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却充实的训练日子流水般逝去,转眼李逸在冠岳学院己度过了近三个月。南方的夏天潮湿闷热,训练馆内虽然空调充足,但长时间的高度专注依然让人身心俱疲。然而,李逸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体内某种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那种对斯诺克球台“硬”和“紧张”的陌生感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初步的、小心翼翼的熟悉。长台准度的稳定性显著提升,虽然远未达到他中八时的水准,但至少不再是明显的短板。更重要的是力度控制和走位精度,经过千万次的重复捶打,己经初步形成了新的肌肉记忆。他的出杆不再像初期那样时而僵硬时而毛躁,变得稳定而平顺,仿佛给狂野的河流加上了疏导的河道。
【红心2-模糊走位】提供的预感,在如此高精度的要求下,似乎也被逼着进化了一丝,虽然依旧模糊,但至少能更早地预警一些明显的走位陷阱。而【梅花4-旋转强化】则开始学习“低调”,他逐渐掌握了在斯诺克球台上何时该用强旋转破局,何时该用最朴素的杆法保证成功率。
杨教练看着训练数据,终于在某天下午宣布:“基础打磨算是勉强入门了。是时候去真正的比赛里检验一下了。”
他递给李逸一份赛事通知——“亚太斯诺克职业巡回赛”资格赛。这是通往世界斯诺克职业赛体系的重要阶梯之一,虽然只是资格赛,但汇聚了亚太地区渴望叩开职业大门的各路好手,竞争激烈程度远超国内大部分赛事。
“资格赛就在邻市,去试试水。”杨教练语气平淡,“目标不是出线,是感受职业赛的氛围,检验训练成果,找到差距。”
没有隆重的送行,李逸只带着胖子和必不可少的球杆,再次踏上了征程。苏暖因为周刊的专题任务未能同行,但发来了鼓励的信息。
资格赛的场馆设在一个中型体育中心,条件远不如星耀杯那般宏大,但气氛却更加……纯粹。没有太多的观众,看台上零星坐着些选手家属或铁杆球迷,场馆内回荡着密集而清脆的击球声,空气里弥漫着紧张、渴望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焦虑。这里的人,都是为了一个渺茫而珍贵的职业梦想在拼搏。
李逸的第一轮对手是一位来自东南亚某国的选手,皮肤黝黑,身材精干,眼神里带着一股野性难驯的劲头。资料显示,这位选手常年征战亚太地区的低级别赛事,经验丰富,风格顽强。
猜边后,由对方开球。
“砰!”
开球力道十足,红球堆被炸开一个不小的缺口,但运气稍差,没有球首接落袋。局面开放,但红球分布散乱,且有少量红球贴在库边。
轮到李逸上手。他走上台前,深吸一口气。这不是中八,不能凭借一杆神仙球就锁定胜局。他需要耐心,需要计算。
他观察着台面,脑海中迅速筛选着可行的路线。【红心2】的预感如同微弱的雷达,扫描着母球可能的路径。他选择了一颗位置相对安全、角度尚可的红球,没有追求强烈的旋转,只用了一杆稳健的中杆推击。
“砰。”红球落袋。母球吃一库后,停在了一个可以击打蓝球(5分)的位置。
很好,开局顺利。他稳住心神,打进蓝球,母球走位叫下一颗红球。
一颗,两颗……他打得异常谨慎,每一次击球都力求完美,走位尽量简单明了,避免过早触碰危险的红球堆。分数在缓慢而稳定地上升。
15分……24分……31分……
就在他处理一颗中袋红球,准备叫粉球(6分)时,力度控制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偏差。母球叫粉球的角度变得有些大,需要一点轻微的修正。他下意识想用一点低杆左塞,这是他在中八时常用的技巧。
但就在出杆的瞬间,杨教练平日里的呵斥在脑海中响起:“力量!控制力量!”
他硬生生收住了想要加上的那点旋转,改用更纯粹的高杆,轻轻推击。
粉球进了。但母球走位……不够理想,与下一颗红球形成了一个小角度的薄球。
薄球,在斯诺克中是风险极高的选择。李逸犹豫了一下,选择了一杆更安全的防守,将母球放回了开球区。
单杆定格在37分。虽然不高,但是一个稳健的开局。
轮到对手上场。这位东南亚选手风格果然彪悍,上手后毫不怯场,拼进一杆长台,随即开始了连续得分。他的围球不如李逸细腻,走位略显粗糙,但准度惊人,敢打敢拼,几次难度不小的彩球都被他强行打进。很快,他就反超了比分,并一杆制胜,拿下了第一局。
0比1。
李逸坐在椅子上,用毛巾擦着汗。他并没有因为丢局而沮丧,反而有些兴奋。他真切地感受到了职业赛的节奏和压力,也看到了自己与这些常年混迹低级别职业赛选手的差距——在机会的把握和进攻的连续性上,对方确实更胜一筹。
第二局,李逸开球。他选择了更保守的开球方式,将红球堆炸得更散,但母球紧紧贴库,不给对手留下舒服的长台机会。双方陷入了漫长的防守大战。
斯诺克的防守,与中八截然不同。它不仅仅是让对手难打,更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下一杆上手的机会,或者逼迫对手罚分。李逸凭借着初步稳固的基本功和【红心2】那微弱的预警,几次防守都做得中规中矩,没有露出明显破绽。
对手显然有些不耐烦这种纠缠,在一次防守回球时,力度稍轻,留下了一个中远台的机会。
机会来了!
李逸走上台前,心脏微微加速。这颗球难度不小,但他必须拼!他俯身,摒弃杂念,将三个月来的训练成果凝聚在这一杆上。
出杆!
“砰!”
红球应声落袋!力量、角度,完美!
上手!他再次开始了围球。这一次,他打得更放松,也更专注。力度控制得恰到好处,走位虽然不算精妙,但足够连接。分数一点点累积。
28分……45分……59分……
当台面最后一颗红球被他打进,并成功叫到黄球(2分)时,他知道,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这局拿下了。他稳扎稳打,按照彩球顺序,依次清台。
单杆72分!
虽然对手在之前他防守时因为解球失误被罚了4分,但李逸依然凭借这杆致胜的表现,扳回一城!
1比1!
当最后一颗黑球落袋,李逸轻轻握了握拳。这杆72分,其意义远超分数本身。这是他在正式斯诺克比赛中打出的第一杆致胜球,是对他三个月来所有汗水与付出的最好回报!
接下来的比赛,成了两种风格的较量。李逸稳健、耐心,善于防守和捕捉机会;对手则侵略性强,准度骇人,但稳定性稍差。比分交替上升,战况异常胶着。
最终,在决胜局中,李逸顶住压力,在对手率先上手得到西十多分后出现致命失误的情况下,抓住机会,打出一杆冷静的五十加清台,以4比3的总比分,惊险地拿下了职业生涯首场斯诺克职业体系比赛的胜利!
当裁判举起他的手示意胜利时,李逸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比打赢星耀杯决赛还要疲惫,但也更加充实。
他看了一眼记分牌,又看了看对面那位不甘的对手。
这只是资格赛的第一轮。
前路,依然漫长且布满荆棘。
但他的斯诺克之路,总算在这片绿色的赛场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虽显稚嫩却坚定无比的第一声啼鸣。
公私分明的泡泡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DK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