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大捷的狂热欢呼尚未完全平息,空气中弥漫的硝烟与血腥味也未曾散尽,杨广便己从胜利的激昂中迅速冷静下来。他深知,一场战役的胜利固然可喜,但若不能借此良机,彻底整肃内部,巩固权柄,那么这胜利的果实终将如同沙堡般脆弱。
清理战场、审讯俘虏的工作在司马德戡的主持下高效进行。而最重要的发现,来自于颉利可汗仓皇败退时,未能及时带走的中军大帐。在一只精致的、显然属于中原工艺的檀木匣中,司马德戡找到了一批未来得及销毁的密信,以及几件作为信物的玉佩。
当这些证据被呈送到杨广面前时,他正擦拭着佩剑上的血渍。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字迹和宇文阀特有的家族纹饰玉佩,他的眼神瞬间冰冷如万载寒冰。
“好,好一个宇文阀!”杨广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刺骨的寒意,“内结党羽,外通突厥,雁门之围有他们,马邑城下,竟还有他们!”
密信的内容触目惊心,不仅坐实了宇文阀与颉利可汗早有勾结,约定了里应外合颠覆马邑的计划,更清晰地指向了军中几个隐藏极深的宇文阀核心成员。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官至鹰扬郎将的宇文承基,论辈分是宇文化及的族弟,掌控着原马邑守军中相当一部分兵力,是宇文阀安插在此地的重要钉子。
“证据确凿,无可辩驳。”杨广将密信轻轻放在案上,语气平淡,却蕴含着风暴,“是时候,彻底清算了。”
三日后,一场规模空前、仪式庄严的献俘与庆功大会在马邑城外的旷野上举行。所有“御侮军”将士,以及部分马邑百姓代表,齐聚于此。阳光下,盔明甲亮的将士们肃然而立,旌旗招展,得胜的鼓乐喧天,气氛热烈而肃穆。
然而,在这片胜利的欢腾之下,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正在悄然凝聚。
杨广高踞于临时搭建的点将台上,身着戎装,外罩猩红龙纹斗篷,威严的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他的左侧,站着以司马德戡为首的有功将领;而右侧,则跪着一排被缚的囚犯,为首的,正是面如死灰的宇文承基,其后还有数名查实与此案有牵连的军官和文吏。
鼓乐声歇,全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点将台。
杨广缓缓起身,他没有立刻封赏功臣,而是先走到了那群囚犯面前。他拿起司马德戡递上的几封关键密信和那几枚玉佩,将其内容与罪状,以沉浑而清晰的声音,公之于众。
从宇文阀如何构陷忠良,到雁门之围如何勾结外敌意图弑君,再到马邑之战前如何密通颉利,许诺城破之后的利益瓜分……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脉络清晰!
随着他的讲述,台下将士们的脸色从最初的兴奋,逐渐变为震惊,继而化作冲天的怒火!他们这才知道,自己在前方浴血奋战,险些马革裹尸,背后竟有如此龌龊的背叛!
“……宇文承基等,世受国恩,位列将校,不思忠君报国,反而勾结外虏,谋害君父,祸乱社稷,其行可诛,其心当戮!”杨广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金铁交鸣,带着不容置疑的审判意味,“此等逆贼,天理难容,军法难恕!”
他猛一挥手,厉声喝道:“斩!”
令下,如山!
数名膀大腰圆、面无表情的刽子手大步上前,雪亮的鬼头刀高高扬起,在阳光下反射出刺目的寒光!
宇文承基等人发出绝望的哀嚎或徒劳的咒骂,但一切声音都被台下将士们愤怒的咆哮所淹没。
“杀!”
“杀了这些叛徒!”
“为死去的弟兄报仇!”
刀光闪过,血溅五步!几颗曾经显赫的人头滚落在地,无头的尸身颓然扑倒。滚烫的鲜血,瞬间染红了点将台前的土地。
全场在这一刻,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唯有那浓郁的血腥气,和地上刺目的鲜红,无声地诉说着皇权的冷酷与决绝。
这血腥的一幕,如同最严厉的警示,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将士的心中。皇帝的权威,不容挑衅!背叛的下场,唯有死亡!
杨广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眼神深邃。他知道,立威,需要敌人的鲜血来浇筑。
当刽子手退下,血腥味尚未散尽时,杨广转过身,面向全军。他脸上的肃杀之气瞬间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慷慨与温和。
“叛逆己诛,大快人心!”他朗声道,“然,今日之盛会,更应为在雁门突围、马邑守城中,奋勇杀敌、功勋卓著的忠勇将士而设!”
他拿起早己拟好的封赏诏书,开始逐一宣读。
“右屯卫大将军司马德戡,忠勇无双,屡立奇功,于马邑之战居功至伟,擢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范阳县公,实食邑千户!赐金千斤,帛万匹!”
“鹰扬郎将赵威,于突围途中阵斩突厥百夫长,勇冠三军,擢升为鹰扬副郎将,赏……”
“队正李狗儿,率先辨识毒草,救同袍数十,擢升为旅帅……”
从高级将领到基层士卒,凡有军功者,皆得封赏。金银田宅,官爵勋位,杨广毫不吝啬。尤其是对那些出身寒微、凭战功上位的士卒,他的封赏更是厚重,引得台下阵阵羡慕与激动的欢呼。
血淋淋的惩戒与厚重的封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叛徒身首异处的凄惨,一边是功臣风光无限的荣耀。
所有将士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追随陛下,建功立业,前途无量;背叛陛下,通敌卖国,死路一条!
通过这一次彻底的清洗与封赏,杨广不仅清除了内部最大的毒瘤宇文阀在军中的核心力量,更牢牢掌控了这支从雁门带出来的百战精锐,并初步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以军功集团为支撑的新的权力架构。
“御侮军”的军心,在此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凝聚与高涨。
杨广立于点将台中央,接受着山呼海啸般的“万岁”朝拜。阳光洒在他身上,映照着那猩红的斗篷和坚毅的面容。
他知道,手中的利剑己经磨砺锋利,是时候,指向更广阔的天下了。
--
作者“豆角土豆盖饭”推荐阅读《大唐双龙传之重塑大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XHB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