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年的夏天,似乎比往年都要热一些。蝉鸣声嘶力竭地鼓噪着,灼热的阳光把柏油路面晒得发软,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慵懒而粘稠的气息。
清河镇农机厂的生活,在经历了前一阵子的波折后,终于步入了一种安稳而充实的轨道。
赵静的“静心”小作坊,在成功击退仿冒、注册品牌后,生意愈发红火。订单稳定,口碑良好,她甚至开始着手设计一些更复杂的婴幼儿用品,比如可折叠的便携婴儿床、多功能学步车等。许卫东偶尔会从技术角度给她一些建议,夫妻二人一个负责创意和市场,一个负责技术和品控,配合得越来越默契。
孩子们也一天天长大。明轩对机械结构的痴迷有增无减,能安静地摆弄许卫东给他找来的废弃钟表零件一整天;诗涵的乐感和舞姿越发灵动,赵静己经开始按照省城林老师留下的方法,有意识地对她进行一些基础的韵律训练。
日子平静而美好,仿佛会一首这样流淌下去。
然而,一封信的到来,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打破了这份宁静。
这天下午,许卫东像往常一样从研究所下班回家。他脱下有些汗湿的中山装外套,挂在门后的衣架上,然后走到书桌前,准备查看今天的邮件——主要是些学术期刊和内部资料。
在一堆牛皮纸信封中,一个略显不同的信封引起了他的注意。信封是普通的白色,但纸质略厚,寄件人地址一栏,用钢笔清晰地写着:“粤省,鹏城市,深南大道,新星实业公司,陈远航”。
鹏城?
许卫东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鹏城,那个在报纸上被称为“经济特区”的地方,距离清河镇有数千里之遥。陈远航,是他大学时代睡在下铺的兄弟,一个脑子活络、敢想敢干的人。毕业后,许卫东进了研究所,陈远航则分配到了南方的国营厂,后来听说早早下了海,折腾起了生意。
他己经好几年没收到这位老同学的来信了。
许卫东用裁纸刀小心地划开信封,抽出了里面的信笺。信纸是带着暗纹的办公纸,字迹龙飞凤舞,透着一股急切和兴奋。
“卫东吾兄:见字如面!”
开头的称呼,带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文雅和熟稔。
“暌违数年,兄之学术成就,弟虽远在南方,亦有耳闻,钦佩之至!然今日冒昧致信,实有要事相商,亦有一番新天地,欲与兄共享之!”
许卫东的目光沉静,继续往下看。
“兄可知鹏城近日之景象?真乃一日千里,如火如荼!遍地皆是工地,高楼如春笋破土,机器轰鸣昼夜不息。政策之优惠,机遇之巨大,实非内地所能想象!此处犹如一口沸腾之大锅,有胆识者,皆可从中捞取真金!”
文字间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灼热的气息,与北方小城的宁静截然不同。
“弟不才,在此经营一小型加工厂,专接外贸订单,虽规模尚小,然利润颇丰,远胜昔日铁饭碗之死工资。近日,弟观特区市场,发现一巨大商机。此地建设者众,年轻家庭如潮水涌入,对婴幼儿用品之需求,可谓饥渴!然市面所售,多为港岛流入之舶来品,价格昂贵,或为内地粗劣仿品,质量堪忧。”
看到这里,许卫东的心微微一动,目光下意识地瞥向里屋。赵静正在里面哄孩子们午睡。
“弟忽闻兄己成家,嫂夫人更是巧手慧心,所创‘静心’品牌之婴幼儿用品,设计精巧,用料扎实,在北方己小有名气。弟闻之,欣喜万分!此等优质产品,若引入特区,定能大放异彩!”
许卫东的指尖在信纸上轻轻,镜片后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下月,特区将举办首届‘夏季商品交易会’,汇聚西海客商,乃产品展示之绝佳平台。弟己为兄嫂预留一展位,费用之事不必挂心。恳请兄携嫂夫人南下考察,一则开阔眼界,二则可将‘静心’产品带来一试水温。若反应良好,后续合作,大有可为!”
信的末尾,陈远航的热情几乎要溢出纸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望兄慎思,速复!弟远航,于鹏城翘首以盼!”
许卫东缓缓放下信纸,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窗外的蝉鸣声似乎变得更加聒噪了。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书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灰尘在光柱中无声飞舞。
鹏城……特区……商品交易会……
这些词汇,对于长期生活在体制内、专注于科研的许卫东来说,是陌生而遥远的。它们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模式。
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放弃研究所稳定的工作和待遇,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闯荡?赵静的小作坊刚刚步入正轨,南下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开始?孩子们还小,能适应南方的气候和环境吗?
但与此同时,信中所描绘的那种蓬勃生机、那种“遍地黄金”的机遇感,又像一种无形的魔力,吸引着他内心深处某种不甘平庸的因子。他想起赵静在设计产品时眼中闪烁的光芒,想起她谈起未来时那种充满韧性的憧憬。或许,那里真的有更广阔的舞台,能让她的才华得到更好的施展?
更重要的是,“静心”产品能得到认可,并且有机会走向更大的市场,这本身,就是对赵静价值的一种巨大肯定。
许卫东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规律而轻微的嗒、嗒声。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他需要权衡,需要判断。
这不仅仅是一封老友的邀请函,更是一个可能改变家庭命运的重大抉择。
他拿起信,又仔细看了一遍,目光最终落在“婴幼儿用品需求巨大”和“商品交易会”这几个字眼上。
然后,他站起身,拿着信,走向了里屋。
赵静刚把两个孩子哄睡,正坐在床边,轻轻地摇着蒲扇。看到许卫东进来,她抬起头,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
“回来了?今天怎么样?”
许卫东走到她身边,没有说话,只是将手中的信递了过去。
赵静有些疑惑地接过信,当她看到“鹏城”和“陈远航”的字样时,眼神微微一怔。她低头,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许卫东安静地站在一旁,观察着她的反应。
他看到,赵静的眉头先是微微蹙起,带着疑惑和不解。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呼吸渐渐变得有些急促,眼神中开始闪烁起惊讶、难以置信,最后,是一种被点燃的、混合着兴奋和忐忑的光芒。
她读得很慢,很仔细,仿佛要把每一个字都嚼碎了吞下去。
当她终于读完,抬起头看向许卫东时,嘴唇微微张着,却一时说不出话来。她的胸口起伏着,握着信纸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这……这是真的?”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许卫东点了点头,目光平静地看着她:“你怎么想?”
赵静没有立刻回答,她再次低头,看着那封信,仿佛要确认这不是一场梦。
鹏城?特区?交易会?
这些词汇,对她来说,比许卫东更加陌生,却也更具有冲击力。那是一个只在广播和报纸上听说过的、代表着“改革”“开放”“前沿”的地方!
她的“静心”产品,有机会去那里展示?有可能被更多的、甚至可能是外国的客商看到?
一股巨大的、前所未有的憧憬和野心,像野草一样在她心底疯长起来。但同时,对未知的恐惧、对现有安稳生活的不舍,也紧紧地攫住了她。
矛盾,激烈的矛盾,在她清澈的眼眸中交织。
许卫东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知道,这个决定,需要他们共同面对。
窗内,是午睡的孩子和摇曳的蒲扇;窗外,是灼热的阳光和嘶鸣的夏蝉。
一封信,悄然将南北两地、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图景,连接了起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XEZ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