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钱,张明远和陈宇并肩走出了“老地方”茶馆。
此时,己经是晚上十点。
2003年的清水县,还没有后世那般灯红酒绿的夜生活。绝大部分的店铺,都己经拉下了卷帘门。
老街上,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在夜色里散发着疲惫的光。偶尔有几声犬吠,从黑暗的巷子里传来,显得格外清晰。
陈宇却兴奋得像个刚拿到糖的孩子,走路的姿势都带着一股飘劲儿。
今天晚上,八百块,翻了3.7倍,净赚近两千!
这几乎相当于他那个小小的台球厅,辛辛苦苦干两个月的纯收益!
“阿远!兄弟!”他一把搂住张明远的肩膀,声音有些发颤,“今天……今天说什么,都得我请客!咱们……咱们去搓一顿!”
张明远也正有此意。
他己经打定主意,要把陈宇,发展成自己在这个时代,第一个商业上的合伙人。
“行,听宇哥的。”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顺着寂静的老街往西走。
穿过那片低矮的平房区,眼前豁然开朗。
这里是连接县城南北的主干道——南通街。
与老街的死寂不同,这里,是清水县夜晚,唯一还亮着光、冒着烟火气的地方。
几十个小吃摊,沿着马路边一字排开。
“老板!再给我加份臭豆腐,多放辣子!”一个穿着工字背心的男人,满头大汗地喊着。
“来了来了!”
卖麻辣烫的摊位前,几个刚从网吧包夜出来的年轻学生,正围着一个大锅挑选着食材。
“哎,你别拿完了,给我留串鱼豆腐啊!”
“手快有,手慢无!”
每个摊位前,都支着几张简陋的折叠桌和油腻腻的塑料凳。食客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光着膀子,划着拳,喝着啤酒,嘈杂的喧闹声、食物的香气和炭火的烟熏味混杂在一起,人生百态,尽显其中。
陈宇显然是这里的常客。
他驾轻就熟地,拉着张明远,来到了一个挂着“老王烧烤”招牌的摊位前。
“老王!生意兴隆啊!”
正在炉子前挥汗如雨的摊主,抬起头,露出一口大黄牙:“哎呦,宇哥来了!今天想吃点啥?”
“老样子!”陈宇大着嗓门喊道。
他拉开一张塑料凳,让张明远坐下,自己则跑到旁边的冰柜里,拿了两瓶挂着水珠的“雪花”啤酒,用牙“啵”的一声咬开瓶盖,递给张明远一瓶。
没过多久,老板就端着一个硕大的、铺着防油纸的铁盘子,走了过来。
“五十串羊肉,五十串牛肉,都给你多刷了辣椒面!先吃着,不够再点!”
烤串的签子,是反复使用、被炭火熏得乌黑的铁签子,拿在手里还微微发烫。
2003年的烧烤,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花样和调料,突出一个量大实惠。
羊肉五毛一串,牛肉三毛,每一块肉都切得很大,肥瘦相间,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地往外冒着油花。那种混合着孜然、辣椒面和木炭独有烟熏味的浓郁香气,比后世那些电烤炉里出来的东西,不知道要香上多少倍。
“来,阿远!”
陈宇举起那瓶两块钱一瓶,瓶身上还挂着水珠的“雪花金麦王”,和张明远手里的瓶子,重重地碰了一下。
“干了!”
他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就吹了半瓶下去,脸上满是畅快。
张明远也喝了一大口,冰凉的啤酒顺着喉咙滑下,冲淡了夏夜的燥热。
“宇哥,”他拿起一串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咬了一口,状似随意地问道,“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
陈宇一愣,随即自嘲地笑了笑,又灌了一口酒。
“我现在不就挺好的?台球厅,溜冰场,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千儿八百的。”
他看着远处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和玩世不恭。
“虽然在我爸妈眼里,我就是个没正经工作,天天跟人瞎混的二流子。但说句不好听的,我一个月挣的这点钱,比厂里那些累死累活的工人,可只多不少。”
这就是2003年,大部分小县城年轻人的普遍想法——有个能挣钱的营生,就足够了。
张明远却没有接他的话。
他看着远处那片刚刚开始动工,名为“滨河新区”的工地,缓缓开口了。
“宇哥,你没感觉,这两年……风向变得有点不一样了吗?”
