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9章 汗水浇灌的基石与第一份订单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七零赶海:开局捡到野男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XEZ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东风渔村,时间仿佛有了一种全新的计量单位。它不再仅仅是日出日落,潮涨潮汐。它变成了地基挖了多深,墙砌了多高,房梁上了几根。

村东头那片沉寂了不知多少年的废弃盐田,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了生命力的工地。陈铮画下的那一道地基线,像一道神奇的咒语,唤醒了这片土地,也点燃了三十个家庭,乃至整个村庄的希望。

陈铮,是这个工地的绝对“总指挥”。

他那只吊在胸前的、缠着厚厚绷带的左臂,成了他最醒目的标志。他不能干重活,但他的眼睛,比鹰隼更锐利;他的指令,比刻刀更精准。

“第一组,夯实地基,深度不够,再往下挖二十公分!土质松软,安全第一!”

“第二组,和水泥的沙子,含土太多,全部重新过筛!我们的墙,要能扛得住十年后的台风!”

“木工组,晾晒架的榫卯结构,角度不对,拆了重做!我要的是分毫不差!”

他就像一个最严苛的魔鬼教官,巡视着自己的阵地。任何的敷衍了事,任何的投机取巧,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起初,有些习惯了“大锅饭”式磨洋工的村民,还颇有微词,觉得他小题大做。

首到有一次,一个叫孙二牛的后生,在砌墙时觉得麻烦,少用了一半的水泥。陈铮只是路过,用手指轻轻一抠,那还没干透的砖缝,就掉下一大块渣。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走到那面墙前,用他那只完好的右手,扶住墙头,猛地一推。

“哗啦——”

那面刚刚砌起半人高的墙,应声而倒,瞬间化作一地废砖。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陈铮转过身,目光冷冷地扫过脸色惨白的孙二牛,声音不大,却像冰锥一样,扎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们建的,是以后要给我们自己,给我们的家人遮风挡雨的工厂。是我们要传下去的基业。它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今天,倒的是一面墙。如果将来,因为偷工减料,倒的是整个厂,砸伤了在里面干活的兄弟姐妹,这个责任,谁来负?”

“孙二牛,今天,你没有工钱。这面倒掉的墙,你一个人,给我重新砌起来。什么时候,我用手推不倒了,你再回来干活。”

-

说完,他不再看任何人,转身就走。

从那天起,工地上,再也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的懈怠。村民们看陈铮的眼神,也从最初的敬佩,变成了近乎崇拜的敬畏。他们终于明白,这个男人,要建的,不仅仅是一个能赚钱的厂子,而是一个百年大计的、真正的“希望工程”。

如果说,陈铮是这个工地的“大脑”和“骨架”,那么林秀,就是它的“心脏”和“血脉”。

她不管工程,只管“人”。

每天天不亮,她就起来,用一个大锅,熬上一大锅混着红薯和菜叶的粥。工地开工时,她就和几个村里自发来帮忙的妇女一起,把热气腾腾的粥,送到工人们的手里。

“大家先垫垫肚子,干活才有力气!”

中午,她又想办法,从村里各家换来蔬菜,从海里捞来杂鱼,给大家做一顿有鱼有菜的午饭。虽然简单,却让每个人都吃得心满意足。

-

她还用一个大木桶,泡上从山上采来的草药凉茶,放在工地旁,任大家随意取用,防暑降温。

她拿着那个硬壳笔记本,每天记录着工人的出勤,计算着工分。谁家有困难,她知道了,就悄悄预支一些工钱。谁在工地上受了点小伤,她就第一时间,拿出自己备好的伤药,细心地为人包扎。

她温柔,细致,却又有自己的原则。那个被罚的孙二牛,一个人默默地砌墙时,她同样给他送去了饭和水。

“活要干,饭也要吃。”她只说了这么一句。

孙二牛看着她,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眼眶通红,差点哭出来。

渐渐地,工地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却又无比和谐的氛围。陈铮的严厉,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林秀的关怀,则凝聚了所有的人心。

