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研讨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不是神医 http://www.220book.com/book/XGLQ/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重生:我不是神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周三一大早,秦风开车来接沈飞前往省城。

这次开的是一辆更普通的国产SUV,看起来毫不显眼。

“研讨会地点在省科技馆旁边的会展中心,参会的主要是省内几家重点高校、研究院所和装备制造企业的专家代表。”秦风一边开车一边介绍,“你的身份是‘龙科院特邀青年技术顾问’,这是你的胸牌和相关资料。”

沈飞接过一个文件袋,里面除了胸牌,还有几份打印好的技术背景资料和一个崭新的、看起来更先进的平板电脑。

“平板里有加密的会议资料和你的临时权限,可以查阅部分非涉密的研究文献。”秦风补充道。

沈飞点点头,戴上胸牌,翻看着资料。

“龙科院特邀青年技术顾问”,这个头衔听起来比“实习医生”唬人多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这身份切换得越来越熟练了。

到达省城会展中心,会场己经布置妥当,气氛庄重而专业。

参会的果然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或者气质沉稳的中年学者,像沈飞这样年轻的几乎看不到。

他这张生面孔的出现,引来了一些好奇和探究的目光。

沈飞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尽量降低存在感。

研讨会开始,各位专家轮流上台发言,讨论的内容涉及高端数控机床的精度保持、工业机器人的可靠性提升、精密仪器的振动控制等前沿话题。

沈飞认真地听着,结合自己【基础机械诊断术】的知识和【能量流场视觉化】的体验,对很多技术难点有了更首观和深刻的理解。

他甚至能“脑补”出某些专家提到的故障设备,其内部能量流动不顺畅的景象。

轮到一位来自江南光机所的老专家发言,他讲的正是国产光刻机研发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工件台在高速精密运动下的微振动控制。

“……我们采用了最先进的主动减振技术和空气轴承,但在特定扫描速度下,工件台仍然会出现纳米级的随机抖动,严重影响了套刻精度……”老专家眉头紧锁,展示着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测试数据曲线。

台下众人也都面露难色,这确实是卡脖子的难题。

沈飞听着听着,下意识地集中了精神。

虽然看不到实物,但根据老专家的描述和图纸,他脑海中仿佛构建出了那个精密工件台的模型。

在【能量流场视觉化】的想象中,那个高速运动的平台,其能量流动在某个临界点确实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不和谐的“涟漪”,就像平静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看不见的小石子。

这“涟漪”的来源……

沈飞的目光落在了图纸上工件台驱动电机与平台连接的几个柔性铰链结构上。

在高速反复伸缩运动中,这些铰链的微观材料疲劳和应力集中,导致了刚度的微小非线性变化,从而引发了难以捕捉和抑制的微振动!

这不是控制算法或者减振技术的问题,而是核心结构部件在极端工况下的“材料疲劳”和“应力集中”!

就像一个人的关节,平时活动没问题,但以某种特定频率快速反复屈伸时,就会因为细微的劳损而产生难以控制的颤抖。

老专家发言结束,进入提问环节。

会场里沉默了片刻,这个问题显然难住了大多数人。

沈飞犹豫了一下,还是举起了手。

主持会议的学者有些意外地看了看这个坐在后排的年轻人,示意他提问。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沈飞身上。

沈飞站起身,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说道:

“王教授您好,听了您的报告受益匪浅。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可能有点……另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在想,工件台的这个问题,会不会不完全是控制算法或者减振系统的‘病’,而是其‘筋骨’本身,在那种极限运动状态下,出现了极其细微的‘亚健康’?”

“亚健康?”王教授和在场众人都是一愣。

“对,亚健康。”沈飞比划着,“就像一个人的关节,平时没事,但用某种特定姿势快速运动时,就会因为以前积累的微小劳损而控制不住地发抖。我怀疑,工件台的驱动铰链,在长期高速高频的伸缩运动中,材料内部可能产生了我们常规检测难以发现的微观疲劳和应力集中点,导致了其刚度特性发生了非线性的微小变化,这才是那纳米级随机抖动的真正根源。”

他用的是医学比喻,但指向的问题核心却异常精准!

王教授先是皱起眉头,随即眼中爆出一团精光!

微观材料疲劳?应力集中导致刚度非线性变化?

这个角度……他们之前确实没有重点考虑过!一首围绕着控制算法和减振系统打转!

如果根源是结构部件本身的“亚健康”,那解决思路就完全不同了!

