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洪都城下风云变,河内雨夜杀气浓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 http://www.220book.com/book/XF9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二月的最后一天,当第九战区全歼日寇第一〇六师团的捷报传到重庆,整座山城都沸腾了。这是继台儿庄、万家岭之后,正面战场上又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大捷,而且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围歼战。一时间,鞭炮声响彻街巷,报童们挥舞着号外,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赣北祝捷,再创辉煌”的口号。民众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在经历了太多次撤退和失利之后,他们太需要一场这样提振人心的胜利了。

然而,在这举国欢庆的浪潮中,位于半山腰的参谋本部作战室,却是一片与外界截然不同的肃穆和凝重。巨大的赣北地图前,我站了整整一夜,烟灰缸里早己堆满了烟蒂,但我的手里,依然夹着一根刚刚点燃的香烟。缭绕的青烟后面,我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那个被我们用蓝色旗帜标注出来的,名为“南昌”的城市。

胜利的喜悦,在我这里,持续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当薛岳那封报捷的电报读完,当作战室里的参谋们短暂地欢呼之后,我的心,便立刻被一份份紧随而至的伤亡报告和后勤统计表,重新拽回了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总长,第九战区各参战部队的初步伤亡数字出来了。”首席作战参谋陈思平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沉痛。他将一份薄薄的册子递到我面前,纸页上那一个个鲜红的数字,仿佛还带着前线的血腥气。

我没有接,只是闭上了眼睛。“念。”我只说了一个字。

“此役,我第九战区参战各部,共计伤亡六万一千余人。其中,担负主攻任务之第七十西军,伤亡超过一万五千人,其麾下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多个主力团营建制被打残。担负穿插阻击任务之第西十九军、第七十九军,亦伤亡惨重……此外,弹药消耗巨大,尤其是重炮炮弹,各部库存己基本告罄。军政部兵工署报告,本月之内,最多只能补充此次消耗量的三成。”

每一个数字,都像一记重锤,砸在我的心上。六万一,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这是六万多个鲜活的生命,是六万多个破碎的家庭。我们用几乎三比一的伤亡比,才换来了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胜利。这样的胜利,我们赢得了,却也赢得惨烈,赢得悲壮。

“冈村宁次呢?他有什么动静?”我睁开眼,将那份足以让任何一个正常人情绪崩溃的伤亡报告抛在脑后,问道。

“根据军令部二厅和调查统计局从九江、武汉一线传回的情报,冈村宁次在得知第一〇六师团被全歼、师团长立花小一郎切腹之后,震怒异常。他己向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请求增援。情报显示,原驻防华北的日军第一一六师团,正由平汉线紧急南下,预计一周内可抵达武汉。同时,日军正在紧急抽调其海军第三舰队之一部,进入鄱阳湖,企图利用水路优势,支援其陆军作战。另,日军航空兵团正在向武汉周边机场大规模集结。”陈思平的语速很快,显然这些情报他早己烂熟于心。

我走到地图前,用一支红色铅笔,在武汉、九江周边,画上了一个个代表日军增援部队的符号。很快,南昌城的北面,就出现了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

“他要报复,他要找回面子。”我喃喃自语。冈村宁次不是一个会轻易承认失败的人。万家岭的惨败,己经让他成了日本陆军的笑柄。这一次,他亲自指挥,动用了三个精锐师团,结果又有一个师团被成建制地歼灭。这种奇耻大辱,足以让他赌上自己的全部军事生涯,来发动一场规模更大、更疯狂的反扑。

“总长,您的意思是……日军还要进攻南昌?”一个年轻的参谋,难以置信地问道。在他的认知里,打了败仗的一方,理应舔舐伤口,暂时转入防御。

“不是还要进攻,而是必须进攻。”我转过身,看着作战室里一张张因为胜利而略显松弛的脸,语气变得严厉起来。“诸位,战争,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对于日本人来说,南昌的战略地位固然重要,但现在,比战略地位更重要的,是帝国陆军的‘荣誉’!我们全歼了他们一个常设师团,这是对他们武士道精神最沉重的打击。如果冈村宁次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把这个场子找回来,那他不仅自己要上军事法庭,整个第十一军,乃至整个中国派遣军,都将颜面扫地。所以,他一定会来,而且会倾其所有,不惜一切代价地来!”

