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苍穹》实体书的持续畅销和《星辰变》引发的全新热潮,让赵青的影响力突破了特定的圈层,进入了更广泛的文化视野。
他不再仅仅被视为一个“网络写手”或“畅销书作家”,而是被当作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化现象和一位具有独特文学理念的创作者。
这一天,赵青接到了一封措辞严谨、来自国内最权威、历史最悠久的纯文学杂志之一——《文学界》的专访邀请函。
《文学界》在传统文学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封面人物专访,向来只留给德高望重的文坛泰斗或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严肃文学作家。
向一位网络文学作家发出这样的邀请,堪称破天荒。
杂志社在邀请函中表示,他们关注到赵青作品引发的社会文化效应,希望能够抛开偏见,深入探讨其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文学理念以及对当代文学格局的影响。
诸葛大力看到邀请函后,显得比赵青还要兴奋:“《文学界》!这是主流文学界对你的一次重要认可!
这次专访的意义,可能比任何销量纪录都更重要,它关乎话语权和历史定位。”
赵青也明白这次机会的分量。
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为整个网络文学正名的一次重要契机。
他欣然接受了邀请。
专访安排在一家安静雅致的茶馆进行。
《文学界》派出的是一位资深的副主编,一位气质儒雅、目光犀利的中年学者。
采访没有浮夸的吹捧,而是从文学本体出发,问题深刻而富有挑战性。
“赵青先生,首先恭喜您的作品取得巨大成功。
我们注意到,您的作品拥有极其广泛的读者群,但也有一些批评声音,认为网络文学过于注重‘爽感’,缺乏文学性和思想深度。
您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赵青从容应对,他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平静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爽感’或者说阅读的愉悦性,是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不是全部。
我的创作初衷,是讲一个好故事,塑造鲜活的人物,构建一个能让人沉浸的世界。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自然地传递一些关于奋斗、友情、责任、逆境成长的积极价值观,那就更好了。
我不认为追求可读性和追求深度是必然对立的。
就像《斗破苍穹》,表面是少年的逆袭,内核也包含了对抗命运、坚守承诺的主题。
《鬼吹灯》探险之余,也有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性的探讨。
文学的形式可以多样,但打动人的力量是相通的。”
记者追问:“您提出的‘鸿蒙宇宙’概念,格局宏大。
这是否意味着您有意识地试图超越一般网络文学的范畴,进行一种更具野心的文学建构?”
“可以这么理解,”
赵青点头,“网络媒介给了我天马行空、即时互动的好处,但我希望我的故事能承载更多。
‘鸿蒙宇宙’是一个尝试,我想探索在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内,关于文明、关于宇宙、关于个体与宏大存在关系的叙事可能性。
这或许可以看作是网络文学向更宏大叙事迈进的一种实验。”
采访还涉及了创作习惯、灵感来源、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对未来文学发展的看法等。
赵青的回答既有作为创作者的真诚感悟,也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思考,不卑不亢,逻辑清晰,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见识。
专访持续了三个多小时。
结束后,那位副主编主动与赵青握手,真诚地说:“赵先生,与您交谈非常愉快。
您让我对网络文学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认识。
您的成功,绝非偶然。”
不久后,《文学界》新一期出版。
封面是赵青一张沉静思考的黑白肖像,目光深邃,背景是若隐若现的书架星辰。
封面标题格外醒目:“破壁者:赵青与他的文学宇宙”。
专访文章以客观、严谨的笔触,深入剖析了赵青的创作之路和文学价值,充分肯定了其作品在叙事艺术、想象力拓展和大众文化引领方面的贡献,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
文章最后写道:“赵青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壁垒。
他或许代表了一种新的可能性:文学既可以拥抱最广泛的大众,也可以追求自身的深度与广阔。
他的‘宇宙’,才刚刚开始膨胀。”
这篇专访的发表,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许多传统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开始认真阅读和讨论赵青的作品,虽然仍有争议,但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理性的讨论氛围开始形成。
赵青的名字,正式进入了主流文学批评的视野,其作为“文学家”的公众形象和认可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这标志着,他所代表的网络文学力量,己经不可逆转地融入了当代中国文学的主流图谱之中。
人在公寓,我文学巨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人在公寓,我文学巨匠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D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