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的生产线初步稳定下来后,赵静和许卫东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几乎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
天刚蒙蒙亮,赵静就要起床,为一家人准备简单的早饭,同时准备好两个孩子中午要带的饭菜(因为学校离家远,孩子们中午不回来)。许卫东则负责送明轩和诗涵去附近新找的学校。
送完孩子,两人立刻赶往厂房。赵静要检查前一天的生产进度和质量,安排当天的生产任务,指导阿英阿娟处理一些复杂的工序,还要抽空设计新样品,核算成本。许卫东则要处理原材料采购、订单对接、财务记账以及各种需要跑腿的对外事务。
中午,两人常常是随便扒几口从家里带来的冷饭,或者就在厂房附近的小摊上买个简单的盒饭对付一下。
下午,赵静要继续盯在生产一线,确保每一件产品的质量。许卫东则可能要骑着那辆二手木兰轻骑,穿梭在鹏城的大街小巷,去邮局寄样品、去银行办理业务、去相关部门咨询政策。
傍晚,许卫东要去学校接孩子。赵静则要等到工人们都下班了,清点好当天的产量,锁好厂房,才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回家后,赵静要忙着做晚饭,督促孩子们写作业、洗澡。许卫东则要检查孩子们的功课,辅导他们不懂的地方。等一切忙完,往往己是深夜。
两人累得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常常是简单交流几句工厂的情况,就各自沉沉睡去。
这种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对两个孩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明轩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和懂事。他放学后,会自己安静地写作业,写完作业就摆弄许卫东给他找来的旧钟表零件,或者看一些简单的科普图画书。他不吵不闹,只是偶尔会抬起头,看着忙碌的父母,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恋和早熟的理解。
诗涵则不同。她活泼好动,情感外露。以前在清河镇,赵静有更多时间陪她玩耍、听她叽叽喳喳地说话。现在,妈妈总是很忙,很累,晚上回家也常常没空听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
这天晚上,赵静正在厨房里忙着炒菜,油烟呛得她首咳嗽。诗涵拿着今天在美术课上画的画,兴冲冲地跑进来:“妈妈!妈妈!你看我画的小鸭子!”
“哎,好,妈妈看看。”赵静头也没回,手里翻炒着锅里的菜,“诗涵乖,先出去,这里油烟大,等会儿妈妈再看。”
诗涵举着画,站在门口,脸上的笑容慢慢垮了下来。她默默地转身,走到客厅,把画放在桌子上,自己坐到小板凳上,低着头,不说话了。
许卫东正在检查明轩的数学题,抬头看到女儿失落的样子,心里微微一酸。他放下作业本,走到诗涵身边,蹲下来,轻声问:“诗涵,怎么了?画给爸爸看看好不好?”
诗涵抬起头,眼圈有点红,小声说:“爸爸,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的画了?”
许卫东拿起那张画,上面用稚嫩的笔触画了几只歪歪扭扭却充满童趣的小鸭子。他摸了摸女儿的头:“怎么会呢?妈妈最喜欢诗涵的画了。只是妈妈现在太忙了,要给我们做饭,很辛苦。等妈妈忙完,一定会好好看的。”
这时,赵静端着菜从厨房出来,听到了父女俩的对话。看到女儿委屈的小脸,她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一阵强烈的愧疚感涌上心头。
她放下菜,走到诗涵面前,蹲下身,接过那张画,仔细地看着,用夸张的语气赞叹道:“哇!我们诗涵画的小鸭子真可爱!颜色涂得真漂亮!妈妈太喜欢了!等会儿妈妈把它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好不好?”
诗涵看着妈妈真诚的笑脸,这才破涕为笑,用力点了点头:“好!”
晚上,哄睡了孩子,赵静和许卫东躺在床上,却都没有睡意。
“卫东,”赵静望着天花板,声音有些沙哑,“我们是不是太忽略孩子们了?尤其是诗涵,她今天……我觉得挺对不起她的。”
许卫东沉默了一下,伸出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他的手心温暖而粗糙。
“创业初期,难免的。”他低声说,语气里也带着一丝无奈和心疼,“等厂子稳定一些,会好起来的。”
“可是,孩子的成长就这几年,错过了就补不回来了。”赵静翻过身,面对许卫东,眼里有泪光闪烁,“我不想因为忙事业,让他们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们了。”
许卫东将她揽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背:“不会的。我们这么努力,也是为了给他们更好的未来。孩子们会理解的。”
他顿了顿,说:“以后,我们尽量合理安排时间。周末,至少抽半天,带他们出去走走。晚上,再累也多陪他们说说话。”
“嗯。”赵静靠在丈夫坚实的胸膛上,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心里踏实了一些。
她知道,平衡家庭和事业,是每一个创业家庭永恒的难题。但她相信,只要他们夫妻同心,互相体谅支持,一定能找到那个平衡点。
只是,眼下厂子刚刚起步,订单压力大,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对孩子们的亏欠,只能暂时埋在心底,用未来的陪伴来弥补。
夜色深沉,南国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小小的出租屋里,夫妻二人相拥而眠,疲惫的身体里,是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家庭的责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XEZ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