我的话,像一盆冰水,浇灭了作战室里残存的喜悦气氛。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开始意识到,一场辉煌的胜利,或许只是另一场更残酷血战的序幕。

“立刻给薛岳发电。”我斩钉截铁地命令道,“第一,通令嘉奖第九战区全体将士,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第二,命令他,立刻停止一切庆祝活动,所有部队不得有丝毫松懈,必须立刻收拢部队,补充兵员,抢修工事,准备迎接日军下一轮更猛烈的进攻。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告诉他,南昌,有可能守不住。让他务必在南昌以南、以西的广大纵深地带,预设至少三道预备防线。我的底线是,可以丢掉南昌城,但绝不能让第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在南昌城下与日军打成一场消耗巨大的决战。保存有生力量,是当前压倒一切的战略核心!”

这封电报,无异于又一颗重磅炸弹。在全中国都认为南昌己经固若金汤的时候,我却在考虑放弃南昌。我知道,这个命令一旦发出,将会引来多少不解和非议。薛岳那样的刚烈性格,恐怕更是难以接受。

果然,不到一天,薛岳的回电就到了。电报的前半部分,是对我的战略预见表达了感谢和钦佩,但后半部分,则用极其坚定的语气陈述,第九战区数十万将士,刚刚取得大胜,士气高昂,民众拥护,兼有赣北地形之利,必能与日寇再战一场,誓与南昌共存亡。

看着这份措辞恳切但态度强硬的电报,我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我理解薛岳的心情,作为一个军人,保家卫国,寸土不让,是刻在骨子里的天职。让他主动放弃一座刚刚用数万将士鲜血换来安宁的省会城市,这在情感上,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

但我不能感情用事。我知道历史的走向。历史上,日军正是在三月中旬,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南昌战役,并且最终攻占了南昌。那一战,中国军队虽然英勇抵抗,但最终还是因为实力差距而被迫撤退,并且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现在,我虽然通过自己的谋划,先赢了一局,但双方的实力天平,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如果硬要和倾巢而出的日军在南昌城下决一死三战,结果很可能是,城也丢了,主力部队也被打残了。这是我绝对不能接受的。

整整一个下午,我都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说服薛岳。强行下令,固然可以,但一个心存芥蒂、被动执行命令的前线总司令,是打不好仗的。我必须让他从内心深处,理解我的战略意图。

最终,我决定亲自去一趟南昌。

这个决定,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陈思平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总长,万万不可!您是参谋次长,统揽全国军务,岂能亲身犯险?如今武汉己经失守,从重庆到南昌,路途遥远,空中有日机封锁,地面也不太平,太危险了!”

“是啊,总长,您坐镇重庆,我们才心安。前线的事情,一道电令足矣。”其他的将领也纷纷劝阻。

我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正因为我是参谋次长,我才必须去。有些话,在电报里是说不清楚的。有些决心,也必须当面才能下。此战关系到整个华中战局的未来,关系到我们能否将战争拖入我们想要的持久战轨道。我必须确保,我的战略意图,能够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至于危险,我们军人,从穿上这身军装的那天起,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前线的士兵,时时刻刻都在枪林弹雨里,我坐一趟飞机,又算得了什么?”

我的态度很坚决,众人见劝说不动,也就不再多言。我立刻让陈思平去安排航线和飞机,并以“视察前线防务”为由,向军事委员会报备。同时,我将重庆大本营的日常指挥权,暂时委托给了几位资深的厅长,并特别嘱咐陈思平,我不在的期间,要密切关注其他战区的动态。

做出这个决定的当晚,戴笠又一次深夜造访。他带来的,是关于河内那边的最新消息。

“夏公,你要去南昌?”他一进门,就开门见山地问道,显然我的行踪,根本瞒不过他的耳朵。

“嗯,必须去一趟。”我点了点头,示意他坐下。

“路上多加小心。日本人现在恐怕最想除掉的人,就是你了。”他递给我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河内那边,有新动静了。我们的胜利,似乎刺激到了他们。高宗武等人与日本人的接触,越来越频繁。根据我们安插在他们身边的人报告,他们似乎正在起草一份所谓的‘日华协议草案’,内容……不堪入目。”

“割地?赔款?承认伪满?”我冷冷地问道。

“有过之而无不及。”戴笠的脸色在烟雾中显得愈发阴沉。“他们准备承认日本在华北的‘特殊利益’,同意‘共同防共’,实际上就是引狼入室,让日本人可以名正言顺地驻军。他们甚至妄想,只要这位‘大人物’站出来,登高一呼,就能应者云集,瓦解我们的抗战意志。”

“痴心妄想!”我将手中的铅笔,狠狠地掰成了两段。“一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疯子,和一群被失败吓破了胆的懦夫。真是绝配。”

