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勒城的春日,总被汇通医馆的药香与市集的喧闹包裹。叶挽情刚用改良的痘疹疫苗为城邦孩童接种完毕,凌墨尘便带着一位身着绯色官袍的使者踏入医馆,对方手中捧着一卷明黄圣旨,身后跟着几名扛着木箱的侍从。
“叶医令、凌侯,陛下听闻丝路医典与农政辑要惠及万邦,特遣臣送来赏赐。”使者展开圣旨,除了黄金绸缎,更提及一件特殊差事——长安画院欲绘制《丝路盛世图》,需疏勒城提供胡汉交融的素材,还请叶挽情与凌墨尘协助一位西域画师采风。
话音刚落,一名高鼻深目的男子上前见礼,他头戴尖顶毡帽,腰间别着一支银柄画笔:“在下尉迟乙僧,祖籍于阗,自幼研习中原绘画与西域晕染技法。此次奉命来疏勒,便是要将丝路的医、商、艺之盛,尽数绘入图中。”
叶挽情想起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常有西域画师的身影,笑道:“于阗的绘画本就兼具胡汉之长,尉迟先生的先祖尉迟跋质那便是以‘凹凸画法’闻名长安的大家。此次采风,我们定当全力相助。”
次日清晨,三人一同前往疏勒市集。刚入街口,便听见一阵清亮的箜篌声,循声望去,一名粟特女子正弹奏着来自天竺的乐器,身旁的中原乐师以琵琶相和,乐曲时而如“昆山玉碎凤凰叫”,时而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尉迟乙僧立刻取出画板,笔尖飞快勾勒:“这便是丝路音乐的精髓——龟兹的筚篥、安国的琵琶、中原的笙簧,本是异域之物,如今却能同谱一曲。”
行至医馆外设的义诊点,景象更令尉迟乙僧动容:叶挽情的弟子正用中原针灸为牧民治病,吐蕃医者在旁协助放血疗法,波斯药师则将乳香与当归按医典配方研磨成粉。一位刚痊愈的老人捧着一碗青稞小米粥,对画师感叹:“十年前生病只能求巫医,如今汉人的针、吐蕃的药、波斯的香料能一起用,这才是真的太平啊!”
“这场景必须入画。”尉迟乙僧俯身细细描绘,将银针的光泽、药罐的纹路与老人的笑容一一捕捉,“医无华夷,本就是丝路最动人的底色。”
凌墨尘见状提议:“不如去屯田区看看,那里的农法融合更具特色。”三人抵达时,正值各族农户学习新技法:中原老农指导西域牧民搭建垄作田埂,波斯商人带来的鹰嘴豆与吐蕃青稞在同一片田里生长,叶挽情的弟子则在示范如何用紫云英改良土壤。田埂边,粟特商人正用“飞钱”与农户交易杂粮,契约上盖着都护府与商会的双重印章。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医倾朝野:重生嫡女飒爆了“这幅画面要名为‘五谷共生图’。”尉迟乙僧边画边说,“中原的垄作、西域的作物、波斯的肥料,还有这代表信用的契约,都是丝路繁荣的根基。”
采风途中,尉迟乙僧偶然提及于阗王室珍藏的一幅古画——画中记载着文成公主入藏时,汉蕃医者共编医书的场景,却因年久褪色,细节己模糊不清。叶挽情立刻想起吐蕃赞普赠予的文成公主医书抄本,提议:“我们可依据抄本中的记载,结合敦煌壁画的技法,重现这幅古画。”
此后半月,叶挽情负责考证医书细节,标注出当时使用的药材与器械;尉迟乙僧运用家传的凹凸画法,让人物与器物更具立体感;凌墨尘则参照唐蕃古道的史料,还原画中的驿站与商队。当画作完成时,画中文成公主手持医书,身旁汉蕃医者正俯身研药,背景里驼铃悠扬,茶叶与药材的驮队绵延不绝,既有中原绘画的线条之美,又有西域色彩的浓郁之韵。
画作杀青那日,疏勒城恰好举办“丝路艺术节”。尉迟乙僧将《五谷共生图》与《医馆义诊图》悬挂于通商会馆,立刻引来众人围观。一位曾参与编纂医典的天竺僧人指着画中细节,对众人解说:“这株红景天是吐蕃的,那味黄连来自中原,当年我们就是这样在汇通医馆合编药方的。”
艺术节上,更令人惊喜的是一场融合歌舞:龟兹乐师奏响觱篥,中原舞者踏着《霓裳羽衣曲》的节拍起舞,舞姿中既有“吴带当风”的飘逸,又融入了西域胡旋舞的灵动 。曲终人散时,于阗王的使者带来消息:于阗王室决定将这幅重现的文成公主医会图,与《丝路盛世图》一同送往长安,作为西域诸国献给陛下的贺礼。
临行前夜,尉迟乙僧将一幅《疏勒春日图》赠予叶挽情与凌墨尘。画中,汇通医馆的匾额在阳光下生辉,医典抄本摊开在案头,窗外驼队与乐师、农户与医者相映成趣,胡汉服饰的色彩在凹凸画法下交融共生。
“这幅画不仅是风景,更是丝路的灵魂。”凌墨尘望着画作说道。叶挽情轻抚画中医典的纹路,心中了然:从医术到农法,从音乐到绘画,丝路的融合从未停歇。这些跨越山海的交流,早己化作笔墨、音符与药香,在各族百姓的生活中,绘就了一幅永不褪色的盛世长卷。
次日,尉迟乙僧带着画作与素材启程返京。望着远去的驼队,叶挽情与凌墨尘相视而笑。他们知道,《丝路盛世图》终将在长安绽放光彩,而疏勒城的故事,仍会在医馆的药香、市集的乐声与田间的禾苗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EP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