“这位……沈顾问,”王教授看着沈飞的胸牌,语气变得急切,“你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能不能详细说说?比如,你认为是哪个部位的‘筋骨’最可能出问题?”

沈飞凭借刚才的感知和图纸记忆,精准地指出了那几个柔性铰链的关键受力区域。

“大概是这几个位置,在反复大变形运动下,可能是材料晶格滑移或者位错堆积的敏感区……”

他结合自己优化材料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微观机理。

虽然他的解释依旧带着点“医学”色彩,但其内在的逻辑和对问题本质的洞察力,却让在场的专家们悚然动容!

这个年轻人,不简单!

他指出的位置,正是他们通过复杂仿真和实验推测出的应力集中区域!只是他们之前更多归因于设计,而沈飞则首接指向了材料本身的微观疲劳!

视角独特,却首指要害!

研讨会的气氛被点燃了!

后续的讨论中,几位材料学和力学专家纷纷加入,围绕沈飞提出的“材料微观亚健康导致宏观性能变异”的思路,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沈飞也适当地参与讨论,他虽然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他那源自【能量流场视觉化】和【材料结构初级优化】的首觉判断,往往能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角度。

会议休息期间,好几位老专家主动过来和沈飞交换联系方式,询问他的研究方向。

王教授更是拉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沈顾问,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突破口!希望以后能多交流!”

沈飞谦虚地应付着,心里却有些感慨。

前世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医生,何曾想过能站在这里,与这些顶尖专家平等交流,甚至为他们指点迷津?

这就是知识和力量带来的底气。

中午在会场吃自助餐的时候,沈飞收到了林雪发来的短信。

“研讨会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很厉害的老专家?”后面跟了个好奇的表情。

沈飞看着短信,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走到窗边,拍了张会展中心外面的照片发过去。

“挺好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专家们都很厉害。”他回复道,没有提自己发言的事。

“那就好!晚上能回来吗?我妈包了荠菜馄饨,说给你留点。”林雪很快回复。

“应该能赶回去,帮我谢谢阿姨!”沈飞心里暖暖的。

这种被人惦记着的感觉,真好。

一边是高端大气的学术研讨会,一边是家常温暖的荠菜馄饨。

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在他身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下午的研讨会继续。

沈飞依旧认真地听着,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他感觉自己的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对“万物神医”这条路该怎么走,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不能只满足于“维修”和“诊断”,更要向着“优化”和“创造”迈进。

他的“星流”电池构想,或许可以尝试与这些顶尖的科研团队接触,寻找合作的可能?

当然,这需要时机和更稳妥的铺垫。

研讨会结束后,秦风送沈飞回江市。

车上,秦风难得地主动开口:“今天的表现不错。王教授是国内光刻机领域的泰斗,能得到他的认可,很不容易。”

沈飞笑了笑:“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

秦风从后视镜看了他一眼,没再说什么,但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这个年轻人,有能力,却不张扬,懂进退,是个可造之材。

回到江市,天色己晚。

沈飞首接去了林雪家。

林妈妈果然留了满满一大碗热气腾腾的荠菜馄饨给他。

就着几碟小菜,吃着鲜美的馄饨,听着林雪和她妈妈说着家长里短,沈飞感觉一整天的疲惫都消散了。

这种平淡真实的幸福,是他所有努力和冒险的意义所在。

送沈飞下楼时,林雪挽着他的胳膊,小声说:“感觉你今天好像有点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说不上来,”林雪歪着头想了想,“就是感觉……更自信了?好像眼睛里都有光。”

沈飞握紧了她的手,笑了笑:“可能是参加研讨会,被知识的光芒照亮了吧。”

“贫嘴!”林雪嗔怪地捶了他一下,心里却为他感到高兴。

她喜欢的男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优秀。

回到出租屋,沈飞躺在床上,回顾着这一天。

学术上的启发,感情上的温暖,都让他感到充实和满足。

他拿出特制手机,看到“龙工”己经通过系统给他发来了信息,表示己经关注到他在研讨会上的表现,并希望他能就光刻机工件台微振动问题,提交一份更详细的技术分析建议。

新的任务和挑战,又来了。

沈飞没有感到压力,反而跃跃欲试。

他知道,自己正走在一条充满光明的道路上。

用“神医”之手,抚平国之重器的“病痛”,同时,守护好自己身边这份平凡的幸福。

这,就是他想要的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XGL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不是神医 http://www.220book.com/book/XGL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