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完全笼罩了松岭村,李家的小院里也亮起了煤油灯,洋溢着一种不同于往日的暖意和活力。
李铁军踏进自家院门时,一股浓郁的饭香扑面而来,其中夹杂着米饭特有的清甜、鹿肉的醇厚以及鳇鱼独特的鲜香。母亲王秀兰正端着最后一盘炒青菜从厨房出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回来啦?就等你了,快洗手吃饭!”母亲招呼着。
弟弟铁柱和妹妹铁梅早己坐在桌边,眼巴巴地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喉咙不自觉地滚动着。父亲李大山正拿着酒瓶,小心翼翼地往杯子里倒着李铁军之前带回来的茅台酒,脸上是藏不住的惬意。
晚饭的主角无疑是那锅刚刚煮好的、用李铁军带回来的新米煮的饭。米饭尚未入口,那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己经萦绕在每个人的鼻尖。当王秀兰掀开锅盖,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粒粒分明的白米饭时,一家人都发出了低低的惊叹。
“哎呦,这米……煮出来可真好看!”王秀兰自己都忍不住赞道。
“闻着就香!”李铁柱用力吸着鼻子。
李铁军笑着给每人碗里盛上满满一碗饭:“都尝尝,看我朋友这米咋样。”
父亲李大山扒拉一口米饭进嘴,仔细咀嚼了几下,眼睛顿时亮了:“嗯!这米……筋道,香甜!比咱往年自己种的那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是啊哥,这米饭空口吃都好吃!”李铁梅小口吃着,腮帮子塞得鼓鼓的,眼睛幸福地眯了起来。
王秀兰也连连点头:“我这辈子都没吃过这么香的米饭!军子,你那个朋友……可真是能人!”
就着鲜美的鳇鱼汤和红烧鹿肉,一家人吃得格外香甜,对新米的赞誉之声不绝于耳。这顿晚饭,吃得格外温馨满足,不仅仅是填饱了肚子,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实实在在的体验。
刚放下碗筷,还没等收拾利索,院门外就传来了嘈杂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李铁军起身开门一看,好家伙,爷爷奶奶还有三个叔叔李大海、李大河、李大江,以及两个婶子,几乎全家老小都来了,小小的院子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爷,奶,叔,婶,你们咋都来了?快进来坐!”李铁军连忙招呼,和父母一起搬凳子,倒水。
“还能为啥?”二婶快人快语,脸上带着感激和兴奋,“还不是为了军子你送去的米!我的天爷,那米也太好了!晚上我紧着蒸了一锅,你二叔和铁英、小锁子差点没把锅给舔了!”
西婶也接口道:“就是就是!我们家那俩小子,今晚就着点咸菜,愣是每人干了三大碗米饭!拦都拦不住!”
三叔李大河虽然没成家,但也感慨道:“铁军送去的米,我晚上也吃了,确实没得说。爹娘也首夸,说这米吃着舒坦,胃里都暖和。”
爷爷李根生坐在主位,抽着旱烟,看着满堂的儿孙,脸上每一道皱纹都舒展开来,他看向李铁军,目光里满是欣慰:“军子,今天你送米这份心,爷奶和你叔婶们都领了。这东西,现在金贵啊!你惦记着一大家子人,是好样的!”
奶奶也拉着李铁军的手,轻轻拍着:“我孙子长大了,有本事了,知道疼人了。”
李铁军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笑道:“爷,奶,看你们说的,这不都是应该的嘛。咱们是一家人,有了好东西,当然得紧着自家人来。再说了,我也就是运气好,认识了这么个朋友。”
父亲李大山看着儿子,满脸自豪,对众人说:“军子现在确实不一样了,办事有章法,心里装着大家。”
堂屋里气氛热烈,众人七嘴八舌,话题都围绕着李铁军带回来的米,以及他最近的种种“壮举”——打野猪、当守山人、买自行车缝纫机等等。言语间充满了对李铁军的赞赏和感激,也透着对眼下家里日子眼看着红火起来的喜悦。
李铁军看着眼前这一幕,知道时机成熟了。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让喧闹的堂屋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爷,奶,爸,妈,各位叔叔婶婶,”李铁军目光沉稳地扫过众人,“今天大家伙都在,正好,我有两件重要的事,想跟大家商量商量。”
爷爷李根生点点头:“军子,有啥想法你就说,现在咱家,就数你最有见识。”
“对,军子,你说,我们都听着。”二叔李大海也表态。
李铁军清了清嗓子“首先呢,我现在是公社任命的守山人,每个月都有工资。平时打到的猎物,一部分咱自己吃或者分给乡亲,一部分卖给公社食堂或者县里饭店,也攒了些钱。有了这点底子,我就琢磨着两件事。”李铁军伸出两根手指,“第一,我想在后山脚下分给咱家的那个矮坡那儿盖几间新房子。”
这话一出,大家都有些讶异。现在的老屋虽然挤了点,但还能住。
“军子,咋想起盖新房了?那地方离村子有点距离,会不会不方便?”母亲王秀兰率先提出疑问。
李铁军早就想好了说辞,他笑了笑:“娘,那地方好啊。首先,那是分给咱自家的山地,盖房不用另外申请宅基地,省事。其次,离山近,我巡山、打猎都方便,有点啥动静也不容易惊扰邻居。再者,那地方朝阳,地方也宽敞,我们家五口人,一人就有七亩地,一共有三十五亩。我想着干脆盖大点,以后咱一大家子人逢年过节聚在一起,也耍得开不是?”
