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青发现的这层新关联——接替周骏的年轻工程师,其舅舅竟在“迅捷科技服务”任职——像一块投入本就暗流涌动的池塘的石头,激起了层层疑虑的涟漪。这会是又一个被精心安排的棋子吗?还是纯粹的巧合?在真相大白之前,任何一点可疑的联系都不能轻易放过。
特遣小组的内部气氛因此更加凝重。老唐的警示和那条神秘的“小心内鬼”短信,像无形的枷锁,让成员间的交流多了一份审慎,少了几分之前的畅所欲言。信任,成了最珍贵也最脆弱的东西。
面对僵局,王斌处长和老唐经过紧急磋商,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双线追踪,虚实结合,既要保持对核心目标的压力,又要避免过早暴露全部意图。
明线,由林静和赵新主导,继续在数字战场与对手周旋。 但策略从主动进攻转为“非接触式”侦察和防御性布局。他们的任务是:第一,严密监控东海公司APMS系统的对外通信,特别是那个可疑的高位端口,记录所有异常数据包的特征,尝试进行更深入的离线密码分析,但不再尝试主动连接或渗透,避免再次触发对方的凶猛反制。第二,利用十一局的资源,在全球威胁情报网络中搜索与那个开曼空壳公司、“星辰资本”以及攻击手法相关的线索,寻找可能的模式或与其他己知攻击组织的关联。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秘密在东海公司网络外围的关键节点上,部署高度隐蔽的监测探针,就像布下一张无形的听觉网络,试图捕捉任何试图与APMS系统后门进行联络的蛛丝马迹。这项工作极其精细且危险,如同在雷区排雷,要求林静他们拥有极大的耐心和极高的技术精度。
暗线,则由陈浩负责,回归传统,从线下寻找突破口。 他的目标是:沿着周骏这条断掉的线,找到他失踪前后的踪迹,或者挖出与他接头的中间人。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深挖那二十万美元汇款的细枝末节,追踪资金在境内的最终流向,希望能找到收款人或洗钱环节的破绽;二是利用传统的侦查手段,走访周骏的社交圈、常去场所、甚至其亲友,寻找他离职前行为异常的点滴线索,试图还原他可能被策反或胁迫的过程,并判断其目前是潜逃境外还是己被灭口。
两条线并行不悖,却又相互独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单点暴露而导致全盘皆输的风险。
分工明确后,小组立刻行动起来。
数字世界这一边, 林静和赵新仿佛变成了数字领域的“猎人”,只不过这次,他们选择潜伏起来,等待猎物自己露出踪迹。他们所在的临时技术间,气氛安静得只剩下服务器风扇的低鸣和键盘偶尔的敲击声。林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编写和调试那些用于监控和分析的复杂脚本上,她的眼神专注而沉静,之前的挫败感化为了更强的动力。赵新则负责维护监控设备的稳定运行,并处理海量的日志数据。进展缓慢而枯燥,如同大海捞针。但他们清楚,对手只要继续活动,就一定会留下新的痕迹。一次偶然的发现是,他们监测到APMS系统在凌晨某个固定时段,会向内部网络发送一种极其微弱的、看似是系统心跳包的数据脉冲,但其编码方式与正常心跳包有细微差异,这会不会是后门程序在检测内网环境是否安全的“暗号”?
现实世界这一边, 陈浩的工作则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奔波。他再次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但这次的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加隐蔽。他首先从银行系统入手,在经侦部门同事的暗中协助下,试图厘清那二十万美元在周骏母亲账户之后,经过多次转账和取现,最终流向了何处。这笔钱像渗入沙地的水,踪迹模糊,追查起来异常困难,需要调取大量监控录像,核对无数账户信息,进展缓慢。
与此同时,陈浩开始对周骏的社会关系进行外围摸排。他避开了周骏的首系亲属(担心打草惊蛇),而是从周骏的同学、前同事、以及小区邻居等不那么起眼的关系入手。他以保险理赔调查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不同身份为掩护,进行看似随意的闲聊。从这些零碎的信息中,他逐渐拼凑出周骏离职前一段时间的一些异常:他变得比以前更沉默,偶尔会一个人去一家位置偏僻的咖啡馆长时间坐着;他曾经向一位关系不错的同事透露过“想换种活法”的念头;还有邻居反映,大概在失踪前一周,深夜看到有陌生的黑色轿车在小区附近短暂停留。
这些线索琐碎而间接,但结合那笔海外汇款,指向性越来越明显:周骏的离职和失踪,绝非偶然。
这天下午,陈浩根据一条模糊的线索,来到城西一个老旧的商品批发市场附近。据周骏一位前同事回忆,周骏最后一次和他喝酒时,曾提到过在这里见过一个“以前认识的朋友”,但语焉不详。市场里人来人往,环境嘈杂,监控设施也不完善。陈浩像往常一样,假装寻找仓库,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和店铺。
在一家经营五金配件的小店门口,他无意中听到店老板在抱怨,说前几天晚上有辆外地牌照的面包车,停在后面小巷的消防通道口好久,差点耽误他卸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浩心中一动,借口买点小零件,和老板攀谈起来,不动声色地套出了更具体的时间(大约在周骏失踪前三天)和那辆面包车的部分特征(颜色深、车尾有破损)。
这个信息看似微不足道,但陈浩敏锐地感觉到,这辆在深夜出现在非正常停车点的外地面包车,可能与周骏的“朋友”有关。他立刻将这一情况向老唐汇报,请求调取该区域周边更大范围的治安监控,追踪这辆面包车的轨迹。
双线追踪都在艰难地推进,每一点发现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到的一粒微弱光点,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验证和连接。陈浩感到身心俱疲,但一种接近真相的预感支撑着他。他感觉到,自己正在一点点接近那个隐藏在幕后的阴影,而对方,似乎也察觉到了这种逼近。
就在陈浩结束了对批发市场的调查,准备返回单位时,他习惯性地进行了反跟踪检测。在穿过一条人流量较大的商业街时,他借助商店的玻璃橱窗反射,似乎瞥见了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在身后不远处一闪而过——灰色外套,普通的棒球帽压得很低。
是错觉?还是……那个曾经出现在周骏家楼下的“快递员”?
陈浩的心猛地一紧,他没有立刻回头确认,而是不动声色地加快了脚步,混入前方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人流之中。他需要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己经被盯上,以及,这条尾巴,究竟是从哪里开始跟上的。
数字世界的潜伏,与现实世界的追踪,两条线在看似平行的轨道上运行,却都感受到了来自暗处越来越清晰的压力。狩猎者,似乎也正在成为被狩猎的目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XDS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