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空间重构”与“强吸引子”的理论确认,像一道分水岭。
此后,“远程协议”下的状态同步,不再仅仅是分享日常和抵御离散,更像是两个己然确认了共同坐标的系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的遥相呼应与能量交换。同步的频率,在“协议”框架下,不自觉地提升了。
江屿白会在凌晨走出实验室时,拍一张空无一人的、被路灯点亮的校园小路发给她,附言:「夜间环境采样,噪声水平:低。思绪通道带宽增大。」
唐悠悠会在食堂吃到一道味道不错的菜时,随手拍下分享:「新增‘愉悦’数据点,位于东食堂二楼三号窗口。建议收录入未来共享数据库。」
他们分享的片段越来越琐碎,也越来越深入。从一片形状奇特的云,到读论文时一个灵光乍现的困惑;从实验室仪器偶然发出的有趣声响,到窗外路过的一只慵懒的猫。
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数据碎片,通过高频率、高带宽的信道持续传输、交换、积累。渐渐地,一种奇妙的“涌现效应”开始显现。
他们发现,即使不刻意说明,对方也能从只言片语或一张图片中,精准捕捉到自己未言明的情绪底色。唐悠悠能从他一句“算法迭代进入平台期”读出他隐藏的些许烦躁;江屿白能从一个看似欢快的表情包后,察觉她一丝微妙的疲惫。
他们甚至开始在各自的领域里,产生某种“灵感共振”。
唐悠悠在攻克一个信号处理的难题时,脑海中会莫名闪过江屿白曾提过的某种优化思路,尝试后竟真的豁然开朗。
江屿白在构建一个复杂模型时,会想起唐悠悠描述她观察植物生长时提到的某种非线性变化,将其引入参数设置后,模型拟合度显著提升。
这种超越简单思念的、在认知和创造力层面的相互渗透与激发,让两人都感到惊奇。
这天晚上,唐悠悠在视频通话里兴奋地分享了她借用他的思路解决难题的过程,最后总结道:“江屿白,我感觉我们俩的大脑,好像在通过这个‘协议’,进行分布式并行计算!”
屏幕那端,江屿白看着她因兴奋而发亮的脸庞,眼神柔和。他点了点头,给出了更严谨的表述:
“更准确的描述是,高密度、高质量的数据交互,促成了我们两个独立认知系统之间,形成了强连接网络。知识节点相互链接,思维模式相互启发,从而涌现出单个系统无法独立实现的……解决问题能力。”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是一种典型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现象。”
唐悠悠听得眼睛发亮:“所以,我们在一起,不只是情绪上的依恋,还是智力上的……加成?”
“可以这么理解。”江屿白肯定道,“情感联结优化了通信效率,而高效的通信,催生了认知层面的协同进化。这是一个正向反馈循环。”
这个认知让唐悠悠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振奋。他们的感情,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一种能够彼此滋养、共同成长的强大联结。她是他系统重构后的“强吸引子”,而他,也成了她探索世界时最可靠的“协处理器”。
“那,”唐悠悠歪着头,笑盈盈地问,“我们这个‘强连接网络’,下一步的优化方向是什么?”
江屿白隔着屏幕注视着她,镜片后的目光深邃而专注。
“下一步,”他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是缩短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延迟,实现……本地化部署。”
本地化部署。
不再是远程协议,不再是周期性同步,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呼吸相同的空气,共享同一段时光。
唐悠悠的心猛地一跳,脸颊泛起红晕,心底却涌起巨大的期待。所有的分布式计算、所有的远程协作,最终极的优化,不就是归位于同一处吗?
“嗯,”她重重点头,声音里带着藏不住的笑意,“我期待……系统并网的那一天。”
视频两端,两人相视而笑。无形的数据流在网络中高速奔涌,链接着两个彼此吸引、相互成就的灵魂,共同指向那个必将到来的、物理零延迟的未来。
涌现己在发生,并网势在必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屿你共悠》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