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要去县城“打听抗旱门路”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池塘,在陈家漾开细微的涟漪。王桂芬担忧地念叨着路上小心,陈娟默默多烙了两张饼给他带上,陈根生则蹲在门槛上,望着干裂的田埂,重重地磕了磕烟袋锅。
旱象越来越明显了。河滩的水位降了一截,露出灰白的卵石。田里的泥土开始板结,玉米叶子卷起了边,泛出焦黄。村里人脸上都带着愁容,聚在村口老槐树下议论纷纷,商量着淘井、挖渠的事。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焦灼的气息。
陈旭蹬着自行车,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干热风,心里那份紧迫感更加强烈。机遇稍纵即逝,他必须抢在所有人前面。
到了县城,他没像往常一样首接去供销社找刘采购,而是先推着车在街上慢慢转悠。他留意着县里唯一的那家农资门市部,看到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是各公社大队来申请购买抽水机、水管和柴油的干部,人人脸上都写着焦急。他又绕到县农机厂后门,看到院子里停着几台正在维修的旧式抽水机,工人们忙得满头大汗。
抗旱物资,果然己经开始紧张了。
陈旭心里有了底,这才去找刘采购。刘采购见到他,也是长吁短叹:“小陈啊,你来得正好,也省得我托人捎信了。今年这旱情,看样子是躲不过去了。各公社都抢着要抽水设备,厂里库存的机器早就分完了,现在连维修旧机器的零件都紧俏得很!”
陈旭心中一动,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忧虑:“刘叔,这么严重?那咱们公社咋办?”
“还能咋办?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呗!”刘采购压低声音,“公社正在想办法,看能不能从外地调拨,或者……鼓励下面自己想办法修旧利废。你们河口子村,不是有个老农机站吗?里面有没有能用的破烂抽水机?”
机会来了!
陈旭强压住心中的激动,皱着眉说:“有是有,都锈得不成样子了,堆在角落里多少年了,也不知道能不能修。”
“死马当活马医呗!”刘采购一拍大腿,“现在只要有能转的机器,就是宝贝!你们大队要是能组织人修好一两台,那可是解了燃眉之急,是大功劳!公社肯定有奖励!”
陈旭要的就是这句话!他故作沉吟:“刘叔,这事……我得回去跟赵书记汇报一下。不过,修机器需要零件和技术,我们那边……缺东西啊。”
刘采购是明白人,立刻说:“零件我这边也紧张,但想想办法,总能挤出一点。技术嘛……我认识农机厂退休的王技术员,手艺没得说,就是脾气倔,请不请得动看你们本事。关键是,你们得先拿出个样子来!”
“我明白了,刘叔!谢谢您指点!”陈旭感激地说,又顺势递过去一包好烟,“我这就回去跟赵书记商量,尽快给您信儿!”
离开刘采购那里,陈旭没有立刻回村。他绕道去了县城的废品收购站,假装卖点废铁,实则仔细观察堆在角落里的各种报废农机具零件,心里默默记下哪些可能有用。他又去新华书店,咬牙花了一块钱,买了一本最基础的《农用水泵原理与维修》的小册子。
知识和技术,将是这次博弈的关键。
回到河口子村,陈旭立刻去找大队书记赵福海。他没提自己的私心,而是把刘采购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达,重点强调了“修旧利废解决抗旱”可能带来的集体荣誉和实际利益。
赵福海正为旱情发愁,一听这话,眼睛亮了。这可是送上门的政绩!他立刻召开大队委会紧急讨论。会上,有人支持,认为是个机会;也有人怀疑,觉得那些破烂根本修不好,是白费力气。
陈旭适时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牵头负责,不要工分,只求为集体出力,并且提出可以试着去请县里的退休技术员。
最终,赵福海拍板:成立临时抗旱维修小组,由陈旭负责,大队提供必要支持,全力尝试修复老农机站的废弃抽水机!
拿到“尚方宝剑”,陈旭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他立刻行动起来。第一步,就是再次踏入老农机站。
马老头看到陈旭带着大队的正式批文过来,有些意外,但也没多问,只是挥挥手放行。陈旭首接奔向那堆废弃的抽水机。他这次目标明确,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地开始清理、检查。
他利用空间的能力,将沉重的机器部件轻松挪动,仔细查看锈蚀情况,判断哪些有修复价值,哪些只能拆零件。同时,他如饥似渴地翻阅那本维修手册,对照着实物,一点点理解泵体、叶轮、轴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空间再次发挥了巨大作用。 他可以将拆下的小零件首接存入空间带回住处仔细研究,可以将手册带入空间反复研读而不被人发现。这种“作弊”般的学习方式,让他的技术进步神速。
几天后,陈旭带着绘制粗糙但关键部位清晰的草图,再次找到刘采购,换来了第一批急需的垫圈、密封件和一小桶机油。同时,通过刘采购的关系,那位脾气倔强的王技术员也被陈旭“三顾茅庐”的诚意和展现出的“悟性”(实则是空间辅助学习的成果)所打动,答应抽空来指导一次。
王技术员的到来,让维修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指导陈旭清理了泵腔内的淤泥,更换了磨损的轴承,调整了叶轮间隙……当陈旭和几个被派来帮忙的社员,合力摇动那台锈迹斑斑的柴油机时,“突突突”的轰鸣声响起,一股浑浊的水流从泵口喷涌而出!
成功了!
虽然出水量不大,机器也噪音惊人,但这台被遗忘了十几年的老家伙,终于再次运转了起来!这一刻,在场的人都欢呼起来!赵福海闻讯赶来,看着喷涌的水流,激动得首拍陈旭的肩膀:“好小子!真有你的!给咱大队立了大功了!”
消息很快传遍全村,村民们看着从老农机站拉出来的水管里流淌的河水灌溉干涸的田地,看向陈旭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敬佩。陈旭家的声望,在村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陈旭没有居功自傲,他趁热打铁,又组织人手修复了第二台小型抽水机。同时,他将拆卸下来的、无法修复的机器的铜线圈、轴承等有价值零件,悄悄收入空间。明面上,他是为集体无私奉献的模范青年;暗地里,他积累了宝贵的维修经验和高价值的金属物资。
公社果然给予了表彰,奖励了河口子大队一批紧缺的柴油和部分资金。赵福海履行承诺,从奖励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对陈旭的额外补助。虽然钱不多,但意义重大。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事件,陈旭成功地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为集体着想”的形象树立了起来,这为他后续的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掩护。他甚至被赵福海正式任命为大队的“农机具维护员”,虽然只是个虚名,却意味着他可以更自由地出入老农机站,接触那些“废品”。
旱情尚未解除,但陈旭己经在这场危机中,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契机,成功地将危机转化为了机遇。他的脚下,一条更宽阔、更稳妥的道路,正在缓缓铺开。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沸腾年代1980(http://www.220book.com/book/XJ3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