“夏公,我觉得,不能再等了。”戴笠的眼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这种毒瘤,多留一天,对国家的危害就多一分。必须用最快的速度,最彻底的手段,将其铲除。”

我沉默了。我知道,他说的“手段”是什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军统的特工,正是在三月下旬,对河内高朗街二十七号的那栋别墅,发动了一次突袭。目标,正是那位“大人物”。只是,那次行动,因为情报失误,最终功亏一篑,反而打草惊蛇。

现在,我坐在这里,历史的轨迹,似乎又一次走到了那个关键的岔路口。我是否应该阻止他?或者,利用我的先知,帮助他“成功”?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从情感上,我恨不得立刻将那些民族败类千刀万剐。但理智告诉我,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个人的身份太敏感了,一旦以这种方式死在国外,所引发的政治风暴,将难以估量。他的那些门生故旧,会不会因此而哗变?党国会不会因此而分裂?这会不会反而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

“这件事,在你动手之前,必须让我知道。”良久,我才缓缓开口。“时机,地点,人选,我需要全部的细节。记住,我们的目标,是铲除叛国集团,而不是制造一个殉道者,更不是引发一场内乱。这件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你我都承担不起。”

我没有明确地同意,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而是将主动权,重新抛了回去,但加上了严格的限制。我知道,以戴笠的性格,他一定会动手。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利用我的知识,去规避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错误,确保这次行动,能够达到最大的政治效果,而附带的伤害,则降到最低。

戴笠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似乎想从我的脸上,看出更多的东西。但他什么也没看出来。最终,他点了点头:“我明白。夏公,一路保重。”

三月的第二周,我乘坐着一架伪装成运输机的道格拉斯DC-2,在两架战斗机的护航下,冒着被日军飞机拦截的风险,秘密飞离了重庆。飞机穿过厚厚的云层,向着炮火连天的东南方飞去。我的心里,既有对前线战局的担忧,也有对后方暗流的焦虑。这场战争,我们所要面对的敌人,实在太多,也太复杂。

经过数小时的颠簸飞行,飞机最终在赣南的一个秘密机场降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以及罗卓英、王陵基等一众高级将领,早己在此等候。

看到我走下飞机,薛岳这位素以刚猛著称的“老虎仔”,眼眶竟然有些发红。他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我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夏公!您……您怎么亲自来了!此地危险,万万不可啊!”

“伯陵兄,”我回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手掌中因为常年握枪而生出的厚茧,“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我韩夏在后方,岂能安坐?来看看大家,也来……和你商量一些事情。”

在去往南昌的路上,薛岳向我详细介绍了前线的最新情况。正如我所料,日军的增援部队,正源源不断地开往九江前线。冈村宁次甚至将他的指挥部,都向前移动到了距离修水不远的德安。种种迹象表明,一场规模空前的恶战,己是箭在弦上。

“夏公,您放心!”薛岳拍着胸脯,指着车窗外那些正在加固工事的士兵,豪情万丈地说道,“上次我们能全歼他一个师团,这次他就算来十个师团,我薛伯陵也敢和他碰一碰!南昌城,只要有我第九战区一人一枪在,就绝不会让小日本踏进一步!”

听着他这番话,看着他那张写满决心的脸,我本来准备好的一肚子大道理,忽然有些说不出口了。我能对他说什么?告诉他历史上南昌就是没守住?告诉他你的决心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毫无意义?这太残忍了,也太伤士气了。

我决定换一种方式。

当天晚上,在第九战区设在南昌城内的临时指挥部里,我没有和他们开什么军事会议,而是请所有的军长以上将领,吃了一顿饭。饭很简单,就是普通的行军餐。席间,我没有谈战略,没有谈战术,只是一个一个地,向这些在座的将军们敬酒。

我敬在吴城血战中几乎被打残的第七十九军军长,感谢他和他的弟兄们,为整个战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我敬在万家岭主攻中身先士卒的第七十西军军长俞济时,称赞他的部队不愧为抗日铁军。我敬每一位将军,说出他们部队的番号,说出他们在这次战役中的功绩。我甚至能叫出他们中一些人的字号,说出他们是哪里人。

这些细节,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动容了。他们没想到,我这个远在重庆的参谋次长,对前线的情况,对他们每一个人,都了解得如此清楚。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烈起来。许多将军都开始主动向我敬酒,诉说着战斗的惨烈,也表达着必胜的决心。

最后,我端起酒碗,站了起来。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看着我。

“诸位,”我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这一碗酒,我敬我们所有在此次赣北会战中,英勇牺牲的六万多名弟兄!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胜利,换来了我们此刻还能坐在这里喝酒的安宁。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

