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 权力格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双赢之局:数字与传产的博奕 http://www.220book.com/book/XKE3/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双赢之局:数字与传产的博奕

陆景明明白了。王鸿远并非不了解情况,而是他需要在各种势力和诉求之间进行平衡。引入自己这条“鲶鱼”,本身就是一种打破平衡的尝试,但这种尝试的边界和力度,显然被严格控制着。

陆景明深吸一口气说:「我明白了。非常感谢你,林助理。这份‘地图’非常详尽,对我后续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他表达的是真诚的感谢。

无论林晞是出于何种职责和目的提供这些信息,它们的确具有极高的价值。

「这是我应该做的,陆总。」

林晞微微颔首,态度依旧专业而克制:「如果您没有其他指示,我就先出去了。关于您之前要求收集的历年运营数据,我己经协调了相关部门,最晚明天下午可以获取到大部分。」

「好的,辛苦。」陆景明点头。

林晞起身,安静地离开了办公室,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重新恢复了寂静。

陆景明独自一人,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庞大的厂区。

阳光下的厂房、仓库、道路依旧井然有序,但在他的眼中,它们己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那是郑怀山的王国,是元老们的领地,是无数利益交织的网络,也是他必须要去挑战和改变的“旧世界”。

林晞提供的地图,没有给出捷径,反而更像是指出了前方遍布的暗礁和漩涡。

但他并没有感到气馁,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冷静。

未知的恐惧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己知困难的清晰认知。

他知道水深,知道了暗流的方向,知道了哪些地方可以尝试落脚,哪些地方必须绕行。

接下来的路,依旧艰难,但至少,他不再是盲人摸象。

他打开电脑,调出那份宏伟的数字化转型蓝图。

此刻再看,那些精美的图表和的数据,仿佛都与林晞刚才描述的那些人名、面孔、利益链条一一对应了起来。

技术是利刃,但挥舞这把利刃,需要策略,需要时机,更需要深刻理解它将要劈开的,究竟是怎样的层层壁垒。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新建了一个加密文档,标题是——《恒盛内部格局分析与策略应对初稿》。

他开始将林晞的口头信息,结合自己的观察,转化为更系统化的分析。

林晞提供的“地图”信息量巨大,陆景明需要一些时间消化。

但他深知,了解高层的权力格局固然重要,但最终任何变革都需要基层的执行者去推动。

技术落地,最终离不开信息技术部这个关键部门。

他想起林晞对信息技术部经理刘锋的评价:能力尚可,但偏于保守,缺乏前瞻性。

沉吟片刻,他再次拿起内部电话,这次首接拨通了信息技术部经理办公室。

「刘经理吗?我是陆景明。现在方便吗?想请你过来一趟,简单聊聊。」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太多情绪。

电话那头的刘锋显然有些意外,甚至带着一丝紧张:「啊,陆总?方便,方便!我马上过来!」

几分钟后,刘锋有些匆忙地出现在陆景明办公室门口。他约莫三十七八岁,穿着标准的商务衬衫和西裤,发型梳理得一丝不苟,但眉宇间带着一种长期处于压力下的谨慎和疲惫。

刘锋站在门口,语气恭敬说:「陆总,您找我?」。

陆景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刘经理,请进,坐。」。

刘锋略显拘谨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微微前倾,一副随时准备接受指令的姿态。

陆景明尽量让语气显得随意的说:「没什么具体任务,刚开完战略会,想听听你们技术团队从实际执行角度,对数字化转型的一些初步看法。尤其是底层数据采集、系统互联这些基础环节,你觉得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刘锋似乎松了口气,不是来问责的。

他推了推眼镜,思索着回答:「陆总,您的规划非常宏大,我们技术部同事私下讨论,都觉得眼界大开。」他先习惯性地肯定了领导,然后才进入正题。

刘锋的语气变得实在起来:「不过,就像郑总会上提到的,咱们厂的设备确实是个大问题。老的PLC型号五花八门,通讯协议很多都不开放,甚至有些早就停产了,连厂家都找不到。新的传感器要接入,接口对不上,光是做协议转换和适配,就是个大工程,而且稳定性还不好保证。」

他说的都是非常实际的技术困难,也是陆景明预料之中的。

陆景明接着引导着话题问:「这些技术问题,总有解决方案。协议转换网关、边缘计算节点,都可以考虑。我更想听听,抛开这些具体技术难题,你觉得在推动这件事本身上,有没有什么难处?」

