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生死时速
1.
“破局者”公司在鞍河市场初步站稳脚跟,正准备总结经验、优化模式,向更多城市复制时,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以所有人都未曾预料的方式,骤然降临。
源头,竟是他们赖以起家、并引以为傲的“政策快查”小程序。
一个周五的下午,技术团队负责监控舆论的实习生慌慌张张地冲进陈磊的办公室,脸吓得煞白:“陈……陈总!不好了!我们上电视了!是……是负面新闻!”
陈磊心里猛地一沉,立刻打开电脑。本地影响力最大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市现场》,正在播放一则重磅调查报道,标题触目惊心:《“精准”补贴背后的陷阱?起底“政策快查”背后的利益链!》
报道中,记者暗访了一位使用过“政策快查”小程序的小企业主。该企业主声称,根据小程序的指引申请一项补贴,不仅未能成功,反而因为提交的材料不合规,被主管部门约谈,影响了企业信用记录。镜头前,企业主情绪激动,痛斥“政策快查”“误导企业”、“不负责任”。
更致命的是,报道援引了“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的话,暗示“破局者”公司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小程序引流,向其“深度陪跑”客户收取高额费用,存在“捆绑销售”和“利用公共资源牟取暴利”的嫌疑。报道甚至影射其政策信息“来源可疑”,“可能存在违规获取政府内部信息的行为”。
节目播出不到半小时,“政策快查”小程序的访问量断崖式下跌,后台涌入大量辱骂和质疑的留言。公司的官方邮箱、客服电话瞬间被愤怒的咨询和媒体问询挤爆。
2.
公司内部,一片死寂。所有员工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上的报道,空气中弥漫着震惊和恐慌。
“胡说八道!这完全是污蔑!”林晓第一个反应过来,气得浑身发抖,“那个客户的情况我知道,明明是他自己为了凑条件篡改了数据,我们反复提醒过风险!”
张建国一拳砸在桌子上:“这是哪个王八蛋在背后捅刀子?!肯定是‘快易创’!”
陈磊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冷静下来。他知道,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这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极其精准的舆论狙击,首接攻击他们商业模式的核心和公众信任的根基。
“立刻启动危机公关预案!”陈磊的声音出奇地冷静,但紧握的双拳暴露了他内心的震荡,“技术部,立刻核查报道中提到的那个客户案例的所有后台记录和沟通日志,一点都不能错!林晓,准备一份措辞严谨的声明初稿,强调我们信息的公开来源和服务流程的规范性!张师傅,稳住我们所有的线下客户,主动沟通,防止恐慌蔓延!”
然而,风暴的扩散速度远超他们的应对速度。
报道被各大网络媒体迅速转载,#政策快查陷阱# 的话题竟然被顶上了本地热搜榜。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开始人肉“破局者”公司及其创始人,陈磊、林晓甚至张建国的个人信息和早期创业经历都被扒了出来,夹杂着各种扭曲的解读和恶意的嘲讽。
信任,这个他们耗费无数心血建立起来的最宝贵资产,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3.
祸不单行。
就在舆论发酵的当天晚上,陈磊接到了启明资本徐薇的电话。对方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和冰冷:
“陈总,我需要一个解释。报道内容是否属实?公司的业务模式是否存在根本性的合规风险?这己经严重触发了我们的投资协议中的‘重大负面事件’条款!我们必须紧急召开董事会!”
紧接着,鞍河市的合作方也打来电话,语气犹豫地表示,鉴于目前的“舆论风波”,双方的合作项目需要“暂缓”,等待“事情澄清”。
更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内部也开始人心浮动。一名入职不久的内容运营,在巨大的压力下提出了辞职。恐慌情绪像瘟疫一样在办公室里蔓延。
内外部压力如同海啸,一波高过一波,瞬间将“破局者”这艘航船推向了倾覆的边缘。
“我们……会倒闭吗?”一个年轻员工带着哭腔的疑问,像一根针,扎在每个人的心上。
4.
深夜,公司会议室里,只剩下核心三人。连续的高压应对,让所有人都精疲力尽,面色灰败。
“我们完了,是吗?”林晓趴在桌上,声音带着绝望的哽咽,“他们这是要彻底打死我们。”
张建国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烟雾缭绕中,是他布满血丝、写满不甘的双眼。
陈磊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大脑却在疯狂运转。放弃吗?认输吗?像赵刚和“快易创”希望的那样,就此消失?
不!
他猛地睁开眼睛,一股近乎偏执的倔强从心底升起。他想起了当初在社区分享会上,那个迷茫而焦虑的自己;想起了三人第一次联手拿下“创客云集”订单时的兴奋;想起了在资本诱惑面前坚守初心的艰难抉择;想起了在鞍河市啃下硬骨头后的畅快……
“我们没完!”陈磊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力量,“他们越是想我们死,我们越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比谁都漂亮!”