一刚一柔,一严一慈。这对年轻的夫妻,像两块巨大的磁铁,将整个东风渔村的人心,都牢牢地吸附在了一起。

当然,建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最大的难题,是材料。

砖瓦、水泥、木料……这些在后世随处可见的东西,在这个年代,都是需要计划指标的紧俏物资。光有钱,根本买不到。

眼看着地基打好,墙却没米下锅,所有人都急得不行。

林秀和陈铮,也不得不暂时放下工地,踏上了去县城的“求援”之路。

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东来。

当钱科长听说了他们的“宏伟蓝图”后,激动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们夫妻俩,不是池中之物!”他一拍桌子,兴奋地说道,“这是天大的好事!不仅对你们,对我们国营饭店,也是好事!以后,我这食材供应,不就有了稳定的上家了吗!”

但一提到材料,他也犯了难。

“水泥和木料,是老大难。我最多,只能通过饭店修缮的名义,帮你们批下来一小部分。大头,还得你们自己想办法。”

就在林秀感到失望的时候,陈铮却突然开口了。

-

“钱科长,麻烦您,帮我联系一下县武装部的刘副部长。就说,东风渔村的陈铮,想拜访他一下。”

“刘副部长?”钱科长一愣,随即,用一种全新的、探究的目光,看向陈铮。县武装部的刘副部长,那可是实打实的实权人物,而且是参加过南边那场硬仗的战斗英雄,脾气火爆,轻易不见外人。陈铮,怎么会认识他?

虽然心中充满疑惑,但钱科长还是二话不说,拿起电话,帮他联系了。

电话那头,似乎只说了一句“让他过来”,就挂了。

在县武装部那栋庄严肃穆的小楼里,林秀第一次,见到了丈夫口中的“战友”。

那是一个身材不高,但异常敦实的男人。他皮肤黝黑,眼神锐利,走路带风,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铁血刚硬的气质。

他一看到陈铮,尤其是看到他手臂上的绷带时,那双锐利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

他没有多余的寒暄,首接将他们领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坐。”

他关上门,亲自给他们倒了两杯水。然后,他看着陈铮,沉默了半晌,才开口,声音沙哑。

“‘蝰蛇’,你这手……怎么搞的?”

一声“蝰蛇”,让林秀的心,猛地一颤。这是一个代号,一个充满了危险与神秘气息的代号。

陈铮却只是淡淡一笑,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出海,遇到点风,作者“喜欢鸽子树的大人”推荐阅读《七零赶海:开局捡到野男人》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不碍事。”

刘副部长定定地看了他几秒,叹了口气:“你啊……还是这个脾气。当年在侦察大队,你就这样。每次执行任务,都把自己当铁打的。我早就说过,你这性子,早晚要吃大亏!”

他话语里,是埋怨,更是深切的、属于袍泽之间的关心。

“说吧,找我什么事?你‘蝰蛇’轻易不开口,一开口,肯定没小事。”

陈铮也不绕弯子,将办加工组,以及缺材料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

刘副部长听完,眉头紧锁。

“你要是在部队,我批给你一个团的工程材料,都不带眨眼的。可你现在……退了。地方上的事,我不好首接插手。”

林秀的心,沉了下去。

但紧接着,刘副部长话锋一转:“不过……部队每年,都会淘汰一批工程设备和库存材料。我倒是可以打个报告,就说……为了支持地方搞民兵建设,搞军民共建,将一批‘报废’材料,支援给你们东风渔村的民兵连,用于修建‘民兵训练及生产基地’。”

他看着陈铮,眨了眨眼,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你回去,马上让你那个村长,给你挂个‘民兵连副连长’的头衔。这事,就名正言顺了。”

陈铮和林秀,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巨大的惊喜。

“谢谢你,老班长。”陈铮站起身,对着刘副D部长,郑重地说道。

“谢什么!”刘副部长摆了摆手,也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在做正事,在做好事,我没理由不支持。记住,脱了军装,你也是兵。有什么难处,就来找我。这里,永远是你的后盾。”

三天后,几辆盖着帆布的军用卡车,在全村人震惊的目光中,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东风渔村。

车上,满载着一根根粗壮的木料,一袋袋优质的水泥,甚至还有几卷全新的电缆和一整套的配电设备。

领头的军官,将一张清单,交给了己经正式被任命为“民兵连副连长”的陈铮,对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陈副连长,支援物资己送到,请签收!”

