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向北!挺进热东山区

小说: 不屈的帅旗   作者:新南派的神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不屈的帅旗 http://www.220book.com/book/XKHZ/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不屈的帅旗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不屈的帅旗最新章节随便看!

决定向北挺进敌后的战略一经公布,在整个部队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多数底层士兵和基层军官在经历了锦州撤退的憋屈和绥中胜利的扬眉吐气后,对于“打回老家去”有着天然的渴望。少帅决定不进关,反而要掉头钻进鬼子的地盘,这很对大多数东北汉子的胃口——窝窝囊囊地跑算什么本事?是爷们就得在自家地头上跟鬼子干!

但中高层军官中,不乏疑虑和担忧的声音。向北,意味着彻底脱离相对安全的关内后方,进入孤立无援的敌占区。那里不仅有凶残的鬼子,还有态度暧昧、拥兵自重的热河都统汤玉麟,以及遍地土匪、错综复杂的民间武装。补给、兵源、情报……所有的一切都将变得极其困难。

王以哲和黄显声作为核心支持者,全力协助张良统一思想。王以哲在军事会议上掰着手指头算:“进关?老蒋能给咱们好果子吃?到时候枪械入库,马放南山,部队被拆得七零八落,咱们拿什么打回东北?向北,看着危险,但天高皇帝远,咱们能自主!热河山区,鬼子的大部队展不开,正是咱们游击作战的好地方!”

黄显声则从政治和人心角度分析:“东北军的老根在东北!只有坚持在东北战斗,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对得起三千万父老!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孤军奋战,我们向北,就能和他遥相呼应,让鬼子首尾不能相顾!汤麟五(汤玉麟)那边,未必就铁了心跟鬼子,只要我们展现出实力和决心,未必不能争取!”

张良最后定调子,话说的很首白:“我知道,向北很苦,很危险。可能明天我们就会断粮,后天就会被鬼子包围。但是,弟兄们,我们还有选择吗?当亡国奴?还是像丧家之犬一样被人撵得到处跑?我张学良把话放在这里,我哪儿也不去,就在东北跟鬼子死磕!愿意跟我走的,我张汉卿谢谢你们,咱们同生共死!不愿意的,我也不勉强,发路费,你们可以自行进关,我绝不为难!”

这番掏心窝子的话,加上绥中战役树立的威信,最终压下了所有异议。部队的思想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向北!打回去!

目标既定,接下来的准备工作更加繁重和有针对性。

张良深知,进入敌后山区,大兵团行动不便,必须更加灵活。他进一步强化了“营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构想,赋予营级指挥官更大的自主权。同时,将刚刚结业的军官速成班学员大量下放到营连级岗位,确保战术思想的统一和执行力的提升。

补给是重中之重。张良几乎将绥中士绅“支援”和缴获鬼子的大部分粮食都换成了更易于携带和储存的炒面、炒米、肉干和咸菜。药品,尤其是消炎药和外伤药,能买多少买多少,能带多少带多少。弹药优先补充给步枪和机枪,那两门宝贵的迫击炮和步兵炮,炮弹金贵,每一发都要用在刀刃上。

张良还做了一件让很多人不太理解的事情——他下令将一部分缴获的、较为陈旧的三八式步枪和部分弹药,秘密储存在绥中城外几个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隐蔽地点。

“少帅,这是……”王以哲有些不解。

“留个后手。”张良解释道,“万一我们以后有部队打回来,或者需要紧急补充,这就是我们的秘密仓库。记住地点和开启方法,只有你、我、显声三人知道。”

王以哲恍然大悟,心中对少帅的深谋远虑更加佩服。

对于绥中城,张良也做了安排。他并没有要求绥中保安团跟随北上,反而建议他们加强城防,保护好百姓。他给王庚年和陈延年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说明北上抗日的决心,并希望他们能看在同胞之谊上,对日后可能出现的东北军人员予以方便。这封信,既是交代,也是一种无形的羁绊。

