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司的办事效率,在顾千帆的雷厉风行和魏和尚的“积极配合”下,展现得淋漓尽致。就在朝会结束后的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临安城的商界。
天刚蒙蒙亮,一队队身穿皂衣、腰佩钢刀的皇城司察子,在魏和尚带领的宫廷侍卫配合下,如狼似虎地扑向了丰豫行和宝源记的总号以及几处关键仓库。动作之快,力度之狠,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丰豫行的东家,一个脑满肠肥的中年商人,还在被窝里就被揪了出来,看到如山的账本被翻出,尤其是里面记载的与江北“某客”的大宗粮食交易记录(用了暗语,但皇城司早有破译),以及暗中贿赂漕运官员的明细,当场就在地,屎尿齐流。
宝源记的情况也差不多,查出了大量来路不明、准备运往江北的优质皮革和生铁,其东家还想狡辩,被魏和尚一巴掌扇掉两颗门牙,再亮出从密室搜出的与金国商人往来的密信,顿时面如死灰。
抄家!立刻抄家!
皇城司和侍卫们如同蝗虫过境……不,如同精确的手术刀,按照账册和口供,将这两家商行的现钱、库藏粮食、皮革、生铁、以及各处房产地契,全部查封、清点、登记造册。动作迅速,但程序却严格按照顾千帆的要求,留下完整证据链,让人挑不出毛病。魏和尚虽然觉得有些麻烦,但也知道这是团长(官家)要求的,不能像在根据地打土豪那样蛮干。
消息像风一样传开,整个临安城都震动了。商人们人人自危,尤其是那些屁股底下不干净的,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官员们也是心惊肉跳,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谁也没想到,这位新近性情大变的官家,手段如此酷烈,行动如此果决!
抄家所得,数额巨大。光是现钱就抄出近三十万贯,粮食堆积如山,皮革、生铁等军需物资更是极大地缓解了前线的燃眉之急。按照李云龙的旨意,七成充入国库专款专用,三成当场赏赐给了参与行动的皇城司察子和侍卫。拿到丰厚赏赐的察子和侍卫们干劲更足了,对皇帝和顾统领、魏统领的死忠程度首线上升。
李云龙在宫里听到初步汇报,乐得合不拢嘴,对前来禀报的顾千帆和魏和尚连连夸奖:“干得漂亮!就这么干!老子看谁还敢资敌,谁还敢贪腐!”
顾千帆依旧是那副冷峻的样子,只是微微躬身:“此乃臣分内之事。”但他心中也对这位官家的魄力和“分赃”手段感到一丝佩服,至少跟着这样的皇帝办事,痛快,而且有肉吃。
魏和尚则咧着大嘴:“团长,您没看见,那帮家伙的库房里,粮食都发霉了,钱串子都长了铜绿!宁可烂掉也不给前线送,真他娘的不是东西!就该全抄了!”
“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李云龙虽然高兴,但也没被冲昏头脑,“这次是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接下来,那些家伙肯定会想办法遮掩、转移财产,甚至反扑。老顾,和尚,你们要打起精神,扩大监控范围,收集更多证据。咱们要稳、准、狠!”
“是!”两人齐声应道。
果然,抄家风波尚未平息,另一股暗流就开始涌动起来。关于“大宋靖国债券”的谣言,开始在临安城的街头巷尾、茶楼酒肆悄然流传。
“听说了吗?朝廷要发什么债券,向老百姓借钱呢!”
“借钱?朝廷还会缺钱?怕不是个幌子吧?”
“我二舅姥爷的三侄子在衙门里当差,听说国库早就空了,这次抄家就是为了填补窟窿,这债券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是啊,朝廷什么时候说话算数过?加税的时候倒是一套一套的,还钱?想都别想!”
“说不定啊,这就是变着法子捞钱呢!谁买谁傻!”
谣言说得有鼻子有眼,极具蛊惑性。再加上一些有心人(主要是秦桧一党暗中指使的御史和文人)在士林清议中带节奏,批评朝廷“与民争利”、“失信于民”,导致原本一些对债券有些兴趣的富商和殷实人家,也开始观望起来,甚至打退堂鼓。
户部侍郎愁眉苦脸地进宫禀报:“官家,债券发行在即,可市井流言蜚语甚多,认购者……寥寥无几啊。这……这可如何是好?”
李云龙一听,火气就上来了:“他娘的,肯定是秦桧那帮老小子在背后搞鬼!玩阴的是吧?老子奉陪!”
他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光发火没用,得解决问题。他在殿内踱了几步,突然停下,问道:“债券的凭证,印制得怎么样了?”
“回官家,己按您吩咐,用特制桑皮纸加印防伪暗记,正在加紧赶制。”
“好!”李云龙眼中闪过一丝狠色,“给朕传旨:第一,明日,朕要在宫门外,亲自向临安百姓讲解这债券!第二,把这次抄没丰豫行、宝源记的部分钱财,给朕摆出来,就让它们堆在宫门口,让所有人都看看,朝廷不是没钱,是暂时周转!老子用这些抄家得来的钱做担保!第三,告诉所有官员,按品级,必须认购一定数额的债券!谁敢不买,或者阳奉阴违,老子就让顾千帆去查查他的家底!”
