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景明走进郑怀山办公室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致远堂”会议室截然不同的氛围。
这里更显厚重,实木家具、皮质沙发、博古架上摆放着一些陶瓷工艺品和合影照片,透着主人经年累月积累的权势与地位感。
郑怀山没有坐在办公桌后,而是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正悠闲地沏着一壶茶,见陆景明进来,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
他指了指对面的沙发:「景明来了,快请坐。刚到的明前龙井,尝尝鲜。开会开累了吧?咱们放松聊。」
手法娴熟地烫杯、洗茶、冲泡,茶香袅袅升起,
这番姿态,与其说是上级召见下级,不如更像是一位资深前辈在招待一位略显生疏但需笼络的客人。
亲切,但透着无形的距离感和主导权。
陆景明依言坐下,接过郑怀山递来的小巧茶杯:「谢谢郑总。」。茶汤清亮,香气扑鼻,但他此刻无心品鉴。
郑怀山不急着切入正题,反而聊了几句无关紧要的天气和茶道,仿佛那场关于供应链的紧急沟通只是随口一提。
首到三巡茶过,他才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哦,刚才供应链的老何过来找我,愁眉苦脸的。说你们那个新上的SRM系统,好像把富达材料给评了个什么……高风险?」
他语气轻松,像是在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目光却看似随意地扫过陆景明的脸。
陆景明放下茶杯,准备阐述数据依据:「是的,郑总。系统基于过去三年的采购数据、质量报告、交货绩效以及市场比价,综合评估得出这个结论。富达在价格、质量稳定性和交货弹性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短板,与我们的优化目标差距较大。这是详细的报告……」
他拿出平板电脑,想要调出报告。
郑怀山却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看,脸上的笑容依旧和煦:「哎,数据嘛,机器算出来的东西,冷冰冰的,有时候确实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这个我理解。」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推心置腹起来:「景明啊,你刚来,可能对恒盛的一些老情况不太了解。」
「这个钱老板,跟咱们集团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公司最困难的时候,生产线等着米下锅,很多供应商怕我们倒闭,货款都收不回来,要么断供,要么要求现款结算。只有老钱,看在跟我还有王董这么多年交情的份上,咬着牙继续给我们供货,允许我们赊账,帮我们度过了最难的那道坎。」
他语气诚恳,仿佛陷入了回忆:「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咱们不能忘啊。做生意,不能光看眼前几分几厘的价差,还得讲点‘信’字,讲点‘义’字。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他没有提现在富达价格偏高的问题,而是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一场基于市场规则和绩效的评估,上升到了“忘恩负义”的道德高度。
陆景明试图将话题拉回轨道:「郑总,我理解历史情谊的价值。但商业合作也需要建立在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目前富达的表现,从商业逻辑看,己经难以称得上‘互惠’。持续的溢价和潜在风险,最终损害的是集团的整体利益。」
郑怀山脸上的笑容淡了一些,但语气依旧平和:「景明,你说的是理想状态。但咱们恒盛这么大一个摊子,几千号人等着吃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稳定’!供应链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他开始列举“稳定”的好处说著:「富达跟我们合作了二十年,彼此知根知底。他们的原料,哪个分厂哪个设备用起来最顺手,参数怎么调,他们都门清。」
「换了新的供应商,价格可能便宜一点,但万一质量出点波动,或者交货不及时,导致生产线停摆,那个损失,可不是省下来那点采购成本能弥补的!到时候耽误了订单交付,客户索赔,声誉受损,谁负责?」
他再次强调了“稳定”的不可替代性,并将其与巨大的潜在风险挂钩。
郑怀山的声音压低了些,显得更为推心置腹,却也更具压迫感:「而且,你想过没有?富达养活着他们厂里几百号工人,很多都是跟着老钱多年的老师傅。我们要是突然把这么大份额的订单砍了,富达说不定就得裁员,甚至倒闭。」
「这传出去,别人会怎么说我们恒盛?‘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咱们恒盛在本地的口碑还要不要了?区政府赵区长他们那边,会怎么看我们?会不会觉得我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影响地方的稳定和谐?」
他将一个单纯的供应商优化问题,巧妙地与“员工就业”、“地方稳定”、“政府关系”、“企业声誉”这些沉重无比的大帽子捆绑在了一起。
这己经远远超出了陆景明所能决定的范畴,甚至超出了郑怀山自己所能决定的范畴,上升到了需要王董事长亲自权衡的“政治高度”。
陆景明沉默了。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悖论:用数据证明富达不合格很容易,但郑怀山根本不在数据层面与他交锋。
对方挥舞的是“情谊”、“稳定”、“社会责任”、“政府关系”这些更强大、更模糊、也更“政治正确”的武器。
在这种话语体系里,他的数据和逻辑显得苍白无力。
郑怀山观察着他的表情,见火候差不多了,便重新露出宽厚的笑容,给他倒上茶:「景明啊,我知道你一心想为集团好,想尽快做出成绩。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咱们恒盛这艘大船,调头不能太急,容易翻船。改革要搞,但不能不顾实际,莽撞行事。」
他语重心长地说:「富达的事情,我的意见是,暂时放一放。不要因为一个系统的算法评级,就伤了老伙伴的心,动了供应链的根基。」
「当然,你的SRM系统可以继续用,可以先从其他一些小的、问题更突出的供应商开始试点优化嘛,积累经验,慢慢来。你看怎么样?」
他给出了一个看似折中、实则完全维护了现有格局的方案:不动核心,只动边角。既肯定了陆景明工作的价值,又彻底否决了他的核心诉求。
陆景明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意识到,在郑怀山经营多年的权力领地内,单纯的技术和商业逻辑,很难穿透那层由人情、利益、政治正确编织而成的无形铠甲。
陆景明最终只能选择暂时退让,但他没有完全放弃:「郑总的顾虑,我明白了。我会重新评估优化策略的优先级。但关于富达的数据表现,我会保留在SRM系统中持续监控。」
郑怀山满意地笑了:「哈哈,好,就该这样!具体工作你放手去干,有困难随时找我沟通。」,仿佛解决了一个小小的分歧。
他站起身,亲切地拍了拍陆景明的肩膀,「走吧,差不多到饭点了,今天我约了王董一起吃个便饭,你也一起吧?正好可以聊聊宏观层面的想法。」
陆景明婉拒了:「谢谢郑总,不过我手头还有些技术方案需要细化,就不打扰您和董事长了。」
他知道,那顿“便饭”,恐怕才是真正的游说主场。
双赢之局:数字与传产的博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双赢之局:数字与传产的博奕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XKE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