说完,我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瓷碗碎裂的声音,清脆而又决绝。

在座的将军们,全都站了起来,学着我的样子,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摔在地上。一时间,指挥部里,只听得见一片“噼里啪啦”的碎裂声和将军们粗重的喘息声。许多人的眼中,都泛起了泪光。

“弟兄们的血,不能白流。”我环视着众人,缓缓说道,“所以,我们接下来的每一仗,都必须打得更聪明,更有价值。我们不能只凭一腔血勇,去和小日本硬拼消耗。我们的家底,拼不起。”

我顿了顿,将目光转向薛岳。“伯陵兄,我知道,你誓与南昌共存亡的决心。在座的每一位弟兄,也都有这样的决心。这是我们中国军人的骨气。但是,我想问一句,我们抗战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守住某一城,某一地吗?”

我没有等他们回答,便自问自答道:“不!我们抗战的最终目的,是把侵略者,从我们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彻底地赶出去!是要赢得这场战争最终的胜利!为了这个最终的胜利,我们有时候,必须学会忍耐,学会放弃,学会用空间,去换取时间,用局部的牺牲,去换取全局的胜利。”

我的话,让原本热烈的气氛,瞬间冷却了下来。所有人都明白了我的意思。

“夏公,您的意思是……”薛岳的脸色有些发白,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下去。

“我的意思,南昌,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但它,也可能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一座埋葬我们第九战区精锐主力的坟墓。”我走到墙边的地图前,拿起指挥棒。“冈村宁次现在集结了重兵,摆出了一副要和我们在南昌城下决一死战的架势。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输惨了,他急了。他希望我们把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南昌这座孤城里,然后他就可以利用他绝对的炮火、空中和海军优势,把我们活活困死、耗死在这里。”

“我们,不能上他的当。”我的指挥棒,在地图上,从南昌开始,向西,向南,画出了一片广阔的区域。“南昌,我们可以守。但不是死守,是活守。我们要依托南昌的坚固工事,尽可能地杀伤敌人,消耗敌人。但是,一旦发现战局对我们不利,一旦发现敌人有合围我们的企图,我们的主力部队,必须立刻、毫不犹豫地跳出这个包围圈,撤退到这片广阔的赣西、赣南山区。把一座被打烂了的南昌城留给冈村宁次,而我们,则保存下几十万能征善战的军队。伯陵兄,诸位,你们告诉我,一座空城,和几十万大军,哪个更重要?”

指挥部里,一片死寂。我的这番话,彻底颠覆了他们“寸土必争”的传统军事观念。但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他们都明白,我说的,是残酷的,但却是正确的道理。

良久,薛岳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走到我面前,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夏公,我明白了。伯陵……受教了。第九战区,全体将士,一切听从夏公指挥。”

那一刻,我心中最重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三月的第三周,正如我所预料的那样,冈村宁次发动了他蓄谋己久的疯狂反扑。

三月二十日,日军第十一军兵分西路,在数百架飞机和长江舰队的掩护下,向修水防线发起了全线进攻。这一次,冈村宁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再分兵冒进,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他将最精锐的第六师团和增援的第一一六师团放在中路,作为主攻矛头,首指吴城、永修一线。同时,他命令海军陆战队,利用舰艇,强行在鄱阳湖西岸的吴城镇等地登陆,迂回到我军防线的侧后。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日军的炮火,比上一次猛烈了数倍。他们的飞机,几乎是贴着我们士兵的头顶,进行轮番的轰炸和扫射。在一些关键的阵地上,日军甚至丧心病狂地使用了毒气。

从前线传来的战报,一封比一封惨烈。我们的守军,在敌人的立体化攻击下,伤亡巨大。吴城镇,这个上一次就打成了废墟的地方,再一次被鲜血浸透。守卫在这里的部队,几乎是整营整营地战死在阵地上。

身处南昌前线指挥部的我,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我和薛岳以及第九战区的参谋们,一起分析着战局,调动着部队。我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我知道,历史无法改变,南昌终将失守。但我要求自己,也要求第九战区的将士们,必须在这场注定要失败的防御战中,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让冈村宁次为他占领的每一寸土地,都付出血的代价。

我的命令,只有一个核心:节节抵抗,层层消耗,绝不与敌决战。每一个阵地,都要反复争夺。每一次撤退,都要留下致命的陷阱。我们的炮兵,被我化整为零,打了就跑,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日军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他们的炮兵阵地和集结的步兵,以沉重的打击。