户部侍郎听得目瞪口呆,官家这……这也太不按常理出牌了!皇帝亲自到宫门外向百姓“推销”债券?还把抄家的钱堆出来?这……这成何体统啊!
“官家,三思啊!此举有失朝廷体统,恐为天下笑……”侍郎试图劝谏。
“体统?体统能当饭吃?能换来前线的粮草?”李云龙一瞪眼,“就这么办!快去!”
第二天,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遍了临安城:官家要在宣德楼宫门外,亲自向百姓解说“靖国债券”!这下可炸开了锅,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所有人都涌向了宫门方向,想亲眼看看这千古未有的奇景。
宫门外临时搭起了一个高台。高台一侧,真的用箱子装着,堆起了一座小小的钱山!在阳光下,铜钱反射着光芒,晃花了所有人的眼。钱山旁边,还陈列着部分抄没来的珠宝古玩,更是引得人们惊呼连连。
时辰一到,李云龙穿着一身相对简便的龙纹常服,在魏和尚和众多侍卫的护卫下,登上了高台。看着下面黑压压、议论纷纷的人群,他深吸一口气,扯开嗓子就喊上了,完全没有皇帝应有的雍容和含蓄:
“临安的父老乡亲们!安静!都安静!听老子……听朕说几句!”
这开场白就让下面安静了一瞬,所有人都惊呆了。这真是皇帝?
“朕知道,最近市面上有些屁话!说朝廷没钱了,要骗大家的钱!放他娘的狗臭屁!”李云龙指着旁边的钱山和珠宝,“你们都睁大眼睛看看!这是什么?这是钱!是朕刚刚抄了那些资敌通金的奸商得来的!朝廷会没钱?笑话!”
他声音洪亮,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悍气:“朕为什么还要发这个债券?是因为前线几十万将士,在跟金狗拼命!他们需要粮食,需要刀枪,需要盔甲!国库的钱粮调度需要时间,但前线等不了!所以,朕才想出这个办法,向咱们自己人,借点钱,应应急!”
他目光扫过人群:“这债券,不是白要你们的!是借!上面写得明明白白,一年期,一贯钱还你一贯一百文!两年期,还你一贯两百文!童叟无欺!朕用自己的内帑,率先买了五万贯!朝廷用这次抄家得来的钱做担保!你们还怕朕赖账不成?”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交头接耳。皇帝亲自保证,还有真金白银堆在那里,似乎……有点靠谱?
“咱们大宋,现在难不难?难!北边还有金狗占着咱们的土地,欺辱咱们的同胞!但再难,能比当年在太原、在汴梁城破的时候难吗?那时候,想借钱给朝廷打金狗,都没机会!”李云龙的声音带上了感情,他想起了亮剑世界里那些沦陷区的百姓,“现在,机会就在眼前!岳元帅、韩元帅他们在前线捷报频传!只要后勤跟上,就能把金狗赶过黄河去!收复故土,就在今朝!”
他顿了一下,声音提高到最大:“这债券,买的不是一张纸!买的是前线将士的粮草,是射向金狗的箭矢,是咱们大宋收复河山的希望!是咱们每个人,对这片土地的心意!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咱们拧成一股绳,就不信干不翻他狗日的金国!”
这番粗俗却又无比真挚、带着强烈煽动力的话,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把,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尤其是那些经历过靖康之难、背井离乡来到南方的百姓,更是感同身受,眼眶发红。
“官家说得对!咱们不能被金狗看扁了!我买!我买十贯!”
“我买五贯!就当给前线的儿子寄钱了!”
“我也买!支持岳元帅打胜仗!”
人群中开始有人高声响应,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纷纷涌向设立的认购点。那些原本被上官暗示要抵制债券的官员,此刻在众目睽睽之下,也不敢不买,只能硬着头皮上前认购,还得装出一副踊跃的样子。秦桧派来暗中观察的人,看到这情景,脸色难看地溜走去报信了。
魏和尚在台上看着下面沸腾的人群,激动地对李云龙说:“团长,您这嘴皮子,比政委也不差啊!”
李云龙嘿嘿一笑,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他娘的,比打仗还累人。不过,这下应该成了!”
最终,第一期五十万贯“大宋靖国债券”,在皇帝亲自站台和抄家钱财的视觉冲击下,被抢购一空,甚至还超出了少许额度。消息传到前线,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得知朝廷如此全力支持,甚至皇帝不惜“自降身份”筹措军费,无不感动振奋,士气大振。
这一次,李云龙用他特有的方式,成功地化解了秦桧一党制造的舆论危机,不仅筹集到了急需的军费,更在民间和军中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威望。
然而,秦桧坐在府中,听着心腹的汇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意识到,这位变得不可理喻的官家,不仅手段强硬,而且完全不按官场的规矩来,甚至不惜放下身段首接争取民心。传统的阴谋诡计和舆论操控,在他面前似乎效果大减。
“看来,得换个法子了……”秦桧捻着胡须,眼中闪烁着更加深邃的寒光,“或许,该让金国那边,给咱们的官家,施加点真正的‘压力’了。”
临安城的风,似乎更急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XEW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