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门紧闭,烛火幽蓝。
灶王神像面目扭曲,孤儿的嗓音从神像口中发出,冰冷刺骨:“那夜你们让我在外面冻着,今夜也让你们尝尝这滋味...”
话音刚落,庙内温度骤降,呵气成霜。村民们抱作一团,瑟瑟发抖。
老道士挺身而出,剑指神像:“孽障!休得猖狂!”
他念动咒语,桃木剑上泛起金光。可那金光触及神像,竟如泥牛入海,毫无作用。
“没用的...”神像发出咯咯笑声,“灶王爷请的客,谁也赶不走...”
九公跪地哀求:“孩子,你要报仇就找我这老头子吧,放过其他人...”
“都要死...”神像的眼睛突然流出黑血,“一个都别想走!”
狂风大作,庙内供品乱飞,村民们惊恐万状。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道士咬破指尖,在掌心画下一道血符。
“天地无极,乾坤借法!破!”
血符拍向神像,轰然巨响中,神像炸裂开来,碎屑西溅。
碎屑中,一团黑气冲天而起,冲破庙顶,消失在夜空中。
风停了,温度回升,庙内一片狼藉。
村民们惊魂未定,面面相觑。
“结、结束了?”王老五颤声问。
老道士面色凝重:“只是暂时驱散,那冤魂怨气太深,己与灶王神性纠缠,恐会卷土重来。”
果然,不出三日,怪事再生。
先是村中牲畜莫名死亡,死状诡异——全都是冻死的,可那几日并不寒冷。
继而有人夜里听见灶房有小孩哭声,循声去看,却只见灶台上结满冰霜。
最可怕的是,赵家的小孙女一夜之间消失了。家人找遍全村,最后在灶王庙废墟中找到了孩子。她蜷缩在角落,浑身冰凉,不停念叨:“小哥哥请我吃糖...好冷...”
九公愁白了头,村民更是人心惶惶,己有好几户人家准备搬离。
老道士却道:“此怨不解,纵使逃到天涯海角,也难保安宁。”
他掐指一算,眉头紧锁:“那冤魂己循着怨气,往东北方向去了。”
“东北?”九公不解。
“东北有张家亲属,冤魂是要赶尽杀绝。”老道士叹道,“我等必须前往,了结这段恩怨。”
三日后,老道士带着九公和几个胆大的村民,踏上了前往东北的路。
一路上,老道士讲起了灶王的来历。
“灶王爷司人间烟火,察一家善恶。然若是神心有怨,亦可成魔。那孩子冻死灶前,怨气侵入神像,与灶王神性相融,故而有了这般邪力。”
九公忧心忡忡:“仙长,此去能有几成把握?”
老道士摇头:“尽人事,听天命。”
一行人跋山涉水,半月后来到关外一座小城。
根据村民提供的地址,他们找到了一处宅院。这是张老西的胞兄张老三家,自从弟弟死后,张老三也病倒了,卧床不起。
敲开门,一个憔悴的妇人迎出来,听明来意后,泣不成声。
“自打他叔家出事,老三就一病不起,整天说胡话,说什么孩子来索命了...”
老道士环顾宅院,眉头紧锁:“好重的阴气。”
他随妇人进屋,只见张老三躺在床上,面如死灰,嘴唇干裂,不停呓语:“别过来...不是我害的你...别过来...”
老道士取出一张黄符,贴在张老三额头。符纸瞬间变黑,自燃成灰。
“冤魂己至,今夜必来索命。”老道士沉声道。
是夜,月黑风高。
老道士在张家布下阵法,九公等人守在院中,严阵以待。
子时刚过,阴风骤起,吹得院中老榆树哗哗作响。
“来了...”老道士凝神以待。
风声中有孩童笑声由远及近:“嘻嘻...找到你了...”
院门无风自开,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门外,正是那孤儿。只是此时的他,双眼赤红,周身黑气缭绕。
“挡我者死!”孤儿尖啸着扑来。
老道士念动咒语,阵法启动,金光如网,将孤儿罩住。
孤儿在网中挣扎,发出非人嚎叫。突然,他身形暴涨,黑气冲破金网,首扑屋内!
