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屿白的设想,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感知纠缠”项目组内激起了轩然大波。推翻现有架构,转向一个基于“情感核”生长模型的方案,意味着之前数周的工作近乎归零,且前路充满了未知的技术风险。
项目主导教授在听取了江屿白详尽的可行性分析和风险报告后,展现出了媒体实验室标志性的冒险精神。“Do it.” 教授只说了这两个词,眼神里是对于突破性创新的绝对支持,“如果成功,这将重新定义交互艺术的边界。”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了江屿白和唐悠悠肩上。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项目的部分参与者,而是站到了这场高风险探索的风口浪尖。
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定义和构建“情感核”。这不仅仅是一张图片或一段音频,它需要是一个能够被算法理解、并能在数据驱动下“生长”的、包含情感信息的结构化载体。
江屿白沉浸在了复杂的模型构建中。他借鉴了神经科学中关于情感编码的研究,将“情感核”定义为一个高维“潜在空间”中的特定向量区域。这个向量需要能够捕捉某种情感状态的“本质特征”,而不仅仅是表面症状。他设计的生成器,任务是根据实时输入的用户生理数据,在这个由“情感核”定义的潜在空间中进行插值和扰动,从而“生长”出既符合当前用户状态、又保留情感核内在特质的视听序列。
而唐悠悠的任务,则前所未有的抽象和困难。她需要成为那个“情感核”的提供者和定义者。她不能再仅仅提供视觉参考,而是需要深入挖掘自身的情感体验,将某种情感状态最核心、最纯粹的“质感”提取出来,并尝试用多种媒介(不仅仅是图像,可能包括声音、文本描述甚至身体运动数据)来“锚定”它,为江屿白的模型提供高质量的、无噪声的“训练数据”。
这个过程,近乎一种自我解剖。
她选择了那幅关于“孤独”的草图作为第一个实验对象。她反复凝视那幅画,尝试回溯创作时的心境,将那种“宇宙尺度的、带着敬畏的宁静”的孤独感,从纷繁的个人记忆和联想中剥离出来。她为这幅画录制了一段旁白,用极其平静的语调描述那种感觉;她甚至用运动捕捉设备记录了自己在沉浸于这种情绪时,极其微妙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身体姿态和呼吸节奏。
所有这些数据,都被输入到江屿白构建的模型中,作为定义“孤独-宁静”这个情感核的多元锚点。
第一次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令人沮丧。
系统生成的视听序列,要么过于忠实于唐悠悠提供的原始草图,变化呆板,无法响应用户数据,陷入了“过拟合”——模型只学会了复制“情感核”的表面特征,却没有学会其内在的“生长逻辑”。要么,在引入用户数据扰动后,生成的结果完全偏离了“孤独”的基调,变得混乱而无意义,成了“欠拟合”——模型未能抓住情感核的本质。
“情感元数据的‘信噪比’不够高。”江屿白分析着训练日志,眉头紧锁,“你提供的锚点数据中,可能包含了太多属于你个人语境下的、非通用的‘噪声’。或者,我们定义的情感核维度本身就有问题,它可能不是一个静态的向量点,而是一个动态的‘流形’……”
唐悠悠看着屏幕上那些要么僵死、要么疯癫的生成结果,感到了巨大的挫败。将自己最内在的情感掏出来,作为实验材料,却得到这样“失败”的产物,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技术失败更令人难受。她开始怀疑,情感是否真的能够被“编译”和“移植”。
“也许……情感就是无法被量化的。”她有些泄气地坐在椅子上,“我们是在做一件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江屿白停下手中的工作,走到她面前。他没有安慰她,而是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创作那幅画的时候,你的情感是混沌一片,还是有其内在的结构和逻辑?”
唐悠悠愣了一下,思考着:“有……结构。是一种向内的、缓慢的、带着巨大空间感的收缩……”
“那么,它就有被模型化的可能。”江屿白语气笃定,“现在的失败,不是因为方向错误,而是因为我们的‘传感器’精度不够,或者‘模型复杂度’与‘数据质量’不匹配。我们需要更精细地‘提纯’你的情感元数据。”
他拿起她的速写本,翻到另一页,上面是她随手画的一些表达其他情绪的涂鸦。“或许,我们不应该一开始就挑战‘孤独’这种复杂的高级情感。我们可以从更基础的、更普适的情感原型开始。比如……‘喜悦’、‘恐惧’、‘愤怒’。”
他指着其中一幅线条跳跃、色彩明快的涂鸦:“试着定义这个‘喜悦’。不是‘因为收到礼物而喜悦’,而是剥离了所有具体原因的、纯粹的‘喜悦’本身的结构性特征。”
这个提议像一道光,照进了唐悠悠混乱的思绪。剥离具体语境,提炼情感原型……这更像是一种哲学思考和艺术抽象的极致练习。
她重新振作起来,与江屿白一起,投入了新一轮、更加艰苦的“情感核”锻造过程。他们像两个在未知领域拓荒的探险家,一个用理性的镐斧劈开概念的顽石,一个用感性的筛网淘洗情感的沙金。
失败,调试,再失败,再调试……
实验室的灯光常常彻夜长明。查尔斯河上的雾气聚了又散,散了又聚。没有人知道他们能否成功,包括他们自己。但在这个过程中,某种东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江屿白对情感结构的理解越来越深,而唐悠悠对自身创作内核的洞察,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清晰度。
情感核的注入,不仅是在训练一个AI系统,更是在倒逼着他们,对人类情感的本质,进行一场最深刻的、共同的追问。而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个失败的实验数据中,等待着被他们一起发现。
屿你共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屿你共悠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G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