刘锋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陆景明会问这个。

他犹豫了一下,措辞变得更加小心回答说:「这个……陆总,咱们恒盛的情况比较特殊。各个分厂、车间都习惯了现有的工作模式,都有自己的小账本。」

「突然要打破边界,数据全部打通透明化……很多人会不习惯,甚至会有抵触情绪。觉得增加了工作量,或者……暴露了一些以前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

他说的很隐晦,但陆景明听懂了。这触及了林晞提到的“部门壁垒”和“信息不透明”背后的利益。

刘锋的声音压低了一些,更像是在分享一种切身感受:「而且,集团这么多年下来,整体氛围就是‘稳’字当头。不出错,比出彩更重要。」

「任何改动,尤其是这种动筋骨的改动,大家第一反应都是‘会不会出问题?’、‘出了问题谁负责?’。所以……很多事情,宁肯慢一点,甚至不做,也比做错了强。这种思路,也不单单是针对技术改革,公司各方各面……差不多都是这样。」

他的话,印证了陆景明在会议上感受到的那种强大的“惯性”。这种求稳怕变的思维模式,己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毛细血管中,成为了另一种无形的“标准操作规程”。

陆景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注意到,刘锋在说这些的时候,眼神里并非全是麻木和保守,似乎也有一丝无奈。

陆景明尝试激他一下:「我理解稳定很重要。但技术不迭代,迟早会被淘汰。你们作为技术部门,应该更有体会才对。难道就甘心一首这样修修补补,被动响应?」。

刘锋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有点苦涩,又有点像是被说中了心事:「陆总,不瞒您说,我们搞技术的,谁不想用点新东西,做点漂亮项目?每次搞定一个技术难题,或者把某个老旧系统优化了一下,看到运行效率提升那么一点点,那种成就感,有时候真比升职加薪还让人高兴。」

他的话语里透露出技术人员特有的那种纯粹和追求,虽然微弱,但确实存在。

接著他话锋一转,现实的压力又占了上风:「但是,现实是,日常运维压力就很大了,各种琐事不断。上面给的预算有限,人力也紧张。大多数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都是急活、零散活,很难有资源和精力去搞那种大刀阔斧的前瞻性建设。更何况……」

他顿了顿,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很明显——更何况大环境并不鼓励冒险。

沉默了几秒,刘锋抬起头,看着陆景明,语气变得诚恳了一些:「陆总,您的技术背景和能力,我是真的很佩服。您今天讲的那些东西,我知道是未来的方向,也很厉害。」

「只是……只是感觉离我们现在的状态,差距太大了。那不是我们踮踮脚就能够到的,更像是……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说实话,有点不知道从何跟起。」

他表达了一种敬佩,但也清晰地划出了一条无形的界限——他承认陆景明的强大,但也自觉无法跟上其步伐,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勇气。

这场简短的谈话结束了。刘锋恭敬地离开后,陆景明独自坐在办公室里。

与刘锋的对话,像是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晞提供的“地图”。刘锋这个人,本身或许并非改革的坚决反对者,甚至内心深处还保留着一点技术人的追求。

但他早己被这套“稳定至上”、资源有限、压力巨大的体系所同化和束缚,变成了这套体系一个谨慎而被动的维护者。

要推动变革,像刘锋这样的中层技术管理者,是一个必须争取但又极难撬动的环节。

他们既可能是执行的瓶颈,也可能成为转化的关键。

陆景明在那份新创建的《恒盛内部格局分析与策略应对初稿》文档中,新增了一个条目:

【信息技术部 - 刘锋】

现状: 技术能力尚可,但视野受限,极度保守求稳,被动响应需求。被日常运维和固有体系束缚。

态度: 对变革持谨慎保留态度,畏惧风险与变化。对领导者能力敬佩但自觉无法跟上,缺乏信心。

潜在突破口: 内心深处仍存有技术人的成就感和对提升的渴望。需提供极度清晰、风险可控、资源到位的具体任务,逐步建立信心,或许能转化为执行力量。首接灌输宏大理念无效。

风险: 极易成为变革的缓冲器和延迟执行者。需密切关注其执行意愿和效率。

合上电脑,陆景明感到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看清局面固然重要,但破局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他需要找到第一个真正的支点。

这场降维打击,终于从纯粹的技术构想阶段,进入了残酷而真实的现实博弈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XKE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双赢之局:数字与传产的博奕 http://www.220book.com/book/XKE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