那一刻,全村都沸腾了。

陈铮,这个在村民眼中己经足够“神奇”的男人,再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他不仅手眼通天,能请来部队的支援,他自己,更是部队里的人!

至此,再也没有人,敢对这个加工组,有任何的非议和不敬。

有了充足的材料,工程的进度,一日千里。

在陈铮的指挥下,一座充满了现代工业气息的厂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荒滩上拔地而起。

青砖白墙,水泥地面,宽敞明亮。

标准化的水泥腌制池,一字排开,气势恢宏。

多层可移动的晾晒架,设计精巧,令人赞叹。

甚至,陈铮还利用部队支援的材料,搭建了一个独立的配电室,将电线从村里,一路拉到了工厂,彻底解决了用电问题。

一个半月后,当最后一根房梁上好,当“东风渔村海产加工组”这块由村里老秀才亲手书写的木牌,被高高地挂在厂房正门上时,整个工地,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

那一天,林秀自掏腰包,买了肉,买了酒,在新建成的、空旷的厂房里,摆了十几桌,宴请所有参与建设的工人和村民。

酒过三巡,村长王大海喝得满脸通红,他端着酒碗,走到陈铮和林秀面前,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深深鞠躬。

“我王大海,代表全村,谢谢你们!”

而那些拿到了第一笔沉甸甸工钱的工人们,更是将他们团团围住,一声声“陈副连长”、“林组长”,叫得无比真诚和响亮。

林秀看着眼前这热闹而又温馨的一幕,看着那一张张洋溢着喜悦和希望的淳朴笑脸,她的眼眶,了。

她知道,她的事业,她的根,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地,在这片土地上,扎了下来。

工厂建成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开工的第一天,林秀宣布了加工组的正式规章制度和工资体系。

“我们实行‘底薪+计件’的工资模式。每个人,都有基础工钱。但你干的活越多,越好,拿到手的钱,就越多。月末评比,前三名,有额外奖金!”

这种全新的、充满了激励性的模式,瞬间就点燃了所有工人的热情。

-

第一批从渔民手里收购来的新鲜渔获,被送进了工厂。

在陈铮和林秀的亲自指导下,工人们严格按照流程,开始了第一轮的生产。

清洗,去脏,腌制,晾晒……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

整个车间,像一台开始运转的精密机器,充满了忙碌而又高效的节奏感。

三天后,当第一批成品——色泽银白,干度均匀,散发着淡淡咸香的带鱼干,被整齐地码放在仓库里时,所有人都被这堪称“艺术品”的产品,给惊艳到了。

这比他们自己家里晾晒的,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

“成功了!”林秀拿起一条鱼干,心中充满了激动。

然而,还没等她高兴多久,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便闻讯而来了。

国营饭店的采购卡车,再次出现在了村口。

钱东来跳下车,风风火火地冲进了工厂。当他看到眼前这座崭新的、规划得井井有条的厂房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我的天……你们……你们这是建了个军工厂吗?”他咂舌道。

当他被领到仓库,看到那堆积如山的、品质一流的带鱼干时,他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拿起一条,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用手指掐了掐,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变成了狂喜!

“好东西!这绝对是好东西!”他转过头,一把抓住陈铮的手,激动地说道,“陈老弟!弟妹!别的话我不多说!你们这里,能产出多少,我就能吃下多少!价格,比市面上的,再给你们高一成!”

说着,他首接从口袋里,掏出纸笔,现场就要签合同。

“我先订五百斤!不!一千斤!三天内,就要!”

林秀和陈铮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压抑不住的喜悦。

他们最担心的销路问题,竟然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迎刃而解!

林秀接过钱东来递过来的笔,在那张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简易的订购合同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她落笔的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一声悠远的、属于新时代的汽笛。

“希望号”,暂时搁浅了。

但另一艘承载着更多人希望和梦想的、名为“东风号”的产业航母,在这一刻,正式起锚,扬帆远航。



    (http://www.220book.com/book/XEZ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七零赶海:开局捡到野男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XEZ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