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桃李村的山界,每遇见一个村民,茵南平就会教茵琦玉打招呼,恨不能把三年没展现的长辈威压全给她补上。
茵琦玉很配合,这是认脸的好机会。
梁晓艺回婆家要先路过姜巧婷家。
梁晓艺依依不舍放开姐妹的手,说:“我等会儿把你放我家养的两只鸡给你送来。”
姜巧婷温柔的拍拍她的手说,“你在家好好歇息,我让琦玉跟你们回家拿,琦玉!去你叔公家把鸡拿回来!”
她现在只想休息,暂时不想再听梁晓艺叽叽呱呱。
茵琦玉积极应声:“好!”心里腹诽,要是让这便宜婶婶送鸡过来,搞不好晚上会赖在这里聊一夜。
待三人离去,姜巧婷开锁进门,院子里静悄悄,小北最先冲进院子,西处闻来闻去,突然狂叫起来。
姜巧婷这才注意到,堂屋的窗子没了,木头框架躺在墙角,两个锁住的厢房,也没了窗户,明显是人为。
她没有贸然过去开锁进门,无数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蜂拥窜进脑海。
万一里头的贼没走,她一个妇道人家,指不定会被贼人倒打一耙,孤男寡女,必定各种流言蜚语。
她站在院门口等茵琦玉回来。
小北闻了闻墙角的窗架,对着它咆哮了几声。
茵琦玉一手抓一只鸡,欢快的往家跑,“哦后~终于可以睡懒觉了!”
见姜巧婷僵首在大门前,手里的篮子都没放下,她惊觉不对劲,提速朝她跑去。
“怎么了?”
“进贼了。”
茵琦玉迅速把鸡丢回鸡舍,目露严谨,“给我钥匙,我去瞧瞧,你在这里等我!”
姜巧婷嗯声点头。
茵琦玉打开堂屋的大门,冲进去西处查看,确定所有屋里没有贼人的影子她才叫姜巧婷进来。
衣柜里的衣服全都摊在了地上,被子枕头被刀割开。
书柜里的书散落一地,就连墙角几块松动的砖头都被拔了出来。
显然,这个贼很有经验,只是,不知是为钱还是为别的什么。
茵琦玉捡起书放回书架上,“好在律例典章没被偷,我还没看完。”
姜巧婷整理衣物,发现还丢了不少东西,“我有两条长披风不见了,一条兔毛,一条灰鼠毛,八九成新,应该能值二三十两,还有两双鹿皮毛靴,旧是旧了点,穿起来暖和,也能值点钱。”
“兔子皮披风这么值钱?”茵琦玉发现了商机,眼睛忽的通亮。
姜巧婷解说道:“回来的路上听梁晓艺聊毛皮子,兔子和灰鼠在山上到处可见,一张皮子不值钱,只是,几十张毛色相同的皮子不容易找到,所以价格高。”
姜巧婷西处查看,发现被丢到墙角的木盒,这个木盒本该放在房梁上。
她捡起木盒打开查看,即使早有预料,还是没忍住气急,“银子没了,其他册子的都在!”
茵琦玉心里也有气,气自己眼睁睁看着几百两银子从眼前飘过,全给了姜家。
茵琦玉压住内心的恼火,说:“户册地契偷去也没用,卖书需要登记来处,容易露馅被书局的人怀疑,这个贼的目的就是银子,肯定李九赔给我们的二十两银子让人眼红了。”
姜巧婷抱着盒子,突然想到抽屉里有个锦囊,里面放着一对三花银耳环,是梁晓艺出嫁时送给原身的。
她打开抽屉查看,果然也没了,无力的生着闷气:“现在怎么办?”
两人相视无言,忽然,两人同时朝柴房跑去。
几个米缸里的米面全没了,半缸咸菜倒是还在。
米缸还立在原处,显然贼人忽视了这里。
茵琦玉挪开米缸,米缸下有一个暗格,暗格放着一个长宽高一米的大木箱。
里面放着便宜爹为她准备的东西:几百条月事带。
“你说,这一箱月事带能卖多少钱?”茵琦玉问。
“......”姜巧婷又气又好笑,笑着笑着又恼火起来:“我把钱都给爹娘的时候,你怎么不拦着我一点!留个三五两也行!现在好了!什么都没了!”
茵琦玉用力盖上木箱,扬声骂道:“你怪我!你哪里来的脸怪我!梁家那一千两是你装ABC,不肯拿回来的!李九赔的二十两银子是你拿去孝顺的!张家赔的西百两银子,也是你送出去的!”
姜巧婷拉高声音,反驳:“等等!前面两次我认!后面张家赔的西百两,是你提议当做你爹的聘礼给的我爹娘!你装什么大方!”
“我大方?我可没你大方!你一下就败了一千多两!败家娘儿们!”
“你这个败家子!”
“你还敢骂我!”茵琦玉双手抓住姜巧婷的发髻,摇摆她的脑袋。
“骂你怎么了!就骂你!”姜巧婷抓住茵琦玉的发冠,像是在摇晃抓娃娃机的方向杆。
两人互相扯头发,宣泄情绪的同时,也不忘手下留情。
“汪汪汪!”小北突然冲出去对着院门狂叫。
没一会儿,院门被拍响。
“嫂子!开门!”是茵南平的声音。
柴房闹腾的不亦乐乎的俩人同时停了手,茵琦玉跑去开门。
姜巧婷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柴房。
茵南平看着侄子乱七八糟的发顶,问:“你干什么了,头发成这样?”
“我娘打我!”茵琦玉趁机告状。
茵南平的目光看向缓缓走来的姜巧婷,她的发型比鸡窝还粗糙。
“嫂子,你的头发是琦玉抓的?”茵南平瞪着侄子,斥责:“混账小子,你还手了?”
“不是不是!是我打的太来劲了,头发才乱的!”姜巧婷赶忙解释,儿子打娘可是重罪,闹归闹,她可不能把闺蜜放架子上烤。
姜巧婷岔开话茬,问:“你来做什么?”
茵南平指了指身后的板车,说:“给你送米来了,今年收成还行,扣掉租金和赋税,剩下的稻子我爹给你们晒好打成了米,有七担精米;碎米渣子我娘说你估计吃不惯,老样子,就不给你送来了;赋税的稻子我就不送过来了,你把户册给我,明天一早,我和我爹去一趟县城和我们家的赋税一起上缴。”
“好,我这就去拿。”姜巧婷进屋拿户册。
茵琦玉身板小,茵南平不让她动手搬大米,她乐得清闲。
她跟着茵南平进进出出,假装自己在帮忙。
茵南平把米送进柴房,拿了户册就走了。
关上门,两人坐在柴房的柴堆上,盯着白花花的大米发了好一会儿呆。
茵琦玉说话没精打采,“现在的碾米技术不太好,七百多斤的米,碎米渣子少说也有半担,五十斤吧?”
姜巧婷有气无力的回答:“嗯,有的。”
茵琦玉又问:“我该叫南平叔他娘,叫什么来着?”
“三叔婆。”
“哦......这个三叔婆有点意思啊,连渣子都要贪污。”
姜巧婷无力的叹着气,安慰道:“算了,人家帮我们晒好稻子,碾成精米,还帮我们去纳税,拿点好处应该的。”
“也是......七百多斤米,能吃多久?”茵琦玉问。
姜巧婷想了想,说:“就我们俩,吃到明年秋收没问题的。”
“哦......好歹饿不死。”
闺蜜俩瘫坐着,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这只鱼不会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XKI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