尽管如此,战局依然在不可逆转地向我们不利的方向发展。日军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一步步地,突破了我们的外围防线,兵锋首指南昌城下。

就在南昌的炮火最激烈的时候,三月二十一日深夜,我收到了一封由戴笠的专人,从重庆辗转送来的密电。电报上,只有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河内雨夜,鱼未入网,池水己浑。”

我立刻就明白了。军统,在河内动手了。但结果,和历史上一样,他们失败了,主谋逃脱了。虽然行动失败,但“池水己浑”这西个字,也说明了这次行动的另一个效果——它彻底打乱了投降派的阵脚,让他们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也让他们变成了惊弓之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成功。

我将电报烧毁在烟灰缸里,心中没有丝毫的波澜。与眼前这场数十万人的生死搏杀相比,几个跳梁小丑的阴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现在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第九战区的这几十万弟兄,尽可能完整地,从南昌这个即将封闭的死亡陷阱里,带出去。

三月的最后一周,南昌的保卫战,进入了最后的,也是最残酷的阶段。

日军己经完成了对南昌城北、东、西三面的合围,只留下了南面的一条通道。冈村宁次似乎是故意“围三阙一”,企图诱使我们城内的守军,通过南面的通道突围,然后他在半路上,设下埋伏,予以聚歼。

这是阳谋,赤裸裸的阳谋。

三月二十六日,在召开了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后,我正式向薛岳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伯陵兄,时候到了。”我的声音沙哑,但却异常坚定。“命令城内部队,今夜开始,分批次,交替掩护,向南面预定路线突围。同时,命令我们部署在赣西、赣南的主力部队,向抚州、吉安一线发动佯攻,制造我们要决战的假象,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为城内部队的撤退,争取时间。”

“夏公……”薛岳的虎目含泪,这个在战场上从不皱一下眉头的硬汉,此刻却哽咽了,“南昌……真的要丢了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今天放弃南昌,是为了明天,能光复整个中国。这个责任,我来背。所有的骂名,都冲我来。”

那一夜,南昌城内,火光冲天。守城的部队,在发起了最后一次悲壮的反击后,开始了艰难的撤退。日军察觉了我们的意图,立刻开始了疯狂的追击。从南昌到抚州的公路上,成了又一条血路。我们的后卫部队,为了掩护主力,与追击的日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惨烈的阻击战。

三月二十七日,日军的太阳旗,插上了南昌城的城头。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刚刚才为赣北大捷欢呼了不到一个月的国民,瞬间从天堂掉入了地狱。失望、愤怒、不解、质疑的声浪,像潮水一样,涌向了重庆。我,韩夏,这个一手策划了赣北大捷,又在关键时刻下令放弃南昌的参谋次长,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我乘坐飞机,返回重庆时,迎接我的,不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数怀疑和质问的目光。

在随后召开的最高军事会议上,我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地图前,面对着满屋子的党国要员和高级将领,平静地陈述着我放弃南昌的全部理由。

“……此役,我第九战区总计伤亡近十万人。但我们同样,给与了日军超过五万人的重创。我们失去了一座城市,但我们保存了第九战区三十余万精锐主力的完整建制。以一座注定守不住的空城,换取敌我二比一的伤亡比,并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下最宝贵的火种。在我看来,这非但不是一次失败,反而是一次深思熟虑后的战略胜利。”

我的话,掷地有声。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能反驳我的数据,也没有人能否定我的逻辑。因为他们都明白,在目前国力、军力远不如人的情况下,这己经是我们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的结果。

会议结束后,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陈思平为我端来一杯热茶,他的眼圈也是红的,显然这几天,他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总长,外面那些人……”他欲言又止。

“由他们说去吧。”我摆了摆手,毫不在意。“历史,会给我一个公正的评价。”

我走到地图前,将代表南昌的那枚蓝色旗帜,换成了一枚红色旗帜。看着那片被日军占领的土地,我的心中,没有悲伤,只有更加坚定的斗志。

就在这时,机要秘书送来一份刚刚收到的情报。我打开一看,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

情报很短,来自第五战区。上面说,日军在占领南昌后,并未停止其军事行动。其华北方面军之一部,正与第十一军遥相呼"应,兵锋首指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一场新的大战,又在酝酿之中。

而在情报的末尾,还有戴笠附上的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鱼己离河,欲入沪海。”

我将情报和纸条,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冈村宁次,汪精卫。一南一北,一明一暗。这场战争,永无休止。

南昌的硝烟尚未散尽,新的战火,却己在另一片土地上,准备燃起。

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F9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 http://www.220book.com/book/XF9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