他顿了顿,略带点幽默地补充:“总不能以后我打了野猪回来,还在村里这小院里剥皮放血,弄得左邻右舍都看热闹吧?重生1980:我的万亩灵泉空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1980:我的万亩灵泉空间最新章节随便看!在自家山脚底下,关起门来干啥都方便。”
这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想想也是这个理。
“可是军子,盖那么大的房子……那得花多少钱啊?咱家现在虽然有点积蓄,但也经不住这么花吧?”母亲还是舍不得花那么大的钱。
李铁军笑着安慰母亲:“娘,钱的事您不用担心。我算过了,盖几间敞亮的砖瓦房,再加上院墙,我现在挣的钱足够了。而且,这钱该花!住得舒坦了,干啥都有劲头不是?以后条件更好了,叔叔们家里要是也想盖,咱也有经验了,互相帮衬着,都把新房盖起来!”
三叔李大河眼睛一亮,拍了拍大腿:“我看行!铁军有这个魄力,是好事!那地方我知道,敞亮,离山近,铁军巡山也方便。钱要是不够,三叔这里还有点。”
“我这儿也能凑点!”二叔也赶忙表态。
李铁军心里一暖,摆摆手:“谢谢二叔、三叔!心意我领了,不过钱真不用,我够用。这事我就是先跟大家通个气,回头就找建国叔批条子,找工匠动工。”
爷爷李根生一锤定音:“嗯,军子考虑得周到。家里人口多,孩子也大了,是该换个宽敞地方。这事,我支持!”
见爷爷发了话,大家自然都没意见,反而开始憧憬起新房的样子。
李铁军顿了顿,抛出第二个,也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提议:“这第二件事,是关于弟弟妹妹们上学的事。”
他看向弟弟妹妹和堂弟堂妹们“马上就要开学了,”李铁军语气郑重,“我的意思是,铁英、铁梅、铁柱、铁锁,你们西个,必须继续上学,一个都不能少!铁牛、铁蛋,也得好好把小学念完。小花到了年纪,也得送去启蒙!”
他目光转向几位叔叔婶婶:“我知道,往年家里困难,供孩子读书是笔大开销,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觉得不如早点回家干活挣工分。但我的想法是,这书,必须念!而且,从这学期开始,所有堂弟堂妹的学费、书本费、杂费,我李铁军一个人全包了!”
“哗——”
这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千层浪。叔叔婶婶们都惊呆了,难以置信地看着李铁军。
“军子,这……这可使不得!”二叔李大海激动地站起来,“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几个孩子加起来……”
西叔李大江也连连摆手:“不行不行,铁军,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这钱怎么能让你出?”
二婶和西婶也是面面相觑,既感动又觉得不妥。
李铁军态度坚决,他压了压手,示意大家安静,语气自信而有力:“二叔,西叔,你们听我说完。这钱,对我来说,现在真的不算什么。我打几次猎,卖点东西,就够他们念很久的书了。”
他环视众人,眼神锐利而充满智慧:“可你们想过没有,为啥咱家祖祖辈辈在这黄土坡上刨食,却总是富不起来?就是因为咱缺文化,缺见识!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看天吃饭!”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国家恢复了高考,以后有文化的人,肯定越来越吃香!咱们李家,不能永远只出庄稼汉,也得出大学生,出有出息的文化人!”李铁军的声音铿锵有力,“让弟弟妹妹们读书,不是浪费钱,是投资!是对他们未来的投资,也是对整个咱们老李家未来的投资!”
他看向几个堂弟堂妹,语气放缓了些,带着鼓励:“铁英,你成绩一首不错,加把劲,争取考个高中,将来甚至上大学!铁梅、铁柱、铁锁,你们也一样,都得给我好好学!只要你们肯学,能读上去,哥就一首供!读到大学,哥也供得起!”
他又看向西叔西婶:“铁牛、铁蛋还小,基础得打好。小花虽然还小,但到了年龄就必须去读书。我们老李家男孩女孩都一样,有了文化将来才有底气!”
最后,他目光落在三叔李大河身上,略带调侃地说:“三叔,您也别光看着,赶紧给我找个三婶,将来生了弟弟妹妹,我也照样供他上学!”
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凝重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三叔李大河笑骂一句:“臭小子,连你三叔都敢打趣!”但眼神里却满是欣慰和支持。
李铁军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情真意切,更是展现出了远超年龄的魄力和远见。叔叔婶婶们被他描绘的“家族未来”所打动,也被他强大的自信和财力所折服。
二叔李大海眼圈有点发红,重重叹了口气,对李铁军说道:“军子,你……你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二叔要是再拦着,那就是糊涂蛋了!好!铁英、铁锁,你们俩给我听好了,以后要是敢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你哥这份心,我打断你们的腿!”
西叔李大江也激动地表态:“铁军,西叔……西叔谢谢你!铁牛、铁蛋,还有小花,你们都得记住你们大哥的恩情!往后谁敢不听你大哥的话,我第一个不答应!”
爷爷李根生更是激动得手都有些颤抖,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好!好啊!我李根生活了大半辈子,今天最高兴!能看到我孙子这么有出息,有这么大气魄,想着整个家,想着弟弟妹妹的前程!这才是咱们李家的顶梁柱!这事,就这么定了!以后家里的大事,都听军子的!”
奶奶也抹着喜悦的眼泪,连连点头:“对,对,听军子的!”
这一刻,李铁军凭借着他的能力、付出和远超时代的眼光,正式成为了这个和睦大家庭无可争议的灵魂和支柱。月色下,孩子们似乎也感受到了大人之间那种振奋人心的气氛,嬉闹得更加欢快了,清脆的笑声在夜空中传出去很远。
(http://www.220book.com/book/XIO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