不意外。任何一个新模式在探索中都会遇到问题。”这位CEO说,“但我欣赏你们的态度,不回避,敢担当,能快速响应。这比那些看起来完美无缺、一碰就碎的公司可靠多了。我们这个‘深度陪跑’合同,现在就可以签。”
这份雪中送炭的合同,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紧接着,监管部门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审查和沟通,认可了“破局者”提交的说明,认定其业务模式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此次检查视为“规范指导”,不予处罚。
生态联盟内部,在新的、更公平的协议面前,大部分成员选择了留下,包括那位一度要退出的王老师。他甚至感慨:“经过这么一遭,我反而更看好这个联盟了。有规则,才能走长远。”
危机,在全力以赴的应对下,终于缓缓度过。
7.
风波平息后,“破局者”公司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复盘。
他们进一步完善了内部合规审查流程,将法务顾问纳入常态化咨询体系。
生态联盟也进入了更规范、更紧密的2.0阶段,甚至还因此淘汰掉了一些只想蹭资源、不愿承担义务的成员,联盟质量不降反升。
而经过这次信任考验存留下来的客户,忠诚度变得极高。
一天,陈磊接到了周凯的电话。
“这一关过得漂亮。”周凯的语气带着赞许,“经此一役,你们的‘根’扎得更深了。现在,可以考虑把枝叶伸向更广阔的天空了。”
“周老师,您指的是?”
“政策咨询的边界你们摸清了,本地生态联盟的模型也跑通了。有没有想过,将你们的‘深度服务’模式,尤其是林晓的‘知识社群’和你的‘政策工具’,通过线上,赋能给更多本地乃至外地的、像你们当初一样迷茫的小微个体?”
周凯的话,为“破局者”勾勒出了一幅全新的、更具想象力的蓝图——从线下深度服务,到线上赋能平台。
8.
公司战略会议上,这个新方向让所有人都兴奋不己。
“我们可以做一个线上平台!”林晓眼睛发光,“把我们的知识社群标准化、产品化,做成线上课程和社区!”
“我的政策查询系统,也可以升级为面向更广泛用户的SAAS工具!”陈磊看到了技术驱动的巨大潜力。
张建国也摩拳擦掌:“线下服务咱们继续深耕,作为体验中心和标杆!线上还能帮咱们吸引更多全国的好手加入联盟!”
就在大家热烈讨论时,陈磊的邮箱提示音再次响起。他随手点开,又是一封匿名邮件。
但这次的内容,却让他瞳孔骤缩。
邮件没有文字,只有一张模糊的、似乎是从某个老旧集体合照中截取下来的图片。图片上是三个年轻的、穿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工装的男女。其中那个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容灿烂的女工,眉眼间,竟与林晓有着七八分的相似。
而在图片下方,有一行小字:
“想知道‘引路人’的真正目的吗?查查‘林秀兰’是谁。”
林秀兰?
陈磊猛地抬头,看向对此一无所知、仍在畅想未来的林晓。
一股寒意,顺着他的脊椎,悄然爬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破局者:2025财富突围记(http://www.220book.com/book/XBX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