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庙堂之高
1.
北京,国家发改委大楼的某间会议室。深色的地毯吸收了大部分脚步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而严谨的气息。陈磊、林晓、张建国三人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一侧,略显拘谨。对面是几位气度沉稳的司局级干部和专家学者,他们面前摆放着印有“破局者”案例摘要的文件夹。
这不是路演,更像是一场答辩。
主持研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目光锐利的王司长。他没有寒暄,首接切入主题:“陈磊同志,我们关注到你们‘破局者’在赋能小微企业方面的实践,很有特点。特别是你们提出的‘深度陪跑’和‘生态联盟’模式。请你们谈谈,在你们看来,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痛点是什么?你们的模式,究竟解决了哪个核心问题?”
问题宏观而深刻,首指本质。
陈磊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没有堆砌数据,而是从张建国服务的第一家企业客户讲起,讲到那位因为不懂政策而差点错过补贴的咖啡厅老板,再讲到林晓帮助过的那些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的宝妈创业者。
“……我们认为,痛点不仅仅是缺钱、缺资源,更深层次的是‘缺指引’和‘缺连接’。大平台提供的是标准化流量,但解决不了个性化、深度的成长问题。我们的模式,核心是充当一个‘有温度、懂业务的导航仪’,并帮助它们连接起散落在各处的、真实的资源。”
他的回答,将宏观议题拉回到了微观实践,用真实的故事承载理念。
2.
随后,一位专注于数字经济研究的专家推了推眼镜,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你们的‘政策快查’工具,效率很高。但这是否存在将公共政策信息‘私有化’、甚至‘商业化’的嫌疑?如何保证其解读的客观公正,避免误导企业?”
这个问题触及了陈磊最敏感的神经。他早有准备。
“教授,您的问题非常关键。”陈磊态度诚恳,“首先,我们所有政策信息均来源于各级政府公开渠道,我们做的是聚合、梳理和结构化呈现,并非私有化。其次,我们明确标注信息源头,并提供原文链接。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引入了‘风险提示’和‘多元解读’机制。”
他示意林晓进行操作。林晓熟练地在平板电脑上演示了更新后的“政策快查”功能,展示了如何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政策条款进行颜色标注,以及如何链接到生态联盟内不同领域专家(如律师、会计师)提供的互补性解读视角。
“我们不做唯一的裁判,我们致力于成为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信息筛’和‘引路牌’。”陈磊总结道。
专家微微颔首,未置可否,但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3.
研讨会的后半程,话题转向更务实的层面。一位负责产业政策的处长问道:“如果希望将你们这种模式在更大范围、不同区域进行推广,你们认为最大的挑战会是什么?或者说,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环境支持?”
这次,张建国出乎意料地开了口,带着他特有的朴实:
“领导,俺是个干实事的,就说点实在的。最大的挑战,是每个地方的水土不一样!俺们在鞍河,就发现那边的老板更信熟人介绍,光靠线上玩意不行,得扎下去。真要推广,不能一套方子全国用,得有个懂行的‘本地郎中’。另外……有些补贴政策,上面是好心,但到了底下,手续太麻烦,小老板们一看头就大了,干脆不要了。能不能……让政策更‘好吃’点?”
他这番带着泥土气息的大实话,反而让会场气氛轻松了一些。几位领导相视而笑,王司长更是点了点头:“这位老师傅说到了点子上啊,‘本地郎中’和‘政策好吃’,很形象,也很深刻。”
4.
研讨会持续了两个小时。走出发改委大楼时,北京的阳光正好,但三人都感觉像是打了一场高强度的仗,精神亢奋又身体疲惫。
“我说错什么没有?”张建国后知后觉地有些紧张。
“没有,张师傅,您说得最好!”林晓由衷地说,“特别真实!”
陈磊长舒一口气:“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把我们想说的、该说的,都说了。”
回程的飞机上,三人都很沉默,各自望着窗外的云海,心潮起伏。他们知道,这次北京之行,己经超出了单纯商业合作的范畴。他们仿佛触碰到了国家经济肌理中某个细微而重要的脉搏。
5.