“什么风向?”陈宇有些不解。
“以前,大家都觉得,进国企,当工人,才是铁饭碗。可现在呢?国企改制,多少人下了岗?”
张明远转过头,看着陈宇。
“以前,谁都觉得大城市好。可你看现在,县里又是修新路,又是搞开发区。南边的温州,更是出了多少靠自己做生意,发了大财的老板?”
“中央的文件,报纸上的新闻,天天都在说,要‘搞活经济’,要‘鼓励个体户’。这背后是什么?”
张明远拿起酒瓶,和陈宇再次碰了一下。
“是风口。”
“一个以前咱们想都不敢想的,能让普通人,也跟着一起飞起来的风口。”
听着张明远这番“高谈阔论”,陈宇有些发懵。
他挠了挠头,拿起一串牛肉,狠狠地撸了一口,又灌了一大口啤酒。
“哎,阿远,以后你别叫我‘宇哥’了,听着别扭。我比你还小一个月呢,你叫我阿宇就行。”
他把铁签子往桌上一扔,自嘲地笑了笑。
“至于你说的什么风口,经济发展,挣大钱……那都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考虑的事。我一个高中都没念完的小混混,哪懂那些啊?能守着我这一亩三分地,每个月挣点钱,吃吃喝喝,我就知足了。”
张明远却笑了。
在他的记忆中,前世的陈宇,可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
虽然他后来离开了清水县,跟陈宇再没什么交集。但几年后,从老家同学的口中,他零星听说过。陈宇后来靠着倒腾二手手机和开游戏厅,发了家,成了县里第一批开上私家车的人,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这证明,陈宇的骨子里,就有着一股敢闯敢干的劲儿,只是现在,还没找到那个能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而己。
“阿宇,”张明远看着他,语气很认真,“政策,经济,听起来是挺虚的。但落到实处,就是咱们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意。”
“有些生意,别人干不了,但你,绝对能干。”
“比如,”张明远缓缓吐出两个字,“开网吧。”
“网吧?”
陈宇微微一愣,随即皱起了眉头,下意识地脱口而出:
“开那玩意儿?我听说麻烦得很!”
他掰着手指头,开始数落。
“首先就是电脑。那玩意儿死贵!一台‘大屁股’显示器加主机,配下来不得五六千?十几台电脑,就得小几万了!我哪有那么多钱?”
“还有场地。地方小了不行,地方大了,租金又贵。”
“最头疼的,是‘证’!”他压低了声音,“我听说,现在想开网吧,得去文化局办那个什么‘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严得很!没点硬关系,根本批不下来!”
听到陈宇的顾虑,张明远不慌不忙,又拿起一串羊肉串。
“关系,不就在那儿摆着吗?”
他提醒道:“我记得,你以前有个玩得挺好的小兄弟,叫‘猴子’的。他堂叔,是不是就在县文化局当领导?”
陈宇一愣,脑子里迅速开始回忆。
“猴子……他堂叔……”他猛地一拍大腿,“我操!你不说我他妈都忘了!猴子他堂叔,好像是文化局审批科的一个副科长!”
“这不就结了?”张明远笑了笑,“你去走动走动,请他叔吃顿饭,递两条好烟。事儿,不就有了眉目?”
解决了“关系”这个最大的难题,张明远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阿宇,这两年,县里网吧的生意怎么样,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尤其是那几个游戏,《传奇》、《奇迹》、《大话西游》……有多少人为了它们,没日没夜地泡在网吧里?”
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陈宇立刻来了精神,接过话茬,狠狠地点了点头。
“那可不!就最近,又出了个什么狗屁《泡泡堂》,画面跟小孩玩似的,结果我手底下那帮小子,一个个跟中了邪一样,天天往网吧里钻!”
他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不瞒你说,我自己也没少往‘飞宇网吧’跑,充点卡,玩《大话》。”
“这就对了。”张明远循循善诱,开始进行最后的引导。
“玩游戏的人,只会越来越多。新出的游戏,也会越来越多。那对网吧的需求,是不是就越来越大?”
“咱们清水县,这么大个地方,算上乡镇,几十万人口。可到现在,正儿八经的网吧,有几家?”
不等张明远说完,陈宇自己就脱口而出:
“就两家!一家‘飞宇’,一家‘E时代’!”
“那他们的生意,怎么样?”
“怎么样?”陈宇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天天爆满!妈的,晚上想找台空机子,比登天还难!”
(http://www.220book.com/book/XEQ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