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信息畅通」、「与王董事长保持沟通」、「第一时间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其背后的含义,在任何一个大型组织里都清晰无比。这不是简单的协助,这是制度化的汇报流程。
王鸿远的支持并非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位掌舵者需要一双眼睛,一双放在他这位「颠覆者」身边、随时能够校准方向、汇报情况的「眼睛」。而林晞,就是这双被正式授权的、光明正大的“眼睛”。
她的「全面协助」职责里,明确包含了「监督」与「上报」这一项核心功能。
陆景明不动声色地看向林晞。
她依旧站在那里,神情平静如常,仿佛刚才听到的只是一句最普通不过的工作交接与要求,甚至在那番对话后,她的姿态显得更加坦然和镇定。
他似乎明白了更多。她不仅接受这个角色,而且很可能因此而感到更加安全——她的职责边界被最高层清晰地定义了,她只需高效地执行。
林晞似乎并未期待陆景明对此发表任何看法,她极其自然地切换了话题,仿佛刚才那段高信息量的插曲从未发生。
她拿出一个平板电脑,熟练地解锁,开始向陆景明汇报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陆总,这是根据王董事长的指示和各部门的反馈,初步为您拟定的本周及下周初的主要日程,请您过目。」
屏幕上显示着一个排列得密密麻麻、色彩编码清晰的日程表,她将平板递过来后说:「主要包括:明天上午与信息技术部核心团队的见面会;下午与生产运营部李部长的初步沟通;后天安排了下属三个主要分厂的实地走访,行程草案我己经发您邮箱」
「下周初计划与供应链管理部、财务部的负责人分别会谈……此外,王董事长建议您尽快与本地经信局的几位领导见面,我也在协调时间。还有一些重要的行业合作伙伴,也表达了拜访您的意愿。」
她的汇报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并且显然己经考虑到了事务的优先级、部门间的联动关系以及陆景明可能需要提前做的信息储备。
这份日程表本身,就是一份高度专业化的作品。
接著林晞语气压低的补充道:「另外,陆总,集团内部的情况……可能比公开架构图上显示的要复杂一些。各部门之间,甚至部门内部,历史渊源和人际关系盘根错节。」
「许多事情的表象和实际运作方式,可能存在差异。有些会议或拜访,如果能提前了解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人员关系,沟通起来可能会更顺利,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如果您需要,我可以为您准备一份比较详细的内部资料和关键人员背景摘要。」,带上了一点更为私人的、类似于内部人士提点的意味。
这番话,说得极其得体且难以拒绝。既表达了全力协助的诚意,又巧妙地暗示了她所掌握的「内部信息」对于他这位外来者的巨大价值,同时还将自己放在了“帮助他避免陷阱”的有利位置。
她再次明确地提醒了他她的双重角色——既是董事长安排的「耳目」,也是他此刻在这座迷宫里唯一可以倚仗的、手握部分地图的向导。
陆景明看着她。林晞的目光坦诚而专业,没有刻意讨好,也没有因为那层无可回避的「监视」身份而显得心虚或尴尬。
她似乎完全接受并适应了这种双重职责,并且自信有能力在这两种角色之间找到平衡点,甚至将此视为一项值得挑战的专业任务。
他快速权衡着。拒绝或者疏远她,显然是不明智的,那等于首接拒绝了王鸿远的“关心”,也会让自己在初期就彻底陷入信息孤岛,举步维艰。完全信任她,向她袒露所有想法和计划,那更是天真幼稚。
最理性、最符合利益的作法,就是坦然接受这个既定局面,充分利用她作为「助手」的专业能力和对内部情况的熟悉,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便利,同时对她必然进行的「汇报」工作保持清醒的认知和必要的警惕,谨慎控制传递给她的信息内容和方式。
陆景明点了点头说:「很好,安排得很周全,辛苦了。你提到的背景资料非常重要,麻烦你尽快整理一份给我,尤其是接下来这几天要接触的关键部门和高管的资料,越详细越好。」将平板递还给她。
林晞利落地应下:「好的,陆总。我今天下班前会准备好发给您。」,对于他如此首接地提出需要内部“情报”的要求没有丝毫意外或迟疑,仿佛这本就是她职责中预料的一部分。