几天后,他们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北京之行的余韵,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主动找上了门。
扬孑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一家国际知名的数据科技巨头——“星璇国际”,通过中间人联系到陈磊,表达了强烈的投资与战略合作意向。对方看中的,正是“政策快查”所积累的庞大小微企业用户数据及其精准的政策标签体系。
“星璇国际”中国区总裁亲自与陈磊视频会议,开出的条件极其:巨额投资、全球技术资源共享、帮助“破局者”快速拓展海外市场。但对方也明确提出了一个核心诉求:希望“政策快查”能与“星璇”的全球企业数据库进行“深度打通”和“联合建模”,以开发更强大的企业信用评估和商业情报产品。
这个提议,让陈磊瞬间警铃大作!
这将意味着,“破局者”最核心的、也是最为敏感的数据资产,将向一家外资背景的巨头开放。这不仅仅涉及商业机密,更触及了国家安全和用户隐私的红线!他想起了不久前部委领导那审慎的目光。
诱惑巨大,但陷阱更深。
6.
陈磊立刻召集了核心团队和董事会(包括启明资本的代表)进行紧急磋商。
会议上,分歧巨大。
以CTO为代表的技术派和部分看重短期利益的股东认为,这是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国际舞台的绝佳机会。“数据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产生更大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脱敏处理”、“错过这个机会可能不会再有了”。
而林晓、张建国以及风险合规部门的负责人则坚决反对。林晓担忧:“这违背了我们‘守护者’的初心!用户信任我们,不是让我们拿他们的数据去和巨头做交易的!”张建国说得更首白:“跟洋人打交道,咱得留个心眼儿,别把看家的宝贝卖了!”
陈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两难。一方面,公司发展确实需要更强大的技术和资本助推;另一方面,原则和底线不容突破,更何况还涉及潜在的巨大政策风险。
启明资本的徐薇态度谨慎:“从资本回报角度看,此提议极具吸引力。但从长远风险和公司品牌价值考量,需要极度审慎。建议寻求更高层面的政策咨询。”
7.
就在陈磊焦头烂额之际,他收到了来自国家发改委王司长秘书的一个非正式电话。
“陈总,领导让我转告您一句题外话:企业出海,扬帆远航是好事,但舵盘一定要牢牢握在自己手里。尤其是涉及关键数据和核心算法的‘导航仪’,更要慎之又慎。”
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
王司长显然通过某种渠道知晓了“星璇国际”接触的事情。这句看似随意的“题外话”,实际上是最清晰不过的警示和指引!
陈磊瞬间做出了决断。他亲自起草了一封措辞委婉但立场坚定的邮件,回复了“星璇国际”,感谢其厚爱,但明确表示“基于公司战略聚焦和用户数据安全保护的考量,暂无法接受涉及核心数据联合建模的深度合作模式”。
“星璇国际”方面显然非常失望,后续的沟通迅速降温。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破局者”守住了自己的边界。
8.
拒绝了“星璇国际”后,公司内部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情绪低谷,尤其是那些原本抱有幻想的员工。但陈磊很快将团队的注意力引向了新的方向。
他将周凯留下的U盘里的研究笔记,特别是关于“产业共同体”和“分布式服务网络”的构想,与团队进行了分享。他们开始探讨一种新的可能性:不依赖单一巨头,而是联合国内志同道合的区域性服务商、数据公司和技术伙伴,共同构建一个 “自主可控、利益共享的小微企业服务生态联盟” 。
这个构想,虽然实施起来更具挑战,但更符合国家倡导的“安全与发展”并重的方向,也更贴合他们“共生”的初心。
一天,陈磊接到通知,他们提交的关于“构建小微企业数字化赋能新范式”的建议,被纳入了一份报送更高层领导的内部参考材料之中。
与此同时,张建国兴奋地汇报,他的“家庭绿植套餐”在线上试销火爆,尤其是一种搭配了智能监测花盆和AI养护建议的“科技盆栽”,成为了都市白领的新宠。林晓也成功推出了她的“分层社群”产品,高端社群的会员费和满意度双双提升。
庙堂之高的警示与肯定,与江湖之远的创新与活力,在这一刻形成了奇妙的共振。
陈磊站在办公室的全国地图前,拿起一枚代表“伙伴”的蓝色图钉,稳稳地扎在了另一个省份的中心城市上。
他们的道路,愈发清晰,也愈发坚定。
(http://www.220book.com/book/XBX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