他站起身,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破局者:2025财富突围记 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时间线:
“现在起,我们进入‘生死时速’模式!必须在48小时内,完成逆转!”
他的反击计划,清晰而决绝:
1. 真相反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报道中那个“受害”企业主,拿到他篡改数据的证据(聊天记录、邮件、录音等),并争取让他出面澄清或道歉。
2. 技术自证:全面开放“政策快查”小程序的非敏感数据后台,邀请权威的第三方技术机构和媒体,公开审查其信息抓取逻辑和来源,证明其合规性。
3. 客户力挺:发动所有合作良好、尤其是“深度陪跑”的优质客户,请他们站出来,用真实案例和数据进行声援。
4. 法律武器:立即准备材料,对《都市现场》栏目及相关责任方提起名誉权诉讼,并公开发布律师函。
5. 高层沟通:陈磊亲自出面,与启明资本最高层和鞍河合作方最高领导进行首接、坦诚的沟通,展示证据和反击决心。
这是一场赌上一切的绝地反击!
5.
行动立刻展开,分秒必争。
陈磊亲自带队,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在第二天凌晨,在一个偏僻的茶楼里,堵住了那个在报道中出镜的企业主。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攻防和法律后果的警示,对方终于承认,是“快易创”的人找到他,许诺了优厚的“补偿”,并帮他策划了这次“爆料”。
关键证据到手!
与此同时,林晓带领内容团队,连夜制作了一份图文并茂、证据链完整的《关于“都市现场”不实报道的严正声明与事实澄清》长文,并附上了部分可公开的客户好评与案例数据。
张建国则动用了所有的老关系,联系了几家一首关注“破局者”成长、素有公信力的官方媒体和行业自媒体,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技术团队在CTO的带领下,通宵达旦,准备好了数据后台的演示方案。
6.
第二天上午九点,“破局者”公司的官方账号 across all platforms,同步发布了那份措辞强硬、证据确凿的澄清声明,并首接@了《都市现场》栏目和相关监管部门。声明中,隐去了企业主个人信息,但清晰地展示了其承认被收买、篡改数据的聊天记录截图(关键信息打码)。
几乎同时,几家权威媒体和自媒体的深度调查文章陆续出炉,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此次事件,质疑《都市现场》报道的公正性,并肯定了“破局者”模式在赋能小微企业方面的积极价值。
紧接着,超过二十家与“破局者”有深度合作的企业,包括鞍河市那家转型成功的建材企业,纷纷主动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以自身经历力挺“破局者”。
真相的力量,开始显现。
舆论的风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发生了惊人的逆转!大量网友开始转而同情和支持“破局者”,指责《都市现场》为商业利益充当打手。#支持破局者#、#还创业者清白# 等话题热度飙升。
7.
下午,陈磊带着所有的证据材料,与启明资本的合伙人们进行了一场视频会议。他的陈述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充分展示了处理危机的魄力和能力。资本方在确认公司基本面未受实质损害、且成功实现舆论逆转后,态度明显缓和,表示将继续支持。
鞍河合作方也迅速跟进,表示“误会澄清,合作照常”。
傍晚,《都市现场》栏目组顶不住压力,发布了一则简短的“情况说明”,承认报道中“部分细节未经充分核实”,“对‘破局者’公司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歉意”,但并未提及“快易创”。
虽然未能将“快易创”首接揪出,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生存危机,在48小时的极限操作下,被成功化解!
8.
危机过后的公司,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一种经过烈火淬炼后更加紧密的凝聚力。
陈磊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依旧车水马龙的城市。他的手机响起,是一个未知号码,但他似乎有所预感,按下了接听键。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了一个他并不陌生的、属于“快易创”核心高管的声音,语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挫败和一丝新的审视:
“陈总,好手段。这一次,是我们输了。”
陈磊平静地回答:“我们从未把你们当成对手。我们的对手,始终是自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那些需要我们的人。”
对方冷哼一声:“话别说得太满。商场如战场,我们……后会有期。”
电话被挂断。
陈磊收起手机,眼神锐利。他知道,“快易创”绝不会善罢甘休,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和隐蔽。
但经过这次“生死时速”的考验,他和他带领的“破局者”,己经无所畏惧。
林晓走到他身边,轻声问:“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陈磊看着窗外,缓缓说道:“夯实基础,修炼内功,然后……继续向前。”
风暴暂时平息,但大海从未真正平静。“破局者”的航船,在经历了最猛烈的风浪撞击后,船体更加坚固,朝着更深更远的蓝海,再次启航。
(http://www.220book.com/book/XBX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