陆景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转身走向办公桌,补充道:「还有,在我和团队深入讨论具体方案之前,我需要先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基线。」
「麻烦你帮我系统性地收集一下集团近三年所有分厂的月度生产报表、按工序划分的详细能耗数据、供应链端到端的物流成本明细、以及主要产品线在过去五年的良品率波动曲线。」
「注意要原始数据,最好是数据库权限,如果只有报表也需要最底层的支撑数据。权限问题如果需要跨部门协调,由你去沟通处理。」
他抛出了一连串极其具体、深入业务核心、且数据量巨大的信息要求。
这既是他开展工作的真实且首要的需要——没有数据,他的所有算法和模型都是无米之炊,同时也是一次小小的、不动声色的测试。
他想看看林晞的「协助」权限到底能有多大,她的执行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如何,以及她是否会立刻将这些明显带有陆景明工作思路和重点关注印记的、极其敏感的信息需求,事无巨细地汇报上去。
林晞没有任何犹豫,甚至没有露出丝毫为难或惊讶的神色,只是立刻在平板电脑上飞速记录着,并清晰复述确认:「明白。生产报表和良品率底层数据需要从生产运营部的MES和QMS系统调取,我会联系他们的数据接口人。分项能耗数据在后勤保障部的能源管理系统里,需要他们IT支持。」
「供应链物流成本明细涉及财务部的成本核算系统和供应链管理部的WMS/TMS系统,协调难度稍大,但我会同步与两个部门的负责人沟通,申请临时数据视图权限。全部原始数据获取和整理可能需要两到三个工作日,我会尽快处理,并随时向您汇报进展。」
她的回应不仅精准无误地理解了所有技术术语和数据来源,还立刻给出了清晰的获取路径、潜在难点和时间预估。
她的专业素养和高效再次体现了巨大价值,甚至超出了陆景明的预期。
陆景明心中初步有了判断:这是一个极其聪明、训练有素且拥有相当内部权限的女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并且似乎拥有同时服务好两位“老板”——明面上的老板陆景明,和真正的老板王鸿远——的自信与能力。
「没问题。就按这个进度推进。」
陆景明走到办公桌后,坐了下来,感受了一下这把昂贵人体工学椅对腰背的支撑说著:「你先去忙吧。资料准备好了随时给我。」
林晞微微躬身说:「好的,陆总。那我先出去做事了。您有任何需要,随时按呼叫铃或者内线电话叫我,我的工位就在您办公室门外右手边第一个。」,然后脚步轻快而安静地退出了办公室,并轻轻带上了门,没有发出一丝多余的声响。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空调系统均匀的送风声。
陆景明独自靠在宽大的椅背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
巨大的工业园区在午后的阳光下按部就班地运转着,看似秩序井然,实则其内部充满了无数未知的变量、隐藏的规则和盘根错节的利益脉络。
林晞,就是他深入这个复杂生态系统所接触的第一个、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个节点。她
既是通往系统内部的接口,也可能是一个信息过滤器;既是处理事务的得力助手,也是悬于头顶的监督之眼。她专业、高效、聪明,而且显然深谙恒盛内部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王鸿远派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眼睛」,而他,决定先不动声色地用好这双眼睛,借助她的视野和力量,尽快看清前路,站稳脚跟。
至于这双眼睛看到的东西会如何被筛选、被解读、被汇报,那将是另一个层面、需要更高技巧的长期博弈了。
他打开电脑,登陆邮箱,开始仔细浏览那些来自林晞的、关于初步团队人员名单和简历的邮件。
新舰己然入港,而港内的水文深浅、暗流礁石、乃至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种种关系,都需要他凭借所有的智慧和谨慎,一点点亲自探明。
而陆景明知道这第一步,就是从冷静地观察、审慎地利用身边这位复杂的“助手”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XKE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