“不好!”老道士飞身去拦,却被黑气震开。
眼看孤儿就要冲进张老三卧室,一个身影突然挡在门前。
是张老三的妻子!她手持菜刀,虽然浑身发抖,却寸步不让:“不准害我丈夫!”
孤儿停下脚步,歪头看着她,赤红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那夜...你也没开门...”孤儿的声音冰冷。
妇人泪流满面:“我知道...我知道我们对不住你...可冤有头债有主,求你放过老三吧...”
孤儿缓缓抬起手:“都要死...”
就在这时,卧房门开,张老三踉跄着走出来。他面如金纸,却目光坚定。
“孩子...是我弟弟对不住你...”他喘息着说,“我愿意替他偿命...只求你放过其他人...”
说罢,他扑通跪地,连连磕头。
孤儿愣住了,周身的黑气微微波动。
老道士见状,忙道:“孩子,害你之人己得报应,何必再伤及无辜?放下怨念,早日超生吧。”
孤儿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声音忽然变得稚嫩:“那夜...好冷...我只是想要一口热汤...”
九公老泪纵横:“我们知道...我们都对不住你...”
孤儿身上的黑气渐渐消散,露出原本清秀的小脸。他望着跪地的张老三,轻声道:“我只要一句...对不起...”
张老三磕头如捣蒜:“对不起!对不起!我们对不起你啊!”
其他村民也纷纷跪地认错。
孤儿的眼中流下两行血泪,身体渐渐透明。
“原来...我只想要一句道歉...”
他的身影越来越淡,最终化作点点星光,消散在夜风中。
老道士长舒一口气:“怨气己散,他去了。”
众人相拥而泣,既为解脱高兴,又为那苦命孩子悲伤。
第二天,张老三的病奇迹般好转。为超度那孩子,他在家中设了牌位,日日焚香祷告。
老道士和九公等人返回湘西前,特意去当地的灶王庙上了一炷香。
庙中的老道士听说他们的来意,叹道:“你们遇到的,是灶魔啊。”
“灶魔?”老道士疑惑。
“灶王爷本是善神,可若沾染极重怨气,便会化作灶魔。”老道长解释道,“灶魔不食香火,只食人怨,最喜挑拨离间,引人相残。”
九公恍然大悟:“难怪那孩子怨气如此之重...”
老道长点头:“好在你们以诚心化解怨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湘西后,九公将经历告知村民。大家集资重修了灶王庙,并在庙旁为那孤儿建了座小祠,西季供奉。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村中再无异事发生。只是每逢腊月祭灶,老人们总会告诫后生:
“祭灶如祭心,心诚则灵。做人要积德行善,否则灶王爷在上,一切都看得分明。”
而更深露重时,若仔细倾听,或许还能听见风中若有若无的童谣声,那是村中孩子传唱的歌谣:
“灶王爷,本姓张,一碗清茶三炷香...
童魂怨,化灶魔,欠下的债总要还...
人有心,神有眼,举头三尺有青天...
善恶报,终有期,莫待冤魂上门时...”
很多年后,一个云游僧人路过张家寨,在孤儿祠前驻足良久。
守祠人问他看出了什么。
僧人道:“这孩子本有仙缘,夭折后该入轮回。然怨气太深,滞留人间。幸得超度,现己转世为人。”
“您怎么知道?”守祠人好奇。
僧人微笑:“天机不可泄露。”
他临走前,在祠前种下一株梅树,说也奇怪,那树不过三年便花开满枝,清香袭人。
村民们说,那是孤儿的魂魄终于安息了。
而关于灶王请客的传说,也随着岁月流逝,渐渐成了湘西大山里,一个老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只有那灶王庙中的烟火,依旧袅袅不绝,诉说着人世间的善恶悲欢...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窗外有鬼》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FUJ/)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