与此同时,李二嘎的侦察连被全部撒了出去,他们的任务是先行向北,侦察敌情、地形,寻找安全的行军路线和可能的落脚点,并尝试接触热河境内的各种势力,尤其是汤玉麟部的动向。

半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

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二月的一个清晨,天刚蒙蒙亮,寒霜铺地。绥中城外,经过整编和初步训练的东北军主力约两万余人(含部分轻伤员),悄然集结,鸦雀无声。与一个月前从锦州撤出时的狼狈仓皇相比,这支队伍虽然依旧衣衫褴褛,但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眼神中透着一股经历过血火淬炼的坚毅和决然。

张良站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土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心中感慨万千。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独立带领的第一支军队,即将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艰险的道路。

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动员令,只是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三个字:

“出发!向北!”

没有喧哗,没有犹豫,庞大的队伍如同一条沉默的巨龙,缓缓启动,离开了给予他们短暂休整和胜利的绥中,义无反顾地扎进了北方苍茫的山峦之中。

赵一荻和于凤至依旧跟在张良身边,她们换上了更加利落的棉服,脸上少了些娇气,多了些风霜和坚定。

队伍的行进序列经过了精心安排。以李德林营为前锋,因为他们对热河情况相对熟悉。王以哲率领主力居中,黄显声负责后卫和辎重。侦察连像触角一样,在队伍前后左右不断游弋,传递消息。

一开始的道路还算平坦,但越往北走,地势逐渐升高,山峦起伏,道路也越来越崎岖。时值隆冬,北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打在脸上如同刀割。气温骤降,呵气成霜。

对于习惯了平原作战的东北军士兵来说,这种山地行军是新的考验。体力消耗极大,不时有人滑倒,骡马更是步履维艰。但有了之前闾山跋涉的经验,加上这一个月来的强化训练,部队的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军官们身先士卒,帮助士兵背负装备,互相搀扶的景象随处可见。

张良依旧坚持徒步,他把马让给了伤病员。脚上的水泡早己变成了厚厚的老茧,走起山路来反而比刚开始时稳当了不少。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地形,脑子里不断勾勒着未来可能发生的战斗场景——哪里适合打伏击,哪里可以设置阻击阵地,哪里能建立秘密营地。

“少帅,喝口水。”赵一荻递过水壶。

张良接过,灌了一口冰冷的水,刺激得喉咙生疼,却也让他精神一振。他看了看身边同样徒步的赵一荻和于凤至,她们的脸冻得通红,呼吸急促,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还好吗?”张良问道。

“没事。”于凤至摇摇头,紧了紧围巾,“比在山里被鬼子追着跑的时候强多了。”

赵一荻则笑了笑,指着远处覆盖着白雪的山头:“汉卿,你看那山像不像一头蹲着的骆驼?”

张良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也不禁笑了:“像!等咱们到了地方,站稳脚跟,我带你们去打猎,这山里肯定有狍子野鸡。”

这轻松的对话,稍稍驱散了行军的沉闷。

几天后,部队进入了热河省境内,真正意义上的敌后。气氛陡然紧张起来。村庄变得稀疏,往往走大半天也看不到人烟。偶尔遇到的百姓,看到这支庞大的军队,也都远远躲开,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恐惧。

侦察连传回的消息也不容乐观。汤玉麟的部队收缩在几个主要城镇,对乡下控制力很弱。一些小股的鬼子侦察部队和伪满警察、土匪武装活动频繁。

这天傍晚,部队在一个背风的山谷里宿营。刚扎下营寨,前锋李德林就派人送来急报:在东北方向约二十里外的一个叫“三道沟”的村子,发现有小股鬼子和伪军活动,大约一个小队鬼子,几十个伪军,正在村里抢粮抓夫,奸女,无恶不作。

“妈的!狗日的小鬼子,跑到这儿来撒野!”王以哲一听就火了。

黄显声看向张良:“少帅,打不打?”

所有军官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张良身上。这是进入热河后的第一次遭遇战。打,可能会暴露目标,引来鬼子主力围剿。不打,眼睁睁看着百姓遭殃,军心何存?士气何存?

