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舷窗外,伦敦希斯罗机场的轮廓在薄暮中逐渐清晰。李逸望着下方那片被规整的田野和星罗棋布的城镇覆盖的土地,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兴奋、忐忑、期待,还有一丝远离故土的茫然。这里,是斯诺克的发源地,是这项运动的圣殿,也是他新征程的起点。
凭借亚太区资格赛的出色表现,他成功获得了未来两个赛季征战世界斯诺克职业巡回赛的资格。这意味着,他将有机会与世界排名前128位的顶尖高手同台竞技,踏上诸如英锦赛、大师赛、乃至世锦赛这样星光熠熠的舞台。
落地,出关,潮湿而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南方训练基地的闷热截然不同。前来接机的是杨教练提前联系好的一位当地华人经纪,阿强。阿强西十岁上下,身材微胖,笑容热情,操着一口带着粤语口音的普通话,熟练地帮他们安置行李,驱车前往提前租好的公寓。
公寓位于谢菲尔德市郊,一个安静的社区。这里被称为斯诺克球员的“大本营”,世界斯诺克学院(World Snooker Institute, WSI)便坐落于此,周围聚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职业、准职业选手。房间不大,但设施齐全,透过窗户能看到远处灰蒙蒙的天空和一片绿色的草坪。
“先倒时差,明天带你们去WSI熟悉环境,办理登记。”阿强交代完事宜便离开了。
李逸和胖子简单收拾了行李,巨大的时差和旅途劳顿袭来,两人都感到一阵精疲力尽。躺在陌生的床上,李逸却有些失眠。脑海中回放着资格赛的最后一杆,以及对未来模糊而巨大的想象。
第二天,在阿强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世界斯诺克学院。这是一栋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现代化建筑,但走进去,肃穆而专业的氛围便让人精神一振。数十张标准斯诺克球台整齐排列,深绿色的台尼如同无垠的草场。空气中混合着皮革(球杆盒)、巧粉和咖啡的味道。不同肤色、发色的球员们在各自的球台上练习,击球声此起彼伏,节奏或快或慢,却都带着一种专注。
在这里,李逸看到了只在电视上见过的、世界排名前三十乃至前十六的顶尖球员,他们神情平静,训练一丝不苟,仿佛身边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也看到了更多像他一样,刚刚踏入职业门槛,眼神中带着憧憬与紧张的“挑战者”。
办理完登记,领取了代表职业球员身份的身份卡,李逸获得了一张固定球台的使用权限,可以在规定时间前来训练。
“这里就是你们未来两年的‘家’了。”阿强拍了拍李逸的肩膀,“记住,在这里,没人会因为你是‘星耀杯冠军’或者‘资格赛黑马’而高看你一眼。一切,靠实力说话。”
真正的挑战,从第一次踏入WSI的训练馆就开始了。
李逸选择了一张空台,开始常规的热身练习。长台、角度球、简单的围球……他很快发现,这里的球台与他国内训练的、甚至与资格赛时使用的球台,都有着微妙的差异。台尼的速度更快更均匀,库边的弹性也更灵敏有力。同样是中杆推击,母球吃库后反弹的线路和距离都需要重新适应。
他正专注于一颗蓝球的走位练习,旁边球台来了两个人。一位是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眼神有些桀骜的东欧面孔年轻人,另一位似乎是他的教练。他们声音不大,但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和偶尔瞥过来的、带着审视意味的目光,让李逸感到有些不自在。
那东欧球员开始练习,他的开球暴力十足,围球速度快,准度极高,风格极具侵略性。几次精彩的组合球和长台引得他身边的教练低声称赞。
李逸强迫自己集中精神,继续自己的练习。然而,公私分明的泡泡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当他尝试一杆需要精细控制力度的粉球走位时,旁边球台突然传来一记特别响亮的击球声,似乎是对手在发泄某种情绪。李逸的手腕微不可察地一颤,出杆的力度瞬间失控。
“砰!”粉球狠狠撞在袋角,弹了出来。
失误了。一个本不该有的失误。
李逸皱了皱眉,深吸一口气,准备重新开始。
“嘿,菜鸟。”一个带着浓重东欧口音的英语响起。
李逸转头,只见那个络腮胡年轻人正倚着自己的球台,似笑非笑地看着他,“粉球不是那样打的。需要我教教你吗?”语气中的轻蔑毫不掩饰。
胖子在一旁听得火起,刚要开口,被李逸用眼神制止了。
李逸看着对方,用还不太流利但足够清晰的英语平静地回答:“谢谢,不用。我在适应球台。”
“适应?”络腮胡嗤笑一声,用手指敲了敲自己的太阳穴,“斯诺克靠的是这里,还有这里。”他又晃了晃自己的拳头,意指力量和天赋,“光适应可不够。我看过你的资料,中式八球冠军?那玩意儿在这里可不管用。”
赤裸裸的挑衅。这是在WSI,竞争无处不在,不仅仅是球台上,也包括心理上。
李逸没有动怒,只是淡淡地回了句:“管不管用,球台上见分晓。”
络腮胡耸耸肩,丢下一句“希望巡回赛上能遇到你,菜鸟”,便转身回去继续练习了,留下了一阵压抑的笑声。
“妈的,这洋鬼子嚣张什么!”胖子气得牙痒痒。
李逸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那颗打丢的粉球捡回来,重新摆好。他心中的那一丝初来乍到的茫然和忐忑,此刻被一种冰冷的战意所取代。
他意识到,在这里,他不再是国内的明星,不再是备受期待的新星。他只是一个来自东方、需要重新证明自己的“挑战者”。周围这些形形色色的球员,都是他的竞争对手,有些人会像刚才那位一样,毫不掩饰他们的敌意。
他没有再扰,重新投入到练习中。这一次,他的眼神更加专注,出杆更加稳定。他将那股被轻视的怒火,转化为锤炼技术的动力。他需要更快地适应这里的球台,需要将他的“基石”打磨得更加坚固,需要让他的“灵性”在这片更广阔的舞台上,找到新的爆发方式。
接下来的几天,李逸过着近乎苦行僧般的生活。公寓——WSI——超市,三点一线。他疯狂地练习,熟悉球台,观察其他球员的训练方式,尤其是那些顶尖选手,他们如何处理复杂局面,如何控制比赛节奏。
他也开始遭遇更多的“挑战者”。有来自英国本土的年轻天才,有来自泰国、伊朗的准度高手,有来自北欧的防守大师……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野心,汇聚于此,为了有限的排名和荣耀而战。言语上的挑衅偶尔发生,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声的、在训练中相互较劲的压力。
李逸就像一块被投入英伦熔炉的生铁,感受着西周灼热的高温和巨大的压力。他知道,最初的淬炼才刚刚开始。想要在这里立足,想要从“挑战者”变为真正的“竞争者”,他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他的第一次职业巡回赛——一场在小镇举办的、奖金不高但竞争激烈的排名赛,即将在一周后开始。那将是他职业巡回赛生涯的首秀,也是检验他这初步适应成果的第一块试金石。
英伦的序曲己经奏响,属于李逸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职业联赛篇章,正式揭开。
(http://www.220book.com/book/XDK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