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虚拟追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隐形之手 http://www.220book.com/book/XDSM/ 章节无错乱精修!
 

“钓鱼台”行动的失败,像一记闷棍,敲在“捕风”小组每个成员的心头。对手不仅在情报传递上滴水不漏,甚至在接收端也配备了如此强悍的反侦察和反制能力,其难缠程度远超预期。而东南亚方面传来的关于“数据求真”行为异常的消息,更是为整个局面增添了几分诡谲的色彩。两条线,似乎都在同一时间绷紧,这仅仅是巧合吗?

失败带来的挫败感是真实的,但林静骨子里的执拗却被彻底激发了出来。对方在陷阱服务器上留下的那个引发服务故障的复杂数据包,像一道挑战书,激起了她最强的斗志。她几乎不眠不休地分析那段攻击代码,试图从中找出对手的技术习惯、工具偏好,甚至是极其细微的个人编码风格。

“他们很厉害,但不是没有破绽。”几天后,林静顶着黑眼圈,但眼神异常明亮地对陈浩说,“那个攻击数据包,为了追求极致的效率和隐蔽性,使用了一种非常冷门的系统调用组合。这种用法,带有明显的‘实验室’风格,不是普通黑客能掌握的。而且,我在里面发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优化逻辑。”

“似曾相识?”陈浩追问。

“和我们在‘幽灵签名’核心算法里看到的那种对非标准实现的偏爱,有点类似。”林静解释道,“虽然领域不同,但这种追求极致、不惜绕远路的思维方式,很像同一种技术哲学熏陶出来的产物。我怀疑,对方的攻击手和之前埋后门的开发人员,可能来自同一个技术团队,或者至少受过同一种训练。”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将看似不同的技术环节(渗透、通信、反制)串联了起来,进一步印证了存在一个统一、高水平的国家级技术支持团队的判断。

“既然主动钓鱼会被反咬,”林静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更加激进的想法,“那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不再试图植入我们的木马,而是利用他们这次反击时暴露出的技术特征,像猎犬一样,在全球网络空间里追踪拥有同样‘气味’的活动?”

陈浩立刻明白了她的意图:“你是说,把他们的攻击特征,变成我们的追踪信标?”

“对!”林静重重地点头,“他们能反制一次,不可能完全抹去所有痕迹。只要他们继续活动,只要他们再次使用类似的技术,我们就有机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流量监控,从海量网络噪声中把他们揪出来!这是一场基于概率和耐心的虚拟追捕!”

一个新的计划迅速成型。林静将那个独特的攻击特征提炼出来,升级了“幽灵签名”追踪系统,使其能够同时扫描两种“指纹”:一种是原始的“幽灵签名”通信特征,另一种就是这个新发现的、属于攻击者的“反击指纹”。监控范围扩大到全球多个关键网络节点,重点关照那些匿名服务盛行、网络攻击高发的区域。

这是一场真正的“大海捞针”,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运气。小组进入了全天候的警戒状态,巨大的监控屏幕上一刻不停地滚动着数据流,警报系统被调整到极高的灵敏度。

等待是漫长的。几天过去了,除了无数误报,一无所获。对手似乎真的彻底蛰伏了。

转机出现在一个凌晨。监控系统突然发出一阵不同于往常的、更加尖锐的警报声!位于东欧某国的一个网络节点,检测到一股异常流量,其数据包结构和新发现的“反击指纹”高度匹配!

“目标出现!位置:拉脱维亚,里加市,一个商业数据中心IP!”赵新激动地报告。

“锁定它!分析流量目标和意图!”陈浩立刻下令。

技术团队迅速行动,像一群发现了猎物踪迹的猎手。分析显示,这股流量正在对一家瑞士银行的公开网站进行渗透测试,手法极其老练,目的似乎是寻找系统漏洞。

“不是针对我们,是在干私活?”秦青有些疑惑。

“不一定,”林静紧盯着分析图,“也可能是练手,或者测试新工具。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他了!”

然而,没等他们高兴太久,仅仅几分钟后,目标IP的活动突然停止,连接中断。紧接着,监控系统在另一个地点——北美的一家云服务商IP——再次捕捉到了相同的“反击指纹”!对方显然察觉到了什么,迅速切换了跳板。

“追!”林静没有丝毫犹豫,指挥团队立刻调整追踪方向,将监控焦点转向新的IP。

一场跨越时区和国境的虚拟追捕就此展开。目标极其狡猾,如同在数字森林中不断变换巢穴的狐狸。他的活动断断续续,每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次新的网络探测或小规模攻击,地点也从东欧跳到北美,又转向东南亚,毫无规律可言。每一次,“捕风”小组的技术团队都拼尽全力,试图在对方切断连接前,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定位其真实位置。

这是一场高度紧张的技术对抗。对方似乎也意识到被追踪,行动变得更加飘忽,停留时间越来越短,使用的跳板也越来越复杂。林静和团队必须比对方更快,不断调整追踪策略,分析网络路径,试图找到层层代理背后的真实源头。

追捕持续了数小时,跨越了十几个虚假IP。紧张和疲劳考验着每个人的神经。就在追踪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

当目标再次从一个位于非洲的IP发起对某科研机构网站的攻击时,林静团队成功利用一个短暂的时间窗口,捕捉到了其网络流量中一个极其微弱的、但非常稳定的背景通信噪声。经过分析,这个噪声来自于目标真实机器上一个不起眼的系统服务,与一台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某大学学术网络内部的服务器保持着一种低频率的、看似正常的心跳连接!

“找到了!可能的中转节点或真实位置线索!”林静几乎喊了出来。这个心跳连接非常隐蔽,很可能是攻击者用于维持某个长期控制通道或备份通信的,却在密集的攻防流量中不经意地暴露了出来。

所有追踪资源立刻聚焦到法兰克福的那台服务器。经过快速调查,这台服务器属于该大学一个专注于网络安全研究的实验室,拥有较高的网络权限和复杂的访问记录。

“难道对手隐藏在一所大学里?”陈浩感到难以置信。

就在他们准备深入调查这个德国IP时,之前那个活跃的、带着“反击指纹”的攻击流量,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在全球网络中彻底消失了。无论怎么扫描,再也捕捉不到任何痕迹。

对方似乎终于确认了自己被高水平的对手盯上,果断切断了所有可能与真实身份关联的活动,再次隐入了黑暗。

虚拟追捕戛然而止。虽然没有最终锁定物理位置,但他们获得了一个极其宝贵的坐标——德国法兰克福,那所大学的网络安全实验室。

这个发现,让整个案件的性质似乎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手的巢穴,难道是在学术机构的掩护之下?

就在小组开始着手研究这家德国实验室的背景时,秦青接到了一份来自国际刑警组织渠道的、非正式的情报通报。通报提到,近期有多个西方国家的重要企业和研究机构报告遭受了来源不明的、高度专业的网络攻击,攻击手法分析显示,与一个活跃的、被称为“学术背景”的APT组织有关联。

“学术背景”…… 德国大学实验室…… 这两个信息像两块磁铁,猛地吸在了一起。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世界地图上法兰克福的那个点上。一场横跨虚拟与现实的追捕,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能的方向。

但一个更深的疑问也随之浮现:如果对手真的以学术机构为掩护,那么之前所有针对中国关键基础设施的攻击,其最终目的,难道不仅仅是窃取情报那么简单?

隐形之手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隐形之手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DS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隐形之手 http://www.220book.com/book/XDS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