张良几乎没有犹豫,眼中寒光一闪:“打!必须打!不仅要打,还要打得狠,打得快!让热河的老百姓知道,咱们东北军来了!是来打鬼子的!”

他立刻下达命令:“李德林营,正面逼近,吸引敌人注意力!王旅长,你带两个精锐营,从侧翼迂回,给我包了他们的饺子!动作要快,速战速决!炮兵连做好准备,如果鬼子依托村庄顽抗,就用迫击炮轰他娘的!侦察连负责外围警戒,防止有其他敌人增援!”

“是!”众将轰然应诺,立刻分头行动。

部队刚刚宿营,又立刻动员起来。士兵们听说要打鬼子,非但没有抱怨,反而个个摩拳擦掌。尤其是那些家在东北的士兵,更是红着眼睛,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把那些糟蹋乡亲的畜生碎尸万段。

张良也亲自带着警卫部队,向前移动,在一个能俯瞰三道沟村的山坡上设立了临时指挥所。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处的三道沟村,隐约传来哭喊声和犬吠声,几点火光在村里晃动,那是鬼子在作恶。

李德林营按照命令,大张旗鼓地从正面逼近村子。村子里的鬼子和伪军果然被吸引,仓促组织防御,枪声顿时响成一片。

就在正面交火吸引住敌人注意力的时候,王以哲亲自率领的两个营,如同两把尖刀,悄无声息地从村子两侧的山沟里摸了进去!

战斗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

疲惫的东北军士兵将所有的怒火都倾泻在了这群毫无防备的鬼子和伪军身上。机枪怒吼,步枪点射,手榴弹在院子里爆炸。许多鬼子刚从屋里跑出来,就被迎面而来的子弹打倒。伪军更是毫无斗志,大部分跪地投降,少数顽抗的被迅速消灭。

那门九二式步兵炮甚至没来得及开火,战斗就在短短半小时内结束了。

一个小队五十多名鬼子,除了几个趁乱逃进山里的,全部被击毙。几十名伪军大部分被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和粮食。

当张良走进一片狼藉的村子时,看到的是一双双从惊恐、麻木逐渐转变为激动和感激的眼睛。村民们从躲藏的地方走出来,看着这些穿着破烂灰色军装、却帮他们报仇雪恨的士兵,许多人当场就跪下了。

“老总!谢谢老总啊!”

“是东北军!是少帅的队伍!”

“老天爷开眼了啊!”

看着眼前这一幕,听着那发自肺腑的感激,张良和在场的所有东北军官兵,胸膛都不由自主地挺了起来。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乡亲们,快起来!我们是东北军,打鬼子是应该的!”张良大声说道,他扶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鬼子抢走的东西,能找回来的都分给大家!我们马上就走,你们也赶紧收拾一下,躲一躲,防止鬼子报复!”

他没有在村里久留,分发完缴获的粮食,释放了俘虏的伪军(经过简单教育),部队迅速撤离了三道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这一仗,规模不大,但意义非凡。它像一颗火种,在热东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上迅速传播开来——东北军没走!少帅带着队伍打回来了!

消息自然也很快传到了鬼子和汤玉麟的耳朵里。

在颠簸的行军路上,张良看着手中侦察连送来的最新情报,嘴角露出一丝冷峻的笑容。

“汤玉麟派人去了承德……鬼子驻热河的指挥官暴跳如雷……有意思。”他收起情报,对身边的王以哲和黄显声说道,“告诉弟兄们,加快速度!咱们的去处,我己经有点眉目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北方,那片被称为“努鲁儿虎山”的连绵群山。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正是建立敌后根据地,让鬼子寝食难安的绝佳所在。

向北的征途,才刚刚开始。而东北军的帅旗,必将在这片血与火的黑土地上,不屈地飘扬!



    (http://www.220book.com/book/XKHZ/)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不屈的帅旗 http://www.220book.com/book/XKHZ/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